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於德甫

作品数:1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安县教育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语文
  • 11篇教学
  • 6篇语文教学
  • 6篇文教
  • 3篇课程
  • 3篇课堂
  • 2篇语文课
  • 2篇语文课堂
  • 2篇阅读教学
  • 2篇诗词
  • 2篇文本
  • 2篇教育
  • 2篇教师
  • 2篇古典
  • 2篇古典诗词
  • 1篇点思维
  • 1篇读题
  • 1篇端点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机构

  • 16篇海安县教育局

作者

  • 16篇於德甫
  • 1篇罗琳

传媒

  • 3篇中学语文教学
  • 2篇语文教学之友
  • 2篇语文教学通讯...
  • 2篇中学语文教学...
  • 2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语文月刊
  • 1篇江苏教育研究
  • 1篇中学语文(大...
  • 1篇中华活页文选...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对自主学习的自主解读被引量:1
2006年
新形势下的新教学理念,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自主学习放到了首位。于是,彻底摆脱旧式教学理念的阴影,寻求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之路,成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不避浅陋,尝试对自主学习作几点不成熟的阐释。
於德甫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四化”钩玄阅读教学
2013年
课改十多年来,由于广大语文人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阅读教学正逐步走向规范。然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阅读教学仍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更新观念,优化策略。本文拟从“四化”角度,对当前阅读教学发表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方家。
於德甫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主阵地课改
接通,让阅读教学进入文本深处被引量:1
2012年
阅读教学的要义是: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感同身受、将心比心,从而在揆情度理、入境人心之中激发共鸣、廓开心智、妙解堂奥,进而走进文本核心地带,走进作者心灵深处。而要达到这一境界,根本的手段是:接通。
於德甫
关键词:语文学习阅读知识
对探究类问题的探究
2010年
对文本的解读,根本目的是对以文字为载体的个体生命的深度触摸,而要真正抵达文本的最深处,探究,是唯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探究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笔者在亲历多次热热闹闹的探究后,内心却常常隐隐作痛:探究,如果演变成不问青红皂白的无的放矢,
於德甫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个体生命文本内心
《窗》的另一种解读
2015年
《窗》是澳大利亚小说家泰格特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语文教学界一致认为,小说通过道德高尚的“靠窗的病人”(下文简称“近窗者”)与卑劣丑恶的“不靠窗的病人”(下文简称“远窗者”)的对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的人际关系。笔者拟对《窗》的人物和主题作另一种解读。
於德甫
关键词:《窗》资本主义社会短篇小说语文教学人际关系泰格特
对自主学习理论下几个教学术语的审视和反思
2009年
倡导自主学习,要求我们回过头来对几个常挂在嘴边的教学术语作一番审视和反思。笔者拟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於德甫
关键词:自主学习理论教学术语备课模式
警惕分析人物形象的“端点思维”
2013年
针对人们思考问题爱走极端的现象,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李卫东先生提出了“端点思维”的概念。“端点思维”说白了,就是思考问题时,非此即彼,执于一端,没有中间状态。
於德甫
关键词:点思维特级教师非此即彼
语文教学:道何以道?
2013年
语文教学历来主张“文道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后,语文教学重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把“道”教(即人文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於德甫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文道结合人文教育价值观
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及方式浅探被引量:5
2010年
笔者最近召集某“校园诗教先进单位”初三年级一百个学生,围绕“初中生古典诗词学习现状”,就四个问题进行问卷凋查。调查结果如下:第一个问题“你喜欢古典诗词吗?”回答较喜欢的占41%,回答不喜欢的占7%;第二个问题“你认为阅读和背诵古诗词,对你来说重要吗?”
於德甫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古典诗词初三年级校园诗教初中生
“愤悱之境”的创设与运用
2013年
“愤悱”之说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将学生所处的这种“想求通而又未通”、“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思考状态称为“愤悱之境”,本文试图针对这一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释。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於德甫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后世影响语文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