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萍

作品数:16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神经网
  • 5篇神经网络
  • 5篇混沌
  • 4篇混沌神经网络
  • 3篇混沌控制
  • 3篇CU(100...
  • 2篇第一性原理
  • 2篇延时反馈控制
  • 2篇原子
  • 2篇局域结构
  • 2篇混沌神经元
  • 2篇反馈控制
  • 2篇分子
  • 2篇NE
  • 1篇单层膜
  • 1篇第一性原理计...
  • 1篇第一性原理研...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 1篇电子性质

机构

  • 16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计量学院

作者

  • 16篇朱萍
  • 7篇何国光
  • 5篇唐景昌
  • 5篇陈宏平
  • 4篇曹志彤
  • 3篇吴太权
  • 2篇何江平
  • 2篇谢小平
  • 1篇焦志伟
  • 1篇郭伟强
  • 1篇王新燕
  • 1篇余双琦
  • 1篇汪雷
  • 1篇谭明秋
  • 1篇张旭东
  • 1篇罗宏雷
  • 1篇曹松
  • 1篇李海洋
  • 1篇陆鹏

传媒

  • 7篇物理学报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宁波教育学院...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沌神经网络的动态阈值控制被引量:6
2013年
提出了混沌神经网络的动态阈值控制方法,将大脑脑电波的主要成分,正弦信号作为控制变量实现对混沌神经网络内部状态的阈值动态改变,从而达到了控制混沌神经网络混沌的目的.利用该方法可以将混沌神经网络的输出稳定在一个与网络初始模式相关的存储模式和其反相模式上,从而使混沌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信息搜索等信息处理功能得以实现.该控制方法不需要事先指定阈值,是一种自适应方法,符合实际人脑的思维运动.
张旭东朱萍谢小平何国光
关键词:混沌控制混沌神经网络信息处理
N2O与Ir(100)表面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朱萍黄佳谭明秋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计算N2O
SO_2/Ni(111)吸附系统局域结构的多重散射团簇理论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用多重散射团族方法对SO2 Ni(111)吸附系统的S原子 1s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求得吸附系统的局域结构。研究结果证实了SO2 分子在Ni(111)表面是平铺吸附的 ,其最佳吸附位为fcc三度芯位。吸附分子的S—O键长比气体状态时增长了 (0 0 0 7± 0 0 0 2 )nm ,分子键角∠OSO减小了 10° ,SO2 距衬底的吸附高度为 (0 2 0± 0 0 2 )nm。理论计算与两组实验结果进行了直接比较。
曹松唐景昌汪雷朱萍
关键词: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环境保护
SO<,2>/Ag(110)、Cu(100),C<,2>D<,2>/Si(111)7×7:表面吸附和反应的NEXAFS研究
二氧化硫在过渡金属表面的吸附和反应的研究和乙炔在硅表面吸附和反应的研究是表面科学中的二个倍受关注的研究热点。这二个领域的研究既有表面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也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尽管已有大量实验揭示了丰富的表面物理和表面化...
朱萍
关键词:过渡金属表面
文献传递
Cu(100)表面CO分子单层膜的原子结构
2013年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覆盖度分别为1.00,0.50和0.25 ML时CO分子单层膜在Cu(100)表面的吸附系统.计算表明CO分子对不稳定.获得了CO分子单层膜在虚拟Cu(100)表面的原子结构,以及CO分子单层膜在Cu(100)表面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当CO分子单层膜在Cu(100)表面的三个吸附位吸附,覆盖度为1.00 ML时,顶位和桥位都稳定,而空心位不稳定;覆盖度为0.50和0.25 ML时,三个吸附位都稳定.比较吸附前后CO分子单层膜的原子结构,可知CO分子和Cu(100)表面的相互作用强于CO分子单层膜之间的相互作用.
吴太权王新燕焦志伟罗宏雷朱萍
关键词:自组装
混沌神经网络的延时反馈控制被引量:1
2006年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混沌神经网络的混沌控制方法,延时反馈控制方法,其目的是将混沌神经网络的丰富动力学特性应用于联想记忆、信息检索、组合优化、模式识别、数据压缩等智能信息处理中.利用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对混沌神经网络进行控制,被控网络能收敛于与初始状态相关的记忆模式和反相模式的二周期状态上,从而实现了记忆搜索、模式识别的功能.
何国光朱萍陈宏平曹志彤
关键词:混沌控制延时反馈控制混沌神经网络
(SO+2O)/Cu(100)NEXAFS谱反常共振峰结构的研究
2001年
利用多重散射团簇 (MSC)方法对 (SO + 2O) /Cu( 1 0 0 )的硫 1s和氧 1s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NEXAFS)谱的理论分析和利用DV Xα 方法对该系统的团簇电子结构研究 ,揭示了该系统NEXAFS谱反常共振结构的物理起源 .SO和衬底的相互作用使π 分裂为二个轨道方向相互垂直的π 与衬底的耦合态 .NEXAFS谱的反常共振结构对应于 1s电子跃迁到这二个π
朱萍唐景昌何江平
混沌神经网络的延时反馈控制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针对混沌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延时反馈控制方法.利用该方法,当延时参数τ为奇数时,被控神经网络收敛于记忆模式以及它的反相模式的2周期上.若选取不同的延时参数,被控网络则收敛于不同的周期态上.
何国光朱萍陈宏平曹志彤
关键词:延时反馈控制混沌神经网络
二己二硫醚多层膜局域结构的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多重散射团簇(MSC)方法计算了二己二硫醚[CH3(CH2)5S]2单分子和多分子硫原子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谱,给出了二己二硫醚多层膜的局域结构模型.MSC研究显示多层膜中二己二硫醚分子作平行有序排列,彼此相距0.47nm,其横截面呈规则的正方形.利用离散变分Xα方法计算了二己二硫醚单分子和多分子的电子结构,验证了MSC的计算结果;并阐明了NEXAFS谱中各峰的物理起源.对多层膜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发现多层膜的局域结构有分子自组装的特性.
吴太权唐景昌朱萍李海洋
基于轨道空间压缩的混沌神经网络控制被引量:1
2004年
该文提出了基于轨道空间压缩的混沌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混沌神经网络进行控 制,使神经网络的输出稳定地收敛于与网络起始模式有最小汉明距离的存储模式或其反相模式上。该控制方 法简单易行,物理意义明确。
何国光曹志彤陈宏平朱萍
关键词:混沌控制动力学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