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森
- 作品数:24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灰树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根据灰树花子实体发育的特点,通过栽培实践,研究出一套适合灰树花人工栽培的三步法和再生技术,可将灰树花的生物转化率提高到64%,结实率达90%以上。同时,本文还对灰树花采收适期、再生技术、灰树花栽培废料的再利用作了相关研究...
- 范传林钱友安曾宪森席常辉
- 关键词:食用菌灰树花三步法病虫害
- 文献传递
- 灰树花菌株品比栽培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对 6个灰树花菌株 (Gb、Gc、Gq、Gw、Gy、Gz)进行栽培 ,结果表明 :Gq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2 5 d即长满菌袋 ,Gz菌丝生长速度最慢 ,需 3 6d。各菌株适宜的出菇时间和出菇温度为 :Gy,1 0月上旬~1 0月下旬 ,2 0~ 2 4℃ (高温型 ) ;Gw,1 0月下旬~ 1 1月下旬 ,1 6~ 2 0℃ (中温偏高型 ) ;Gq、Gz、Gc,1 1月上旬~ 1 2月上旬 ,1 4~ 1 8℃ (中温型 ) ;Gb,1 1月中旬~ 1 2月中旬 ,1 1~ 1 8℃ (中温偏低型 )。同一菌株的出菇率以覆土出菇的最高 ,长颈式出菇次之 ,短颈式出菇最低 ,生物学效率也以覆土出菇的最高 ,但短颈式出菇次之 ,长颈式出菇最低 ,其出菇率和生物学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Gq>Gw>Gb>Gz>Gy>Gc。利用割小口再生法和覆土再生法均能提高各菌株的产量 ,但覆土再生法效果比割小口再生法好 ,两种再生法的增产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 Gc>Gb>Gy>Gw>Gq>Gz。
- 林兴生林衍铨陈体强李开本曾宪森余应瑞
- 关键词:灰树花栽培出菇率生物学效率品系品比试验
- 镰孢穗螨为害银耳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 1991年
- Moser和Cross(1975年)在栖息一种松的南部松小蠹Dendroclonns frontalis Zimmermas身上发现镰孢穗螨Siteroptes fusarii,1987-1989年作者在福建省银耳区进行调查,发现该螨为害银耳致减产,甚至绝收,故此作了初步研究,简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以直径4厘米,高1.7厘米有机玻璃盒用药膜法测定杀螨剂毒效: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螨剂对银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 曾宪森林坚贞黄玉清徐浩钱爱平陈卫伟
- 关键词:银耳害虫
- 蘑菇疣孢霉病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被引量:14
- 2001年
- 经鉴定 ,福建省蘑菇疣孢霉病菌属菌盖疣孢霉 Mycogone perniciosa (Magn) ,初侵染源来自发病菇房蘑菇料 ,病区灌溉水也是一个传播途径。疣孢霉病发生除了与温、湿度有关外 ,还与栽培蘑菇感病菌种、施用生长素、覆土带菌量有关。综合防治蘑菇疣孢霉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十几年来大面积防治 。
- 曾宪森李开本林兴生
- 关键词:蘑菇疣孢霉病病原
- 灰树花品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征集国内外17个灰树花品系,通过室内外栽培试验结果,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优质菌株:GF17为中温型,子实体形成、成熟温度17~26℃,最适温度21~22℃,早熟,子实体色泽乳白色或灰白色,单朵平均鲜重143g,结实率超过95%;GF5为中偏低温型,子实体形成、成熟温度16~20℃,最适温度18℃,中熟,色泽黑色,单朵平均鲜重116.5g,结实率90%以上;GF11、GF6为低温型,子实体形成、成熟温度14~19℃,最适温度16℃,晚熟,色泽灰黑色,单朵平均鲜重分别为151.5g和119.5g,结实率超过85%。发现不同品系之间各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
- 曾宪森李开本何锦星何锦星徐洁林章余朱黎敏徐洁
- 关键词:灰树花品系栽培
- 28个灵芝菌株栽培特性比较被引量:13
- 2001年
- 28个灵芝菌株栽培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灵芝子实体浸出液和木屑浸出液对灵芝母种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新 6、K6、90 2、信州、18、韩 1等菌株对绿色木霉具强拮抗作用 ;8、新 6、6、12、13、18、19、韩 1、韩 3具良好的综合栽培性状 ,生长周期短 ,子实体形态好 ,产量高 。
- 林兴生李开本陈体强林衍铨曾宪森何修金余应瑞
- 关键词:灵芝栽培特性拮抗作用
- 灰树花不同品系的引种筛选初报
- 征集国内外17个灰树花品系,通过室内外栽培筛选,从中选出2个高产优质符合出口的菌株:GF4和GF5(从日本引进),属中温型,出菇温度16—22℃,最适出菇温度18℃,结实率95%以上。其中GF4单菇重150克以上占33%...
- 范传林钱友安曾宪森席常辉
- 关键词:食用菌灰树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 文献传递
- 蘑菇疣孢霉病发生条件及防治适期初探被引量:10
- 1995年
- 1987年我省仙游县大济乡发现疣孢霉病局部发生,1988~1990年波及全省蘑菇栽培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探明蘑菇疣孢霉病大发生条件及提出相应防治适期,是当前蘑菇生产的急需。 一、材料与方法 (一)疣孢霉病发生条件
- 曾宪森黄玉清黄大斌
- 关键词:蘑菇疣孢霉病
- 高棚层架栽培夏花菇研究初报
- 2001年
- 选择海拔 80 0m以上地区 ,对夏花菇栽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选用中偏高温香菇菌种武香 1号 ,利用高棚层架栽培模式 ,同时采取优化管理措施可收到较大的经济效益 。
- 曾宪森李开本林兴生余应瑞郑宇王伟平吴叶仙
- 关键词:高棚层架栽培
- 银耳镰孢穗螨研究初报
- 1996年
- 镰孢穗螨取食银耳菌丝、白毛团和子实体,并传播霉菌,导致银耳产量、质量显著下降。除精氨酸外,被螨危害银耳的16种氨基酸含量均比未受害银耳的明显减少。用塔式分离器从野外收集的银耳栽培袋、棉籽壳和银耳种中分离出腐食酪螨。弗比无爪螨、鳞翅触足螨、唯一跗线螨、镰孢穗螨等8种螨。镰孢穗螨是银耳的主要害螨,来自限耳菌种。
- 曾宪森林坚贞黄玉清徐洁钱爱平陈卫伟
- 关键词:银耳害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