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梗死
  • 16篇磁共振
  • 15篇卒中
  • 15篇脑梗
  • 15篇脑梗死
  • 15篇成像
  • 11篇弥散
  • 10篇弥散加权
  • 10篇磁共振成像
  • 9篇动脉
  • 9篇缺血
  • 9篇弥散加权成像
  • 9篇急性
  • 9篇加权成像
  • 8篇影像
  • 8篇影像学
  • 7篇文献复习
  • 7篇基底
  • 7篇复习
  • 6篇血管

机构

  • 35篇合肥市第二人...
  • 3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阜阳市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62篇曹树刚
  • 56篇徐文安
  • 42篇夏明武
  • 24篇赵昊
  • 20篇吴倩
  • 15篇王嵘峰
  • 15篇贺军
  • 14篇王建
  • 14篇葛婷婷
  • 12篇王建
  • 9篇张文婷
  • 9篇葛婷婷
  • 5篇郭茜
  • 3篇郭茜
  • 2篇吴君仓
  • 2篇杨云沛
  • 1篇胡伟
  • 1篇张持
  • 1篇王训
  • 1篇丁旵东

传媒

  • 14篇国际脑血管病...
  • 8篇中华神经科杂...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神经损伤与功...
  • 3篇华东六省一市...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17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弥散加权成像阴性临床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临床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首次DWI阴性临床证实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DwI复查结果分为DWI持续阴性组和DWI假阴性组,对2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并分析首次DWI阴性的原因。结果共纳入DwI阴性临床证实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例,其中DWI持续阴性组9例(9/15,60.0%),DWI假阴性组6例(6/15,40.0%);8例(8/15,53.3%)为小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15例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48h,发病至首次DWI检查时间为5~65h,发病至复查DWI时间为38~190h。2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6例DWI假阴性患者中,5例(5/6,83.3%)为后循环卒中,1例(1/6,16.7%)为前循环卒中;5例(5/6,83.3%)为小卒中;1例考虑可能发生二次梗死,1例可能与检查时间较短(发病后5h)有关,1例可能与症状加重前未达到弥散受限阈值和MRI伪影影响有关,其余3例可能与病灶较小且位于后循环有关。9例DWI持续阴性患者的原因不明。结论DWI持续阴性与DWI假阴性患者基线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无显著差异。DWI假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主要见于后循环卒中和小卒中患者。
曹树刚吴倩葛婷婷贺军夏明武徐文安
关键词:卒中磁共振成像弥散磁共振成像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DWI病灶分型与病因分型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CIS)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病灶分型与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CIS患者461例,分别进行DWI影像学病灶分型与韩国改良TOAST(M-TOAST)分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CIS的DWI影像学病灶分型与M-TOAST分型相关(rs=-1.87,P=0.000)。其中21例大穿通支梗死(x2=6.189,P=0.013)、6例小穿通支梗死(x2=102.869,P=0.000)、33例幕下单发梗死(x2=4.420,P=0.036)、21例前循环散发梗死(x2=11.376,P=0.001)、13例后循环散发梗死(x2=7.937,P=0.005)、29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x2=10.725,P=0.001)、21例后循环多发梗死(x2=67.984,P=0.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有关,11例皮质-皮质下单发梗死(x2=27.285,P=0.000)、6例双侧前循环多发梗死(x2=5.292,P=0.021)、9例后循环多发梗死(x2=4.478,P=0.034)、5例双侧前-后循环多发梗死(x2=7.979,P=0.005)与心源性栓塞有关,120例小的穿通支梗死(x2=268.027,P=0.000)与小血管病变有关。结论:急性CIS发病初期可能可以通过病灶的DWI病灶分型推测病因。
葛婷婷徐文安曹树刚郭茜王建
关键词:卒中弥散加权成像
脑血管变异与缺血性卒中被引量:3
2017年
脑血管结构变异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既往研究显示,结构变异的脑血管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章就常见的脑血管变异及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杨云沛徐文安夏明武贺军曹树刚吴倩
关键词:卒中脑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
进展性卒中的神经影像学预测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进展性卒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比例较高,预后较差,有关其预测因素的研究也较多。早期神经影像学表现,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显示的梗死部位与大小、卒中类型、出血性转化、大血管病变、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DWI不匹配以及临床-DWI不匹配对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曹树刚徐文安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疾病进展磁共振成像
Fahr病1家系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正>Fahr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钙化为特征的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本病可导致神经、认知及精神异常,目前本病的发病时有报道。笔者现报道1家系2例Fahr病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Fahr病是一种家族性或散发的少见神经系...
王建曹树刚葛婷婷夏明武徐文安
文献传递
醒后卒中进展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醒后卒中是指患者入睡时无新发卒中症状,但觉醒后患者本人或目击者发现其出现卒中症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新发缺血性卒中的9.7%~27.8%[1-8].研究表明,醒后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转归较差[1-3].卒中进展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性加重或虽经治疗病情仍恶化,其发病率约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30%,临床一些醒后卒中患者规范化治疗病程中仍会出现卒中进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72例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归纳醒后卒中进展的可能原因.
王建曹树刚葛婷婷吴倩徐文安
关键词:卒中磁共振成像
从一例表皮样囊肿的误诊看颅内囊肿的诊断
颅内非感染性囊肿是一大类良性疾病,多与发育异常有关.常见的颅内非感染性囊肿主要有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松果体囊肿、Rathke裂囊肿、脉络膜裂囊肿、室管膜囊肿、脉络丛囊肿等.从影像学看,松果体囊肿、Rathk...
徐文安曹树刚王建赵昊杨云沛夏明武
关键词:颅内表皮样囊肿影像学诊断
中脑梗死致孤立性动眼神经核性麻痹二例被引量:1
2016年
孤立动眼神经核麻痹通常指同侧动眼神经支配的眼外肌完全麻痹伴对侧上睑下垂、上直肌功能不全,而眼内肌不受影响。
曹树刚张文婷王嵘峰葛婷婷吴倩徐文安夏明武
关键词:中脑梗死动眼神经核上睑下垂神经支配眼外肌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2例行头颅MRI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Fazekas评分量表将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96例,重度组69例。收集3组患者包括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年龄、三酰甘油、肌酐等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69,P=0.04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71,P=0.000)。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
王建曹树刚张文婷王嵘峰夏明武徐文安
关键词:胱抑素C卒中脑白质疏松症
临床表现为进展性脑卒中的胼胝体梗死八例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表现为进展性脑卒中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头颅MRI证实为胼胝体梗死患者23例,8例患者符合进展性脑卒中病程经过,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发生进展性脑卒中的胼胝体梗死患者占所有胼胝体梗死患者的34.8%。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8例患者分别于发病后7~56h内出现进展,其中24h内进展4例,发病后56h进展1例,其余3例于发病后24~48h内进展,病情恶化突出的表现为偏侧肢体瘫痪加重,以下肢为主。8例患者均合并相邻部位梗死,累及扣带回6例,额叶及顶叶各4例,枕叶1例,侧脑室旁1例。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狭窄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其中6例合并其他部位的血管病变。结论临床表现为进展性脑卒中的胼胝体梗死患者病情恶化多出现于发病后24h内,主要为偏侧肢体瘫痪加重,头颅MRI检查能及时明确梗死部位及相应血管病变。
曹树刚徐文安夏明武赵昊吴倩王建葛婷婷
关键词:卒中胼胝体高脂血症偏瘫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