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锋
- 作品数:36 被引量:18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脾多肽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脾多肽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127例术后需行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辅助化疗同时加用脾多肽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辅助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身状况、毒副反应并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辅助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2±6.4 vs.74.2±5.9,P<0.05),且观察组T细胞亚群分析各项免疫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相关血液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过程中,应用脾多肽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免疫功能。
- 宋伟安查鹏李学昌刘军强文锋李军岳彩迎王伟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辅助化疗KPS评分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与放化疗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与单纯放化疗疗效比较。方法收集本院胸外科2001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5例,均经组织学证实病理,其中32例患者经手术+化疗或放化疗治疗,43例患者行常规放化疗。结果根治手术+放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0个月,化疗+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手术+化(放)疗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单纯放化疗组。结论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使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生存期明显延长,较传统的放化疗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 文锋王伟尚立群李学昌李军
- 关键词:小细胞外科治疗生存期
-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总结我院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自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间进行肠内营养的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微创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放置空肠造瘘管,术后第1天开始采用营养泵的方法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营养量自30ml/h开始,逐渐增加至150ml/h。每日能量摄入量以25kcal/kg计算。术后患者排便后行食管碘油造影证实无吻合口瘘及胃排空功能正常后逐渐开始经口进食。根据进食量继续辅以经造瘘管行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测量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情况。结果手术均为微创下食管癌根治术,胃代食管,行食管胃左侧颈部机械吻合。60例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第3~4天肠道使用量可达到生理需要量,施行完全肠内营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发生率13%,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为术后第5.4天。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8天,最大值20天,最小值7天。术后患者下床时间1.4天,术前和术后第1、3、7天血清前白蛋白分别为322±12mg/L、203±18mg/L、247±29mg/L、358±14mg/L。结论采用微创方法行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加快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
- 刘军强李学昌文锋李军宋伟安尚立群岳彩迎龚太乾
- 关键词:食管癌微创手术肠内营养加速康复外科
- 食管中段巨大憩室一例
- 2005年
- 李军王伟文锋李辉
- 关键词:巨大憩室食管中段X线钡餐造影吞咽疼痛发热症状
- 原发性肺癌皮下转移临床分析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皮下转移的临床意义、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结合1例肺癌皮下转移报道,分析总结近年文献报道的肺癌皮下转移病例77例。结果77例患者的原发灶中心型肺癌(69%)多于周围型肺癌(31%);而病理类型则以肺腺癌居多(53%),其次为鳞癌(32%);远处已有转移的肺癌患者(83%)多于没有远处转移者(17%)。109个转移结节中,胸背部及头颈部分别占到62%和25%,少量出现在四肢及腰腹部。结节形态都表现为局部隆起,局部皮肤多为正常肤色(65%),也有部分表现为局部皮肤淡红色改变(35%),大部分结节活动性较差(74%),而患者局部无症状(72%)或有疼痛(28%)。手术切除转移结节有效率100%。结论皮下转移结节的出现是肺癌患者免疫力下降、进入晚期的临床表现,局部活检病理是明确诊断的最终方法;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局部手术切除转移结节,同时还需要给予提高免疫力等综合治疗。
- 宋伟安王伟尚立群李学昌文锋李军
- 关键词:肺癌皮下转移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单纯辅助化疗与联合恩度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单纯辅助化疗与联合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差异。方法121例Ⅱb、Ⅲa期NSCL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3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包括多西他赛+顺铂/卡铂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卡铂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恩度治疗;每个治疗周期均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进行4个周期,并于术后3、6、9、12个月分别评价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出现病情复发的比例为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P<0.05);观察组每个治疗周期的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发生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给予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赵皆王伟尚立群肖旺李学昌宋伟安刘军强李军文锋岳彩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恩度化疗
- 可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和RRM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ERCC1、RRM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86例NSCLC手术后标本中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ERCC1、RRM1蛋白表达检测。回顾性分析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期与肿瘤组织中ERCC1、RRMI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86例手术根治性切除NSCLC组织中ERCC1、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9%、36.1%。ERCC1和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28.5个月)和1、2年生存率(94.3%、62.6%)与阴性患者(30.0个月,94.3%、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25.0个月)和1、2年生存率(86.6%、55.8%)低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31.2个月,98.2%、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完全切除NSCLC的患者预后与肿瘤组织中RRM1蛋白表达相关。
- 王伟宋伟安路平李军胡艳正尚立群李学昌文锋刘军强
- 关键词:ERCC1RRM1预后
- 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NP方案(长春瑞宾+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恩度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比较恩度联合NP组(联合化疗组)和NP组(单纯化疗组)疗效。结果联合化疗组有效率为25.58%,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9.76%,毒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等。结论恩度与NP方案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且安全性较好。
- 文锋王伟尚立群李学昌李军刘军强
- 关键词:恩度NP方案非小细胞肺癌
- 临床N_0期非小细胞肺癌术中行淋巴结清扫及采样的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临床分期为N0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探讨临床分期为N0的非小细胞肺癌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的必要性。方法回顾1985年1月-2000年6月手术切除的术前判断为N0的手术病例,对比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判断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偏差,以及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本组术前临床分期术后总的准确率为42.32%(201/475),术前判断为T1N0M0的病例中,术后有淋巴结转移组(pT1N1M0、pT1N2M0)与无转移组(pT1N0M0)之间除1年组间生存率差异不显著(P=0.067),其余2年及5年组间生存率之间P分别为0.037及0.012,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P均〈0.05);术前判断为T2N0M0的病例中,术后有淋巴结转移组(pT2N1M0、pT2N2M0)与无转移组(pT2N0M0)之间1、2年及5年组间生存率之间差异显著(P均〈0.05);而术前判断为T3N0M0的病例中,术后有淋巴结转移组(pT3N1M0、pT3N2M0)与无转移组(pT3N0M0)之间1年及5年组间生存率差异不显著(P均〉0.05),但2年组间生存率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尽管临床N0期的非小细胞肺癌(cT1N0M0,cT2N0M0)临床上无淋巴结转移证据,但由于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客观上存在差异,且淋巴结转移与否与其术后生存率之间存在差异,因而淋巴结清扫及采样仍然必要,任何不能行淋巴结清扫的肿瘤局部治疗方法都可能是不充分的。
- 尚立群王伟宋伟安文锋李军李辉
- 关键词:淋巴结清扫非小细胞肺癌
- 围手术期化疗与术后化疗两种不同治疗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化疗+手术+化疗"模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与"手术+化疗"模式进行对比。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12月,共纳入235例确诊的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63例接受"化疗+手术+化疗"的治疗模式,为围手术化疗组;另172例接受"手术+化疗"的治疗模式,为术后化疗组。化疗采用含铂两药方案,设计实施累计4个周期;手术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化疗组中累计完成3~4个周期化疗的患者比例达到100%,与术后化疗组的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化疗组3~4度严重胃肠道及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术后化疗组相比明显下降(19.05%比33.72%,P<0.05;14.29%比31.40%,P<0.05)。围手术期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较术后化疗组延长了近7个月(49个月比42个月,P<0.001);前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也较后者显著延长了近12个月(41个月比29个月,P<0.001)。结论围手术期化疗模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耐受良好,可以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 宋伟安王伟尚立群刘军强李军文锋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围手术期化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