徐万龙
- 作品数:92 被引量:216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二膦酸盐对人骨肉瘤细胞诱导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二膦酸盐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培养、传代后将细胞分为两组:二膦酸盐400μg/mL干预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孵育72h后,对两组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两组细胞中凋亡因子Caspase-3、Fas的表达;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两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结果二膦酸盐作用于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72h后,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可见二膦酸盐400μg/mL干预组细胞中凋亡因子Caspase-3、Fas大量表达,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几乎见不到凋亡因子Caspase-3、Fas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观察到二膦酸盐400μg/mL干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为54.00%,远大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的诱导凋亡现象。结论二膦酸盐对体外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存在很强的诱导凋亡作用。
- 买买提艾力.哈斯木江仁兵白靖平徐万龙
- 关键词:二膦酸盐类骨肉瘤细胞凋亡
- 一种用于用户俯仰翻转的手术床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用户俯仰翻转的手术床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双立柱设计,包括:翻转机构,分别转动安装于立柱上,且相对设置;床面组件,包括分别承载第一床面和第二床面的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床面和第二床面其中之一为仰...
- 司海朋李乐徐万龙李春林
- 脊柱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方案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脊柱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v,IGRT)不同方案放疗过程中放疗区域脊髓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eoeffieient.ADC),为IGRT优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雄性成年比格犬36只,根据放疗方案中照射野数(A,5、7、9野)、单次剂量(B,16、20Gy)、放射剂量率(C,4、6Gy/min)及照射角度(D,等角度、不等角度)4个l临床放疗常用冈素,按L12(3x2,)正交实验表共12种方案对T7~T12椎体及其附件进行IGRT,每周1次,总剂量均为80Gv。每种方案3只犬。分别于放疗前、开始放疗后每2周进行放疗区域脊髓ADC值检测,并对所测得ADC值进行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从而得出脊柱IGRT的较优方案。结果:放疗前各方案组间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不同方案的放疗后,各方案组ADC值均出现升高,开始放疗后6周出现ADC最大值,至放疗结束后第3个月时所测ADC值均仍高于放疗前自身水平。相同时间点不同放疗方案脊髓ADC值存在差异(P〈0.05),各时间点照射野5野、单次剂量20Gy,放射剂量率6Gy/min、等角度照射时的ADC最大,而照射野9野、单次剂量16Gy,放射剂量率4Gy/min、等角度照射时的ADC值最小。照射野数、单次剂量和放射剂量率对放疗区域脊髓ADC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角度对ADC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因素对脊髓损伤影响的主效应排序为单次剂量〉放射剂量率〉照射野数。结论:照射野数、单次剂量、放射剂量率及照射角度会影响脊柱IGRT放疗区域脊髓的损伤程度.应用IGRT时应选择优化方案。
- 沈永刚徐万龙杨辉赵腾白靖平
- 关键词:脊髓损伤图像引导放射性损伤MR弥散加权成像
- 不同治疗方法对软组织肉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软组织肉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总结92例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单纯手术(27例)、手术后加辅助放疗(51例)、手术后加辅助化疗(14例)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手术后加辅助放疗和手术后加辅助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1%、50.9%和22.7%。结论软组织肉瘤术后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何祖胜徐万龙锡林宝勒日
-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生存率外科治疗放疗
- SH海藻酸钠凝胶及其在骨包虫病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多糖或水凝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SH海藻酸钠凝胶及其在骨包虫病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应用。所述SH海藻酸钠凝胶包括内芯和外壳,所述内芯为交联透明质酸钠和透明质酸钠,所述外壳为交联海藻酸钠凝胶,所述内芯由内到外透明质酸钠...
- 徐万龙杨紫荆司海朋
- 骨质疏松患者THA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疗效观察
- 李祖涛徐江波孙俊刚徐万龙缪晓刚袁宏
- 关键词:唑来膦酸关节置换骨密度
- 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型臂引导下,对83例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的114个椎体实施PVP,对比观察实施PVP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VP治疗前、后生活质量(t=1.65,P<0.05)及骨痛评分(t=6.33,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PVP治疗后脊柱稳定。术后9例14椎发生骨水泥渗漏,但都未引起临床症状,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较为有效的方法。
- 买买提艾力.哈斯木白靖平徐万龙江仁兵何祖胜锡林宝勒日
-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椎体转移瘤C型臂
- 醋酸棉酚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醋酸棉酚(gossypol acetic acid,GAA)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AA对MG-6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GAA对MG-63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明显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等细胞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下调,而Bax表达则相对上调。结论 GAA能够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实现。
- 徐万龙孙治国王浩袁宏
- 关键词:醋酸棉酚细胞增殖
-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中常规行椎间孔成形的必要性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常规行椎间孔成形的必要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PETD手术的患者412例,男231例,女181例;年龄(39.1±13)岁(范围20~80岁)。病变节段:L3-4 32例,L4-5 289例,L5S1 91例。无脱垂306例,轻度向上或向下脱垂89例,重度脱垂17例。采用MRI 矢状面T1WI或T2WI影像测量L3,4、L4,5及L5S1椎间孔高度、宽度、出口根与下位椎弓根上缘的距离、椎间隙后缘腹侧3 mm处与上关节突的距离。采用动力位X线片测量椎间孔宽度变化评估椎间孔成形的必要性,并于术中验证。结果 L3~S1椎间孔高度分别为(1.99±0.25)、(1.89±0.15)、(1.52±0.26) cm;宽度分别为(0.78±0.14)、(0.75±0.13)、(0.64+0.13) cm;出口根与下位椎弓根上缘的距离分别为(1.14±0.17)、(1.05±0.16)、(0.98±0.19) cm;椎间隙后缘腹侧3 mm处与上关节突的距离分别为(1.11±0.31)、(1.17±0.20)、(0.95±0.14) cm。过屈位X线片测量L3,4及L4,5节段椎间孔宽度均明显大于过伸位(P<0.05)。术中证实需行椎间孔成形者65例(15.8%,65/412),其中L4,5节段31例(10.7%,31/289)、L5S1节段34例(37.4%,34/91),L3,4节段无需椎间孔成形。未行椎间孔成形组(347例)及椎间孔成形组(65例)各1例因椎间盘残留行二次手术。术后2年随访时,未行椎间孔成形组4例复发、椎间孔成形组2例复发。未行椎间孔成形组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评分[18%±9%、(24.2±1.3)分]与椎间孔成形组[16%±7%,(23.9±1.3)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90;t=1.71,P=0.088);两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0.9±0.4)、(1.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2,P<0.001)。结论腰椎PETD术中,多数L3~L5节段不需要椎间孔成形,L5S1节段需行椎间孔成形的比例较高。在采用half-half技术结合远外侧穿刺的基础上无需常规行椎间孔成形,应根据术前�
- 刘新宇原所茂田永昊阎峻徐万龙宫良泰郑燕平李建民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
- 唑来膦酸对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5 mg对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住院期间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初次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未曾行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排除其他骨代谢性疾病或药物影响,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平均年龄73.2岁),给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30min,同时口服钙尔奇600 mg/d及阿尔法D3 0.25μg/d;对照组(21例,平均年龄73.8岁),给予口服钙尔奇600 mg/d及阿尔法D3 0.25μg/d,治疗时间1年,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结果排除治疗组中2例患者脱失外,治疗组骨密度增幅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例患者在注射唑来膦酸后出现发热、头痛及流感样症状,给予NSAIDs对症治疗后5例患者均在3d内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可明显提高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抑制骨量丢失,降低骨折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治疗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新一类高效药物。
- 陆琳松徐万龙钟惠琴孙治国周文正王浩袁宏
-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质疏松老年男性维吾尔族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