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海峰

作品数:39 被引量:14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民航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5篇X线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冠状动脉疾病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缺血

机构

  • 11篇北京民航总医...
  • 9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民用航空...
  • 1篇清华大学第二...
  • 1篇西门子医疗系...

作者

  • 23篇朱海峰
  • 8篇范家栋
  • 7篇何汇忱
  • 3篇黄晓英
  • 3篇刘阳
  • 2篇薛彩霞
  • 2篇王东江
  • 2篇贾亚男
  • 2篇吴卫平
  • 2篇王东江
  • 2篇邱传亚
  • 1篇夏勇
  • 1篇张越
  • 1篇吴卫平
  • 1篇吴卫平
  • 1篇王达庆
  • 1篇郭晓斌
  • 1篇崔亮
  • 1篇李晓婷
  • 1篇郭英

传媒

  • 8篇中国CT和M...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大Meckel憩室并发肠套叠1例被引量:2
2008年
伊正辉常迎彬王达庆黄智强朱海峰
关键词:肠套叠MECKEL憩室
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高度的变化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高度的变化。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系统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PLDD治疗。29例患者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3例,L4/518例,L5/S18例;3例患者同时合并L4/5和L5/S1节段突出。利用Macnab标准评价随访患者的疗效,并观察术前、术后椎间盘突出节段关节突关节角的形态,测量L3/4、L4/5和L5/S1椎间高度指数和椎间盘突出节段关节突关节角的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14~22个月,平均17个月,按Macnab标准评价:优14例(43.75%),良13例(40.63%);可3例(9.37%),差2例(6.25%),优良率84.38%。术后L5/S1椎间高度指数与术前相比显著性下降(P<0.05),但L3/4和L4/5椎间高度指数无显著性改变;关节突关节无明显退变;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侧的关节突关节角角度显著性下降(P<0.05),但L3/4椎间盘突出侧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患者的L5/S1椎间高度和腰椎间盘突出侧关节突关节角角度下降,有可能增加腰椎滑脱的风险。
李玉民汪韬夏勇朱海峰韩晓斌余国春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突关节
多层螺旋CT诊断右冠状动脉开口异位1例
2005年
朱海峰何汇忱刘阳范家栋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缺血MSCT乏力
正常成年人年龄与颅脑不同解剖部位表观扩散系数值的相关性
2012年
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序列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通过分析病理状态下细胞外间隙和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变化来诊断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结构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脑萎缩。
薛彩霞邱传亚张勇朱海峰王东江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白质
多排螺旋CT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发现和区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分别测量和比较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血管内对比剂CT值。结果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对比剂CT值分别为118.8±54.0Hu、913.7±256.7Hu、403.0±68.2Hu,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无创性MSCT冠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脉斑块,通过对斑块CT值的测量,可以准确区分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及非钙化斑块,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朱海峰何汇忱黄晓英范家栋关光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单源双能CT识别体内泌尿系结石成分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Revolution单源双能CT对泌尿系结石成分定性诊断的影像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收集不同部位结石共105枚,患者均进行单源双能CT扫描,并通过工作站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测得70 Kev CT值、有效原子序数,将影像分析结果与临床通过红外光谱法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单源双能CT对体内结石成分分析的准确性。各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以临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为标准,单源双能CT应用碘水基物质图分析尿酸结石的准确率达99%,应用有效原子序数这一指标分析非尿酸结石中草酸钙结石、混合结石的准确率分别为79%、87%。碘水基物质图像区分尿酸与非尿酸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100%。结论:单源双能CT能有效诊断泌尿系结石成分,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张莹朱海峰
关键词:CT值
64层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智能跟踪与小剂量团注技术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64层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智能跟踪和小剂量团注2种技术的区别。方法 :筛选200例心脏CTA患者,分为智能跟踪组(A组)和小剂量团注组(B组),每组100例,记录2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和整个检查扫描所用时间(T),测量并记录主动脉根部CT值进行图像客观评定,双盲法对冠状动脉的主要节段评分进行主观评定。结果:A、B组DLP分别为(4.9±1.7)、(16.9±4.4)m Gy·cm,CTDIvol分别为(9.7±3.4)、(33.9±8.9)m Gy,T分别为(283.6±57.9)、(391.3±55.3)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CT值分别为(465.2±59.7)、(451.3±60.1)HU,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质量评分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A、B组图像优质率分别为58.9%、72.7%,B组优质率高。结论:智能跟踪法和小剂量团注法在冠状动脉CTA扫描运用中各有优缺点,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受检者的操作方法。
高秋菊朱海峰张越
关键词:冠状动脉
动态对比增强MRI定量参数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病理类型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价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病理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的价值。方法纳入48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n=19)及中/高分化癌(n=29);根据肿物生长和胃壁浸润模式进行Lauren分型,即弥漫型(n=12)及肠型+混合型(n=36);比较不同分类肿瘤DCE-MRI灌注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预测弥漫型及低分化胃癌的效能。结果弥漫型胃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明显高于肠型+混合型(P<0.05),速率常数(K_(ep))明显低于肠型+混合型(P<0.05);低分化胃癌容积转移常数(K_(trans))及V_(e)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胃癌(P均<0.05)。V_(e)预测弥漫型胃癌的AUC为0.79,敏感度为91.70%,特异度为72.20%。各参数预测低分化胃癌的ROC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Lauren分型及分化程度的局部进展期胃癌DCE-MRI参数存在差异;V_(e)预测弥漫型胃癌的效能较高。
付佳石清磊李子禹朱海峰吴卫平李晓婷李佳铮刘一婷唐磊
关键词:胃肿瘤磁共振成像
MS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5
2006年
目的探讨MSCT三维3D重建技术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全身各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50例,行MSCT薄层横断面扫描,将扫描数据经3D及MPR重建,3例行CT内窥镜(CTVE)观察。结果50例骨折患者包括颌面骨骨折5例,肋骨骨折10例,四肢骨骨折14例,椎体及附件骨折16例,骨盆骨折5例。重建图像中,3D可以显示骨折和脱位的立体形态,但对微小骨折的显示不如横断面图像,1例鼻骨微小骨折未见显示;MPR图像可行任意方向、任意角度重建,以最佳视角显示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3例椎管CTVE可以很好显示骨折片后移造成椎管狭窄程度。结论MSCT3D及MPR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可以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率,同时CTVE以内窥镜角度观察椎管狭窄程度,为临床判断伤势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薛彩霞王东江张越朱海峰吴卫平王绍武
关键词: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骨关节创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108例老年患者行MSCTA,记录冠状动脉钙化的部位及钙化积分、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及支数,同期进行动态和静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逐一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A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77%,72%,88%,54%,76%;诊断单支、2支、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63%、91%、96%;与SPECT检查联合评价,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可提高到99%、93%、96%、94%;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随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增多而增加,对≥65岁男性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200意义较大。结论:MSCTA可一次性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狭窄评价,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有一定的价值,尤其结合SPECT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可作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术前筛选的常规无创性检查方法。
朱昀郭英周玲郭晓斌张帆张福春朱海峰郭静萱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