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重度升高腹膜透析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20年6月前瞻性入选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维持性腹膜透析、NT-proBNP>10000 pg/mL的患者40例,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收集基线、3月和6月血压、NT-proBNP、心功能分级、心超等临床资料;并根据尿量进行亚组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39例患者完成随访。治疗3月、6月后患者血钾均稳定在正常范围(3月3.8±0.6 mmol/L,6月4.0±0.5 mmol/L);平均收缩压(167.1 mmHg vs 154.5 mmHg vs 153.4 mmHg,P=0.013)、中位NT-proBNP(333109 pg/mL vs 14049 pg/mL vs 19735 pg/mL,P=0.005)较基线时明显改善;残余尿患者较无尿患者治疗效果更好。6月后心超各项参数较基线时无明显差异;无尿患者心室舒张功能(室间隔侧e’:8.03±3.95 cm/s vs 5.58±1.56 cm/s,P=0.046;左室侧壁e’:10.24±4.19 cm/s vs 7.06±2.70 cm/s,P=0.028)较基线时恶化。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不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血钾;可以显著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尤其在残余尿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对于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需要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来进一步探讨。
目的观察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内科门诊行PD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的患者145例,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评估OP发生率,采用OSTA指数三分类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危组(n=98)、中危组(n=33)及高危组(n=14)。比较3组患者BMD水平,评价OSTA的临床价值;比较OP患者与非OP患者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差异;分析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女性腰椎、髋关节OP发生率分别为14.81%、11.11%,骨量下降25.93%、48.15%;男性腰椎、髋关节OP发生率为2.44%、2.38%,骨量下降26.83%、20.24%。65岁以上患者腰椎、髋关节OP检出率分别为11.11%、13.33%,骨量下降33.33%、40.00%;65岁及以下患者腰椎、髋关节OP检出率分别为6.00%、2.00%,骨量下降22.00%、29.00%。女性和血PTH升高是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跟据OSTA指数分组,低危组腰椎、髋关节OP检出率为5.10%、1.02%,中危组为12.12%、12.12%,高危组为14.29%、21.43%。结论PD患者OP和骨量下降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女性患者。OP和骨量下降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血PTH控制不佳和女性是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OSTA指数筛查PD患者OP发生效果不佳,在临床应用中有待进一步改良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