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东群

作品数:248 被引量:1,59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9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理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1篇污染
  • 62篇空气污染
  • 36篇颗粒物
  • 30篇PM2.5
  • 23篇哮喘
  • 23篇儿童
  • 22篇细颗粒
  • 22篇细颗粒物
  • 18篇挥发
  • 18篇挥发性有机
  • 18篇PM
  • 17篇污染物
  • 16篇儿童哮喘
  • 14篇挥发性有机化...
  • 11篇多环芳烃
  • 11篇色谱
  • 11篇室内空气污染
  • 11篇环境空气
  • 10篇污染特征
  • 9篇雾霾

机构

  • 226篇中国疾病预防...
  • 13篇中国预防医学...
  • 11篇潍坊医学院
  • 10篇军事医学科学...
  • 9篇江苏省疾病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石家庄市疾病...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河北医学院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北京市朝阳区...
  • 4篇济南市疾病预...
  • 4篇太原市疾病预...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山西省人民医...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47篇徐东群
  • 78篇王秦
  • 45篇徐春雨
  • 37篇李韵谱
  • 36篇董小艳
  • 30篇常君瑞
  • 27篇王桂芳
  • 18篇唐志刚
  • 18篇刘喆
  • 18篇李娜
  • 15篇刘悦
  • 15篇方建龙
  • 14篇吴亚西
  • 12篇郝舒欣
  • 12篇崔九思
  • 12篇刘婕
  • 12篇王强
  • 11篇李万伟
  • 11篇黄宁华
  • 11篇李晓红

传媒

  • 52篇环境与健康杂...
  • 40篇卫生研究
  • 16篇中国环境卫生
  • 16篇环境卫生学杂...
  • 8篇中华预防医学...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环境化学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3篇毒理学杂志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2007全国...
  • 2篇国外医学(卫...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河北化工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7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15篇2019
  • 15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14篇2014
  • 19篇2013
  • 7篇2012
  • 19篇2011
  • 8篇2010
  • 13篇2009
  • 11篇2008
  • 17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儿童生活方式、免疫状态及ORMDL3基因SNPs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分析ORMDL3基因的SNP rs7216389,rs7216558在中国北京地区儿童中的基因型频率,并调查其与儿童哮喘间的相关性。综合ORMDL3基因相关SNPs、儿童生活方式、IL-4、总IgE和特异性IgE所反映的免疫状态进行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国际儿童哮喘及过敏研究(ISSAC)问卷》收集生活方式信息;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得到SNPs的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4水平;免疫测定法测得儿童总IgE水平;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法(RAST)检测特异性IgE水平。使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ORMDL3基因相关SNPs、生活方式、免疫状态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到北京地区220名哮喘患儿及208名对照儿童的血液样本及相关信息。ORMDL3基因SNPs(rs7216389,rs7216558)在病例与对照组中无差异(P>0.05)。哮喘家族史与过敏性哮喘相关(P<0.05),而哮喘家族史、患儿年龄、采暖方式、家庭吸烟习惯、总IgE水平与非过敏性儿童哮喘显著相关(P<0.05)。结论在北京地区,ORMDL3基因SNPs(rs7216389,rs7216558)与儿童哮喘非显著相关。遗传因素与过敏性哮喘显著相关;而在非过敏性哮喘患儿中生活方式及免疫应激状态与哮喘相关,反映了除遗传因素以外,生活方式、免疫状态也对儿童哮喘具有重要影响。
金哲王金凤李红王园园王强吴奎武徐东群徐东刚
关键词:儿童哮喘病例对照研究SNPS
细颗粒物污染及对炎性因子IL-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03年
为比较细颗粒物污染水平及研究其炎性损伤毒性 ,选取我国两个不同污染特征的城市太原与北京(燃煤污染 ,燃煤与汽车尾气混合污染 ) ,采用分级采样器收集两城市空气中细颗粒物样品 ,用重量法分析细颗粒物质量浓度 ,细颗粒物上的B(a)P用甲醇超声提取 ,Pb用硝酸和过氧化氢提取 ,比较分析了两城市细颗粒物污染水平 ;同时用ELISA及RT PCR法 ,以人肺泡上皮细胞 (A5 49)作为靶细胞 ,测定了细颗粒物对上皮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IL 6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以美国EPA大气环境质量PM2 5 标准为参考 ,PM2 5 太原冬季、北京冬季超标率、超标倍数分别为 10 0 % ,4 2 3 ;90 6% ,2 62。太原冬季、北京冬季空气中B(a)P浓度分别为58 6和 10 9ng m3 ,均超过我国标准。北京、太原空气颗粒物上Pb含量均未超过我国居住区大气Pb标准。细颗粒物能引起人肺上皮细胞产生炎性因子IL 6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 ,而且呈现剂量 -效应关系。本次研究地区空气细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 。
张文丽崔九思戚其平徐东群
关键词:细颗粒物炎性损伤IL-6剂量-效应关系生物效应
细颗粒物对免疫系统损伤研究中的基本科学问题被引量:1
2004年
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逐渐认识到PM2.5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更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细颗粒物的浓度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下降,低体重出生,宫内窘迫等健康问题的发生。因此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
黄宁华徐东群
关键词:免疫系统低体重细颗粒物PM2.5大气颗粒物有机污染物
细颗粒物遗传毒性研究中的基本科学问题
2004年
粒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由于其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且携带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多种金属、多环芳烃等,容易被吸入人体呼吸道深部,直至进入肺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王秦徐东群
关键词:遗传毒性肺泡细颗粒物多环芳烃有毒有害物质
石家庄市大气臭氧浓度与居民急救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大气臭氧(O_3)浓度与居民因非意外总急救、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而寻求急救服务人次的关系。方法收集石家庄市2013—2015年O_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O_3-8 h)、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每日非意外总急救人次、因循环系统疾病急救人次、因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空气中O_3浓度和居民因非意外总急救、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寻求急救服务人次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空气中O_3-8 h浓度范围为1.86~262.43μg/m^3;非意外总急救、因循环系统疾病急救和呼吸系统疾病急救日均人次分别为120、39、13人次。O_3-8 h浓度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r_s=0.80,P<0.01),与SO_2、NO_2、PM_(2.5)、PM_(10)及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r_s值分别为-0.41,-0.41,-0.32,-0.24,-0.11,P<0.01)。大气中O_3-8 h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因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增加1.21%(95%CI:0.59%~1.83%)。结论大气O_3污染(尤其是夏秋季)可能增加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胡悦郭昳关茗洋陈凤格徐东群宋杰
关键词:空气污染O3急救广义相加模型
北京市装修居室空气有机物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城区装修12个月内的居室空气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浓度的监测,了解新装修居室空气有机物的污染状况。方法:采样高度保持在呼吸带,采样时间为30 m in。甲醛采用AHMT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苯、二甲苯、TVOC采用Tenax TA吸附/二次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以未装修的平房住户作为本次研究的空气本底值。结果:通过对被测居室装修复杂程度和装修费用等因素的问卷调查,按装修档次分为高、中、低三档。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的本底平均浓度分别为0.028 mg/m3、13.0μg/m3、7.8μg/m3、13.7μg/m3、332.1μg/m3。高、中、低档装修这些化合物的平均浓度分别为甲醛:0.07 mg/m3、0.051 mg/m3、0.047 mg/m3;苯:115.9μg/m3、74.3μg/m3、36.4μg/m3;甲苯:348.1μg/m3、199.3μg/m3、50.1μg/m3;二甲苯:134.0μg/m3、69.9μg/m3、30μg/m3;TVOC:1 790.6μg/m3、1 139.4μg/m3、636.3μg/m3。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浓度超标率分别为11.46%,14.36%,20.59%,8.82%,55.67%。结论:装修后居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有正庚烷,苯,甲苯,正辛烷,乙酸丁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萜烯,苯甲醛,正辛醛,丙苯,1,4-二氯苯,樟脑,异辛醛,苯乙酮,壬醛,萘,癸醛,正十三烷、甲基萘,正十四烷,正十五烷。
徐东群董小艳王桂芳唐志刚李韵谱
关键词:甲醛TVOC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实施情况调查及问题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10月,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方法和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疾控系统、卫生监督系统、住建系统、检测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专业机构的标准应用情况,获得有效问卷91份。结果本调查涉及全国26个城市91家专业机构。标准应用情况调查显示,日常应用以检测机构为主,每周至少应用一次的机构占18.68%,常用指标为甲醛(91.21%)、苯(68.13%)、氨(62.64%)、甲苯(57.14%)、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57.14%)。检测能力调查显示,19项指标中检测能力不足10项的机构占31%,甲醛检测能力具备率为91.21%,苯并(a)芘检测能力具备率仅为28.57%。指标分类管理、增加PM2.5指标、适当优化采样和检测的仪器方法是修订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社会公众对标准的知晓率为43.82%,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为73.8%。结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整体合理,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是标准日常应用的主体,标准修订应重点关注指标和方法的完善。
张霞徐毅高剑晖苏瑾徐东群雷苏文郭常义
关键词: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PM_(2.5)混悬液染尘大鼠肺银染色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PM_(2.5)混悬液染尘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银染色显示肺内尘粒的效果。方法将收集的游离PM_(2.5)制成混悬液,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剂量组(每0.2 ml含PM_(2.5)0.3mg)、中剂量组(每0.2 ml含PM_(2.5)0.75 mg)、高剂量组(每0.2 ml含PM_(2.5)2 mg)和对照组,每组18只。3个实验组分别以不同的剂量采用支气管肺内滴入方式染尘,每周染尘1次。分别于染尘后第4、12及24周时,取肺脏,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及沃森-斯塔理(Worthin-Starry,WS)银染色观察、透射电镜(TEM)观察,对肺内尘粒进行X-线质谱元素分析(X-RSA)。计数大鼠肺内肉芽肿样病变的数目,测定肺内尘粒的沉积程度、平均积分吸光度值(IOD)和平均积分面密度值(IAD)。结果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大,大鼠肺内肉芽肿样病变的数目及其细胞质内尘粒的IAD值和IOD值也逐渐增高。这些尘粒在WS染色切片上呈黑褐色,更清晰;其IOD值和IAD值均明显高于HE染色下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粒IOD值与肉芽肿病变数目呈正相关关系(r=0.639,P<0.01)。TEM下大鼠肺内尘粒的超微结构与游离的PM_(2.5)相同,X-RSA分析两者的主要元素成分也相同,均为硅元素。结论PM_(2.5)混悬液染尘可以引起大鼠肺内出现肉芽肿样病变,WS银染色方法可以较好地显示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的PM_(2.5),其染色效果优于HE染色。
杨煦岳常丽王秦黄宁华徐东群刘红刚
关键词:环境暴露银染色法吞噬细胞病理学
三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空气质量等级预测的比较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2024年
目的 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保定市未来三日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模型,通过对参数调优和预测结果比较选择三种模型中的最佳模型。方法 基于保定市2014—2022年的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SVM、RF和MLP三种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前四日数据为未来三日分别构建了每日的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模型并评估特征变量的重要性。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采取十折交叉验证法进行验证,通过准确率和AUC等指标来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SVM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69.8%、63.5%、62.3%,AUC分别为77.4、70.8、70.7;RF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75.9%、68.2%、67.1%,AUC分别为0.84、0.74、0.72;MLP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73.2%、66.4%、65.7%,AUC为0.83、0.74、0.73,综合对比RF模型表现最优;空气质量特征变量重要性高于气象因素特征变量。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RF机器学习模型能够相对有效地预测未来一日空气污染等级,并提供空气质量等级预警。
刘婕郝舒欣万红燕刘悦徐东群
关键词:空气污染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器
环境空气PM2.5短期暴露与未确诊COPD人群肺功能的关联性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环境空气中PM2.5短期暴露与未确诊COPD人群肺功能的关联,为该类人群的空气污染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肺功能检测筛查的未确诊COPD人群作为受试者;于2018年1、3、8和10月4个时间段,对28名受试者进行了重复测量,包括肺功能检测,及每次测量前5 d的环境PM2.5质量浓度监测、问卷调查;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PM2.5与肺功能的关联性。PM2.5质量浓度对肺功能的影响考虑了滞后效应,按照lag0~lag4滞后日期的浓度代入模型。结果PM2.5日均质量浓度最高为250.46μg/m^3。单日滞后效应结果显示,FEV1、MEF25、MEF50和一秒率与PM2.5的质量浓度在lag1有显著的关联性;PM2.5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FEV1下降0.05 L,MEF25下降0.03 L/s,MEF50下降0.10 L/s,一秒率下降1.09%;FVC、MEF75和PEF与PM2.5质量浓度无关联。滑动平均滞后效应结果中,仅MEF50与PM2.5质量浓度在lag01有一定显著关联性(P<0.1);PM2.5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MEF50下降0.07 L/s。结论环境空气PM2.5可以导致未确诊COPD人群肺功能通气功能指标的下降,应注重此类人群重污染天气的防护。空气污染对小气道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汉锋汉锋许群许群刘喆王秦徐东群
关键词:PM2.5肺功能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