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统军

作品数:30 被引量:259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针刺
  • 12篇成像
  • 10篇脑功能
  • 8篇脑功能成像
  • 8篇功能成像
  • 7篇脑功能成像研...
  • 7篇成像研究
  • 6篇外关
  • 6篇外关穴
  • 5篇特异
  • 5篇特异性
  • 5篇疗效
  • 5篇FMRI
  • 3篇穴位
  • 3篇药盐
  • 3篇抑郁
  • 3篇针法
  • 3篇神阙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慢性

机构

  • 2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广州中医药大...
  • 9篇顺德第一人民...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肇庆医学高等...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肇庆医学高等...
  • 2篇勒流医院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曾统军
  • 16篇黄泳
  • 15篇张贵锋
  • 10篇邹燕齐
  • 10篇赖新生
  • 6篇刘健
  • 6篇张纯
  • 6篇杨君军
  • 6篇李赣龙
  • 6篇唐纯志
  • 5篇吴俊贤
  • 4篇林秋虹
  • 3篇唐安戊
  • 2篇单保慈
  • 2篇王首
  • 2篇卢肖霞
  • 2篇李东江
  • 2篇温鸿源
  • 2篇宋远斌
  • 2篇王艳杰

传媒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医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强化降脂、抗血小板、抗凝、对症处理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加以电针治疗,连续治疗4w,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进行肢体运动能力评价、Bae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电针治疗4w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张纯刘健林秋虹曾统军古明高
关键词:电针急性脑梗死疗效
外关穴特异性的研究概况被引量:5
2008年
总结近10年有关外关穴的临床运用及作用机制研究的概况。以"外关穴"为检索词,检索近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外关穴的文献,然后从临床运用和作用机制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外关穴是临床常用穴位,但相关临床研究尚不规范,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曾统军黄泳张贵锋
关键词:外关穴特异性
针刺内关穴与非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内关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探讨针刺穴位对脑中枢的激活效应。方法:将1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内关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内关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获得局部脑组织激活与否的试验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内关穴和非穴,对双侧顶叶、额叶、枕叶、颞叶、基底节区、扣带回、小脑、脑桥、脑岛等多个脑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从激活几率、激活数量和激活强度上看,针刺右侧内关穴以激活左侧顶叶、额叶、颞叶、枕叶为主,并且特异性激活左侧海马和双侧桥脑;尽管在脑区的激活上,有上述趋势,但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和非穴激活的脑区有相对的差异性,针刺外周穴位能特异性的激活脑中枢。
张贵锋赖新生黄泳吴俊贤曾统军李赣龙邹燕齐
关键词:内关穴非穴FMRI脑功能成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回顾了运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开展穴位特异性、穴位配伍效应、得气实质、不同针法的比较研究等各方面的研究报道。近期研究表明,fMRI技术已成功地运用于针刺的相关研究之中,对针灸学基本概念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宋远斌曾统军张贵锋李赣龙邹燕齐黄泳
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针刺穴位特异性得气
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54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27例和注射组27例,分别进行浮针治疗和注射治疗,治疗前、治疗15min后、治疗2周后应用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2周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浮针治疗15min后疼痛开始显著减轻(P〈0.05),注射组在治疗2周后疼痛显著减轻(P〈0.05);与注射组比较,浮针组在治疗后15min止痛效果显著(P〈0.05);浮针和注射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均有疗效,浮针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注射组(P〈0.05)。结论浮针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即时止痛效果明显。
张贵锋黄泳曾统军吴俊贤易明广
关键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疼痛疗效
病理状态下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成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观察病理状态下,针刺百会穴对脑部作用的特异性。【方法】选择1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以针对偏瘫的常规针刺,B组加用百会穴治疗,共完成20次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脑功能成像检查,并比较常规针刺和加用百会穴后局部脑区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变化幅度。【结果】B组加用百会穴后,VD患者患脑额叶、丘脑、尾核、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治疗的A组(P<0.05);健脑额叶、顶叶、枕叶、丘脑、豆状核、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治疗的A组(P<0.05)。VD患者患脑额叶、颞叶、小脑的血流量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治疗的A组(P<0.05);健脑顶叶、颞叶、枕叶、小脑的血流量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的A组(P<0.05)。【结论】针刺百会穴,能够相对特异地作用于VD患者的各脑叶和小脑,提高其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
赖新生黄泳唐安戊唐纯志杨君军李东江曾统军邹燕齐
运用模式识别构建经穴特异性——脑界定模型的研究思路被引量:1
2007年
廖晓明赖新生黄泳杨丰唐纯志杨君军张贵锋曾统军邹燕齐李赣龙
关键词:模式识别经穴
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真假针刺“脑三针”对小脑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目前临床主要是指运用血氧水平依赖法(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进行的功能性成像。f MRI应用于脑功能的成像研究主要是测量与脑激活相关的代谢产物浓度、血氧浓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引起的MR信号强度的改变[1]。BLOD-f MRI是通过外部刺激改变脑血氧浓度,根据合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磁化率差异[2],借助成像技术,客观地反应出外部刺激对脑区的影响。近年来,该技术已经成功地运用到了针刺研究的领域,在穴位特异性、穴位配伍、针刺手法的比较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把针刺特点的观察、研究和脑功能活动进行了有机的联系[3-7]。人体作为生物体,针刺经穴干预的反应和调节作用必须经过脑作为中枢的调整和整合,再作用于靶器官,从而呈现针刺效应,而且脑部能够对这一干预作用进行特异性的指向的识别,即不同的干预方式产生不同的效应、不同的刺激部位激发不同的脑区[1]。本研究运用f MRI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真假针刺"脑三针"对小脑的影响,观察真针刺和假针刺后小脑被激活情况,比较"脑三针"真针刺和假针刺对小脑功能区的影响的异同。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脑三针"真针刺组和假针刺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刺激。同时,运用飞利浦新型Achieva3.0T?超导MRI系统完成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脑三针"真针刺能显著激活小脑蚓部、绒球小结叶、前叶、后叶、齿状核及顶核,而"脑三针"假针刺对小脑各个功能区未见明显激活。结论:针刺"脑三针"能特异性地激活小脑功能区,为其疗效特异性的中枢机制之一,对针刺"脑三针"治疗小脑萎缩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刘健曾统军张纯麦碧茹
关键词:FMRI脑功能成像小脑
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对产后抑郁大鼠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对产后抑郁大鼠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探索该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20只;空白组不予处理,假手术组实行不摘除卵巢的假手术,模型组、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实验组参照文献造产后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干预治疗,药物组采用盐酸氟西汀治疗,常规针刺组电针百会穴、太冲穴治疗,实验组采用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治疗。在干预治疗开始后的第2、4周末每组各随机选取大鼠10只,检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后处死,检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治疗后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实验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ACTH、Cor水平低于药物组和常规针刺组(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均对产后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行为和血清CRH、ACTH、Cor水平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激素水平有关。
张贵锋吴晓玲曾统军于玉珊曾艺文李力强
关键词:产后抑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电针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及早期康复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电针治疗1次/d,20 d为1疗程。疗程结束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并测定治疗前后健、患侧下肢主动助力运动及被动运动时主要肌肉的肌电信号所得的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及平均功率频率(MPF)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肢股直肌及半腱肌的主被动运动的MPF值及被动运动的MF值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影响肢体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张纯刘健林秋虹曾统军黎敏燕卢肖霞吴惠团
关键词:电针急性脑梗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