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和巴雅尔
- 作品数:49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铁十字秋海棠和蟆叶秋海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8
- 2001年
- 铁十字秋海棠 (Begoniamasoniana)和蟆叶秋海棠 (Begoniarex)幼叶外植体在MS +BA 2mg·L- 1+NAA 0 .2mg·L- 1培养基中 ,可以诱导出大量不定芽 ,将不定芽转移到1/ 2MS +IAA 0 .2~ 0 .3mg·L- 1或 1/ 2MS +NAA 0 .2mg·L- 1培养基中 ,芽体快速生长 ,叶片壮大 ,同时可以看到不定根的分化 ,如此得到生长健壮的试管苗 .将根芽健壮的试管苗出瓶移植 ,小苗正常发育 .多次移栽表明 ,保持小苗周围空气湿润 ,栽培基质通气良好是移栽成功的关键 .
- 侯占铭王振兴满都拉恩和巴雅尔
- 关键词:蟆叶秋海棠快速繁殖秋海棠科
- 阿鲁科尔沁蒙古族食用野果小叶茶藨的营养成分被引量:4
- 2002年
- 恩和巴雅尔苏亚拉图哈斯巴根
- 关键词:营养成分
- 甜瓜CmNramp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甜瓜,又名甘瓜、香瓜或蜜瓜,典型的藤蔓类草本植物,最早在波斯和非洲种植。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葫芦目葫芦科黄瓜属或甜瓜属甜瓜种。甜瓜为陆生植物,喜温、耐热、耐旱,适合沙壤土种植。
- 庄玉丰高峰恩和巴雅尔
-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食用野果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被引量:10
- 1995年
-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了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对当地野果植物资源的利用知识和经验。结果表明,有15种植物的果实被当地蒙古人采集食用;民间有独特的命名、分类和食用方法;民间的种植现象具有持续利用价值。本文还探讨了野果的食用价值、持续利用和开发问题,提出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 哈斯巴根恩和巴雅尔音扎布
- 关键词:野果民族植物学食用植物野生植物
- 3~7岁儿童气质遗传度双生子测评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利用双生子人群估计3~7岁儿童气质的遗传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通过Carey儿童气质问卷对131对3~7岁双生子气质进行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估算各气质维度的遗传度。结果3—7岁儿童气质类型的遗传度为45.96%;特殊环境因素对气质维度的影响(方差为4%~36%)具有普遍性,除趋避性、坚持性和男童活动水平外,其他气质维度均存在共同环境效应(方差为13%~65%),年龄效应方差(0%~8%)则不明显;校正年龄后,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及反应强度的遗传度分别为:男童35.83%、46.55%、82.67%、64.91%、45.09%、44.00%、83.95%、64.93%、40.88%;女童81.14%、21.66%、82.67%、80.39%、67.28%、44.00%、83.96%、64.93%、40.88%。结论3~7岁儿童气质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男女节律性、情绪本质、反应阈、男童活动水平与反应强度可能更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 李玉玲关宏岩恩和巴雅尔张玉柱刘燕赵曼陆舜华
- 关键词:儿童气质双生子遗传度
- 汉族左利人群的指纹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对111名长治市的汉族左利手者的指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138名右利手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左利手组的双箕斗纹(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
- 聂晨霞李水仙张联珠霍静李萍聂晓霞恩和巴雅尔常海
- 关键词:汉族
- 内蒙古额济纳荒漠地区蒙古族药用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
- 额济纳荒漠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在行政区划上隶属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位于东经97°10'23'~103°7'15'和北纬39°52'20'~42°4'20'之间,总面积为102 461.30 km2(图1).额济纳...
- 哈斯巴根胡乌仁苏亚拉图满良恩和巴雅尔
- 关键词:蒙古族药用植物民族植物学
- 文献传递
- 不同演替阶段臭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6
- 2006年
- 为了阐明分子变异与演替阶段或生态过渡带的联系,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l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图克境内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臭柏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用17个随机引物扩增出190条清晰谱带,其中173条为多态性谱带,并利用POPGENE 3.2 Version 1.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臭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在64.21%-74.63%,以演替早期的半固定沙地油蒿+臭柏种群最高(74.63%),演替亚顶极时期的固定沙地臭柏种群最低(64.21%);臭柏种群问分化较小,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1761,82.3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聚类分析显示,演替阶段相近的种群聚集到一起,反映了臭柏种群的遗传分化和演替阶段密切相关.利用Nei指数统计RAPD数据,各种群基因多样度在0.2163-0.2564之间,也证实了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 红雨王林和张国盛恩和巴雅尔梁小荣
-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演替阶段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蒙古国的人口迁移研究
- 1995年开始,蒙古国国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现象逐年增加。据非官方统计,蒙古国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乌兰巴托市。这导致了大部分地方政府财政严重紧缺,以及首都乌兰巴托市人口密度过大。大量人口的迁移为社会、城市财政和政府...
- 恩和巴雅尔
- 关键词:人口迁移劳动力转移
- 基于5.8SrDNA/ITS序列的内蒙古棘豆属植物分子系统学分析(英文)被引量:5
- 2011年
- 对12种34个地理种群的内蒙古棘豆属植物核糖体ITS区段和5.8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Maximum Likelihood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支持棘豆属植物为单系起源,支持《内蒙古植物志》将黄毛棘豆(Oxytropis ochrantha)、多叶棘豆(O.verticillaris)、二色棘豆(O.bicolor)和砂珍棘豆(O.racemosa)归入真棘豆亚属(Subgen.Euoxytropis)轮叶棘豆组(Sect.Baicalia Stell.ex Bunge)的观点。推测多叶棘豆和砂珍棘豆ITS2区段出现的C/T转换可能是其部分种群混杂在其他物种中的主要原因,但基因转换对于系统发育的影响仍尚未可知。研究不支持传统分类学上对鳞萼棘豆(O.squammulosa)与刺叶柄棘豆(O.aciphylla)的划分,系统发育树显示二者聚为一支,而非与传统分类学上界定的同组或同亚属植物形成一支;结合植物地理学研究结果,认为刺叶柄棘豆与鳞萼棘豆为地理替代种。推测刺叶柄棘豆可能为多系起源物种。线叶棘豆(O.filiformis)和东北棘豆(O.co-erulea)与真棘豆亚属物种构成姐妹群,而非单室棘豆亚属植物。研究认为在物种界定过程中,只将少数几个形态学特征作为主要分类依据欠妥。
- 卢萍高静王金妞恩和巴雅尔
- 关键词:棘豆属分子系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