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施建堂

施建堂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黄河三角洲
  • 2篇海平
  • 2篇海平面
  • 2篇海平面变化
  • 2篇风暴潮
  • 1篇地貌
  • 1篇台风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气象
  • 1篇气象资料
  • 1篇相带
  • 1篇海岸
  • 1篇海面
  • 1篇海面变化
  • 1篇厄尔尼诺
  • 1篇发育
  • 1篇分维
  • 1篇岸线
  • 1篇冲积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信息...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施建堂
  • 4篇崔承琦
  • 2篇孙晓霞
  • 2篇张庆德
  • 1篇范德江
  • 1篇吕先进
  • 1篇李师汤
  • 1篇刘强

传媒

  • 5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信息

年份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山东省惠民地区海岸特征及其演变被引量:4
1990年
位于渤海湾南岸的惠民地区海岸带,为黄河三角洲平原的组成部分,是典型的淤泥质海岸。这里海岸的淤涨、冲刷演变与黄河泥沙来源关系十分密切。黄河尾闾频繁改道,使本区海岸地貌趋于复杂化和冲淤多变。黄河在本区岸段或在本区岸段附近入海时,岸线向海淤涨,反之,岸线向陆蚀退。1976年5月黄河由刁口改道南移清水沟入海后,本区海岸沿岸泥沙来源大量减少,潮流和浪波作用相对强增,因此近期本区海岸的主要特征为普遍遭受侵蚀后退,沿岸岸边侵蚀陡坎、众多的沙岛侵蚀缩小和滩面片蚀等侵蚀地貌普遍发育。
施建堂吕先进刘强
关键词:海岸地貌
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发育体系──黄河三角洲潮滩海岸时空谱系研究Ⅱ被引量:15
2001年
黄河三角洲为大含沙输沙之尾闾地上分流河道频繁决口摆动而形成的迅速淤进型洲体。近代黄河 三角洲自陆向海由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中部冲积海积平原和下部潮间带平原三大环境带组成各环境带-, 都有自身地貌组合体系。黄河三角洲与世界各大河三角洲比较其总体应处在三角洲三元谱系的河控域但, ,各不同时期形成的二级叶瓣的海岸确兼具谱系中的三元域。各时期行水河口滩型海岸处在三元谱系的河控端域;具有宽大的相带分明并发育着密集潮水沟的岸段占该三角洲海岸的大部分则处于三元谱系中潮 ( ) 控端域还有少部分岸段如三角洲东北角号桩西北岸段地处渤海南部; , ( 5 ) M2分潮无潮点正迎区域强风 浪部位为三元谱系中浪控端域。其他岸段为过渡型。黄河三角洲河潮波三元控域各有其特色同时它们, , 又是尾闾河道摆动出口将其时空串联起来展现出相当丰富而具有特色的三角洲海岸发育的时空谱系。,
崔承琦孙晓霞施建堂张庆德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
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的现代特征──黄河三角洲潮滩时空谱系研究Ⅰ被引量:19
2001年
从冀鲁交界的大口河口向东至顺江沟为蜿蜒 120km的粉沙淤泥质海岸。作者先后于 1987、 1992和2000年对该海岸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应用80年代至90年代末以来的航空和卫星遥感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公元11~1128年,黄河尾闾在此摆动人海,形成河口滩型海岸。1128年以后,黄河自此迁走,在海洋动力作用下,由河口滩型海岸逐渐演变成为典型的潮滩型海岸。该津段海岸发育了广阔平坦的、相带十分明显的潮滩地带。在潮滩上同时发育了岛链状贝壳堤、残留冲积岛和巨大的多级分叉贯通性的潮水沟网络,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岸地貌环境体系,即黄河三角洲潮滩海岸时空谱系中的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
崔承琦施建堂张庆德
关键词:相带
黄河三角洲海岸岸线和潮水沟体系发育及其分维研究──黄河三角洲潮滩海岸时空谱系研究Ⅲ被引量:16
2001年
千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尾闾入海河道在大口河~淄脉沟之间频繁摆动,各时期行水河口形成的河口滩均有宽大的潮间地带,但从地貌-沉积发生学上并不具备潮滩的性质;当行水河道摆走后,原河口滩摆脱了河口径流水沙的直接作用而被"废弃"?在海洋动力的作用下向潮成海滩的方向发育,"废弃"的时间越长,潮滩发育得越成熟?黄河三角洲洲边大多数海岸,属于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潮滩型海岸;三角洲的东北角海岸地处区域 M2分潮无潮点附近,被"废弃"的河口滩逐渐被盛行强风浪作用剥平形成浪蚀型海滩?因此,黄河三角洲洲边并存三元谱系海滩,即河口滩?潮成海滩(潮滩)和浪蚀海滩,它们各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三角洲岸线和潮水沟体系分维 D 作为指标,对三角洲海岸发育时空谱系作进一步探讨?计算分析表明,区域内岸线分维与潮滩发育的时间成正相关,特大高潮岸线尤为明显,如古代黄河三角洲岸段岸线的分维值 D 为 1.1356~1.1625,而近代黄河三角洲平均变化在 1.091~1.118 范围内?平均高潮岸线分维值 D 也有相应的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三角洲洲边不同发育年代( 100~103 a )的 23 个潮水沟体系进行 m 级分辩率分维值 D 测计结果显示,在行水河口滩区岸和发育时间短?潮差小的区段( 如浪蚀海滩 )沟系( 含潮水沟和径流水道 )的分维值 D 较小,?
崔承琦李师汤孙晓霞施建堂范德江
关键词:分维
近10年来我国沿海海面变化和风暴潮被引量:5
2001年
根据我国沿海近 10 多年来潮位观测数据进行年均过程的统计,同时与有关气象资料和文献进行了联系比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沿海海面持续波动上升,其年均值与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比较平均偏高 1.2~6.4 cm,有些海区个别年份偏高值达 7.0~8.0 cm,如南海 1999 年偏高 8.5 cm。这 10 多年来我国沿海台风风暴潮发生的平均次数与前期比较虽略有减少( 由年均 8.0 次减少为年均 6.9 次),但强度增大。其中 47 个站次观测到破历史记录的高水位,三个站次出现 1 000 a一遇的高水位。灾害损失巨大。地学中的“ 海面变化 ”,自器测时代以来是由各地验潮站水位测量的年均值取得的。显然,这是一种相对变化,它只有消除各地地质运动( 如新构造运动,地基升降等 )影响因子后才具有广泛的水动型时空对比意义。本文根据实测水位数据统计所得的成果,进而与同时空的气象资料相比照,分析认为,近 10 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与 1975~1986 年期间比较有普遍较大幅度的升高现象,除个别站位需考虑陆动型因素影响外,这与同时期发生在我国沿海的风暴增水过程的增强不无关系,因为风暴增水过程含括在各年水位均值变化( 即地学意义上的海面变化 )的统计中。
崔承琦施建堂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风暴潮气象资料
近10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和风暴潮被引量:3
2002年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显著变暖,导致世界性海平面持续波动上升.根据我国沿海验潮站潮位资料统计分析表明,近10多年(1989~2000)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也呈持续上升趋势,而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同时,近期发生在我国沿海的风暴潮强度较前期(1975~1986)明显加大.
施建堂
关键词:年际变化厄尔尼诺台风海平面变化风暴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