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愉

作品数:48 被引量:25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历史地理
  • 16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6篇清代
  • 15篇土司
  • 13篇科举
  • 8篇土司制
  • 8篇土司制度
  • 8篇科举制
  • 7篇清代科举
  • 7篇科举制度
  • 4篇改土归流
  • 3篇清朝
  • 3篇文化
  • 3篇明朝
  • 3篇封建
  • 2篇地方行政
  • 2篇行政
  • 2篇选官
  • 2篇选官制度
  • 2篇雍正
  • 2篇雍正朝
  • 2篇土司文化

机构

  • 43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吉首大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作者

  • 47篇李世愉
  • 1篇贺晓燕

传媒

  • 5篇人民论坛
  • 4篇青海民族研究
  • 4篇遵义师范学院...
  • 3篇中国边疆史地...
  • 3篇科举学论丛
  • 2篇中国史研究动...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史学集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清史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代会试中额与登科进士人数之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清代的会试中额,就是准备取中进士的数额。从会试中额到最终登科进士数额之间,先后有四个数字出现,即会试中额、会试实际取中贡士的人数、参加殿试的人数、登科进士的人数。在正常情况下,这四个数字之间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士子本身的原因,以及清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些特殊规定,往往会使每两个相邻数字之间发生一些变化,或增或减,最终使登科进士的人数与原定中额不一。从制度层面研究这一现象,或许有助于我们在考证、统计进士人数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李世愉
关键词:清代
不准临场条奏——清代保持科场稳定的重要举措被引量:1
2010年
清代《科场条例》中有一项禁令:"不准临场条奏"。即在乡会试前数月内,不许奏报有关科场条例的变动事。这一规定形成于乾隆时期,此后,为内外臣工所遵循,且一直延续至清末。嘉庆、道光、咸丰诸朝,不断有官员违例条奏被议处。同治以后,处罚渐宽。"不准临场条奏"的目的,一是"使士子潜心诵读,不必纷更成例,以扰其心志";一是临场的组织管理工作不致混乱。从清代科场条例变动的实例中,可以看到清政府力求稳定的原则是贯穿始终的。总之,不准临场条奏的真正意图就是力求稳定,它反映了科举制度的成熟,以及清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
李世愉
关键词:临场科场
对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几点看法被引量:2
2004年
在我国古代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是封建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形态 ,它通过君主集权驾驭着庞大的官僚体系 ,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官僚制度 ,君臣之间以相对稳定的权力占有及权力制衡关系共同操纵与控制着封建政治的运行。但是政治运行必须在既定的规则下方能得以实现 ,换言之 ,就君主而言 ,他在实施专制政治的时候 ,必须要保证其个人的意志要与普遍原则的体系共存 ;就官僚而言 ,他们是被置于成文法规的制约下从事政治活动的。因而 ,由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等构建的政治机制 ,是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 ,它将政治运行置于有序的规则程序中 ,而支持这种有序运行的内在因素 ,是渗透于国家法规、制度以及统治者思想中的政治文化。每一时代都有支配政治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法家与道家的思想历来被视为封建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 ,特别是儒家文化 ,当它在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解释下被赋予了官方文化的政治地位之后 ,它便完全成为封建政治的灵魂 ,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 ,在这一意义上 ,政治运行的过程也即文化的运行与传承过程。在政治运行中 ,作为掌握政治命运的权力人物即君主与官僚 ,他们既是政治活动的主体 ,也是文化的载体 ,他们的任何政治行为都是一个政治运行的过?
李世愉
关键词:清代君主专制制度满族封建皇权
清代科举中额的分配原则及政策导向被引量:12
2013年
在清代的乡会试中,更注重分地取士。按不同地区确定中额,包含着对文化落后地区的扶植和政策倾斜。实践证明,优惠的中额只会促使文化落后地区的士子更加奋发向上,促进了边远、落后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李世愉
关键词:乡试会试科举制
试论“土司文化”的定义与内涵被引量:16
2016年
"土司文化"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迄今尚无专门研究。为使土司文化研究健康发展,必须厘清土司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土司文化是土司制度创建和推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有着土司制度的深刻烙印。其内涵可理解为:土司制度存续期间在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引起的变化、影响及反映的总和,它涵盖了该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非物质形态的。
李世愉
关键词:土司文化
清代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被引量:3
2000年
清代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首先表现在“大一统”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要求统一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同时,在各族人民渴望统一的基础上,清政府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和采取的积极措施,也成为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指导思想明确;二、行动坚决果断;三、善后措施得当。
李世愉
关键词:清代历史必然
关于构建“土司学”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0
2011年
任何一个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能否称"学",是由其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决定的。构建"土司学",既因研究对象的重要,也是现实研究的需要。土司研究的对象专门而独特,拥有特定的概念术语和专门的概念体系,涉及众多学科,参与研究的人员众多,研究成果丰硕,已具备称学的一定条件。构建"土司学",其意义在于:使土司研究走向深入和系统,使其综合化和理论化,加深、提高和丰富对土司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探讨土司制度的发展规律,并为今天的区域民族自治提供历史经验。但所要构建的"土司学",并不是一个学科,而只是研究土司问题的一门专学,或者说是土司研究的一门综合性专学,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就现在情况而言,土司称"学"任重而道远。
李世愉
关键词:土司学科
主持人语
2017年
土司研究正不断深入,构建土司学再次成为热点。为此,《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参与组织召开了··土司学高层论坛”,并决定开展土司学的专题讨论。本期发表的四篇文章,集中反映了参加论坛者的观点。
李世愉
关键词:主持人社会科学土司
期待“土司学”的实至名归——论构建“土司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被引量:3
2017年
土司学与土司制度、土司文化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土司学是以土司制度推行运作的历史为背景,进而研究与之相关内容的一门专学。一个研究领域能否称"学",取决于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土司研究的对象具有重要性、独特性、广博性和现实性,说明其本身是具备称"学"基础的。土司研究的状况,无论是研究的历程,还是当前发展的趋势,都显示出其外在条件臻于成熟。因此,土司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而专门领域研究的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需要,更突显出构建土司学的必要性。
李世愉
关键词:必然性演进历程
试论福建在清代科举中的地位被引量:2
2018年
福建在清代科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科举大省,福建在乡试考官选派、乡试中额分配等方面享受着大省的待遇;作为边远省份,福建又在清廷对边远省份的优惠政策下得到了实惠;台湾科举的推行,使福建成为台湾士子乡试之地,为他们提供了中举、登科的舞台,也更加彰显了福建科举的地位和作用。
李世愉
关键词:清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