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顺庆
- 作品数:285 被引量:1,425H指数:2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近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概述被引量:5
- 2013年
- 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发展模式。学者们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探索集中于梳理比较文学学科史、开创比较文学理论范式。以跨文明和变异学为核心的比较文学新理论,直接推动比较文学科学理论建设。中西比较诗学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独树一帜。面对中国文论"失语"困境,学者们提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西文论平等对话、跨文明研究等出路。比较文学实践研究渐渐摆脱传统"X+Y"式的肤浅比较,走上跨学科、跨文明、变异学研究。对前人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比较文学学科史和比较文学学术史意义重大。
- 曹顺庆李斌
- 关键词:中西比较诗学跨文明研究变异学
- 残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被引量:5
- 2013年
- 新时期以来,"重写中国文学史"成为学界焦点之一,但依然存在着理论盲点。文言文学如旧体诗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几乎"缺席",这体现出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的断裂。由此产生了白话文学话语霸权,并导致传统文学表现形式如旧体诗词被遮蔽在"现代性"之外的消极后果。要弥补这一缺陷,必须重新审视旧体诗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并倡导一种多元、包容的新文学观念。
- 黄丹青黄文虎曹顺庆
-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旧体诗词话语霸权
- 重写文学概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被引量:20
- 2007年
- 回顾中国文学概论教材编写所走过的道路,从俄苏模式的照搬到西方模式的套用,不难发现这几十年来中国文论富有生命力的话语方式并没有实实在在地书写进当今的文学概论。这种崇人抑己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我们当前的文学概论编写和教学的恶性循环,丧失掉自己的主体性,遗忘了自己的文化本根。笔者提出从文、文思、文质、文气、文道、通变、言意论、诗法与文法、知音论、诗文评等十个方面来展开中国文论话语的建构和文学概论教材的编写,就是要在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系统中选择一些涵盖面宽、生命力强而又影响深远的原命题,通过历史的纵向叙述与横向的理论比较与总结,恢复中国文论话语的阐释能力,然后运用以这些原命题为核心的中国话语,去解释古今中外文学理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为重建中国文论探索路径。
- 曹顺庆
- 关键词:文学概论中国文论话语文思文道知音
- 重写文明史被引量:35
- 2023年
- 怎样建立中国话语及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界一直在奋力探索,然而效果却不甚明显,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抓手,无法做到“踏石有印,抓铁留痕”。话语是在言说中呈现的,或者说,话语最先是在对文明史(包括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经济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各学科史)的认知与言说、叙述和阐释中形成的。例如,中国的“春秋话语”,是孔子撰写《春秋》,从历史叙述和言说中建立起来的;同样,西方的话语权,也是从撰写世界文明史中确立的。无论是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对东方文明的贬低,还是雅斯贝尔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正式提出了“轴心时期”这一话语,都是在文明史的叙述和阐释中展开和形成的。然而,长期以来,“文明”概念的定义、文明观的全球输出以及文明史的书写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致使当下的(包括西方的和中国的)文明史书写存在严重的西方中心倾向,对东方文明,尤其是对中国文明的书写存在史实不符、歪曲贬低、盲目跟风、亦步亦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写文明史”这一重大命题,是期望中国学者以文明史实为基础“重写文明史”,在重写文明史中对西方错误的文明观进行拨乱反正,对西方文明史和中国相关文明史研究中不实的书写进行有力的纠正和批判,对本土文明的世界文明级的贡献做到充分自信和自觉,在重写文明史中建设中国话语,并借助文明史重写之势,推动各个学科史知识体系的重构与话语建设。“重写文明史”是一个号召,是从文明史话语叙述、话语言说、话语阐释这个根柢上面,着手建立中国话语的一条重要路径和一个重大举措,是推进文明互鉴的时代新课题。我们期待中国学者携手国际学者,团结全世界学术界,以实事求是的作风重写文明史,重新研究文明互鉴史实,并在言说与阐
- 曹顺庆刘诗诗
- 关键词:文明史文明冲突中国话语
- 对当代文论建设的几个所谓“共识”与“常识”的质疑被引量:2
- 2015年
-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发表过重写中国文学史的看法和观点、提出反思中国文论研究"失语"现状的论文,提出了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却收效不大,基本上仍然无法确实地推进当代中国文学史的重写与发展,无法推进中国文论的重建进程。可见当下仍存在着一些严重困扰着文学史与文论界的问题。其中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困扰是,很多当代人形成了所谓的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共识"与"常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不应该收录古体诗词、中国古代文论没有体系、古代没有白话诗、中国文学史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学,并视其为理所当然。其实这些"共识"与"常识"是很有问题的,恰恰是这些"共识"与"常识",阻碍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 曹顺庆曹美琳
-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被引量:50
- 2003年
- 21世纪,比较文学学科原有的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于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学术研究.本文探讨了跨文明冲突与交汇诸问题,提出了跨文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的思路.
- 曹顺庆
-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术研究学术实践
- 立德树人,培养拔尖人才——曹顺庆谈治学与育人被引量:2
- 2023年
- 身为在高校工作40年的一线教师,曹顺庆教授将自己治学与育人的经验简要总结为三点:一是中西贯通,通过在课上课下带领学生背诵古文经典、研读外文原典,打好中西学问根底;二是转益多师,鼓励学生志存高远,探访名家,开拓眼界,继承大师学术风范;三是积极探索,启发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同时锤炼严谨务实的学风。实践证明,这些治学与育人的方法,有助于培养研究生拔尖人才,实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国家社会进步与文化自信。
- 曹顺庆
- 关键词:比较文学拔尖人才研究生培养创新思维
- 比较文学学科重要话语:比较文学阐释学被引量:4
- 2022年
- 目前国内外比较文学教材中所论述的方法主要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及中国学者提出的变异学研究。这些研究方法看似完备,实则尚未涵盖比较文学的所有实践。例如,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使用的"打通"之法以双向阐释实现了跨文明的比较,是全球化时代东西对话的有效途径;刘若愚在《中国的文学理论》中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传统文论,使中西方的诗学在内容与结构上形成了可通约的契合。这些案例都是比较文学阐释学的具体应用,但它在理论层面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作为一个值得重视的学科理论新观点,比较文学阐释学应当被写入比较文学的教科书中。
- 曹顺庆张帅东
-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中西诗学
- 中国古代的白话学术与文论被引量:3
- 1999年
- 中国文化/文论的“失语”已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但有人片面地把文言等同于传统文化,把白话文等同于现代文化,因而认为在文言被废弃的今天,不可能再接续传统文化的血脉,进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实际上,文言与白话乃是同一语言系统在历史发展变化中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古人早已有用近乎当时口语的“白话”来进行言说的传统。此文初步勾勒了中国古代白话学术与文论的发展脉络,试图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 杨玉华曹顺庆
- 关键词:白话文言文论
- 话语权与中国文学史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中国文学的承传、嬗变与论争从根本上讲都是围绕话语权展开的,话语权是考察中国文学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维度。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儒家文论话语权自汉代以后影响中国文学两千多年,梁启超认为,令人"捧腹喷饭之资料更不可一二数"的《毛诗序》,造就了"千余年共认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宝典,真不可思议之怪象矣",这个不可思议的"怪象"实乃话语权所致,而其间所上演的沿袭与悖离之间的博弈其实质是话语权的争夺;根深蒂固的"诗文正统论"压制了包括词曲、戏剧、小说在内的其他文学体式的发展;而"文言正统论"视文言文学为唯一正统,使白话文学长期被主流话语轻视。中国文学史的嬗变从根本上讲是围绕话语权展开的,话语权是考察中国文学演进的结穴所在。
- 曹顺庆郭明浩
- 关键词:话语权中国文学史《毛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