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伏娥
- 作品数:29 被引量:221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79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观察被引量:3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7 276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796例,其中男性521例,女性275例,检出率10.94%;年龄30~69岁占82.29%;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43.84%,42.09%,11.06%,1.51%;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3.29%、升结肠11.88%,横结肠4.89%,降结肠11.58%,乙状结肠26.05%,直肠42.32%.796例中有35例发生癌变,癌变率4.4%.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腺瘤癌变率为29.73%,11.11%,4.86%;息肉直径≤0.5 cm,未发现癌变;0.6~1.0 cm,癌变率1.3%;1.1~1.9 cm,癌变率7.4%;≥2.0 cm,癌变率25.6%.结论: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2.0 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 李伏娥叶红军李坚王俊萍刘永革余光银尹为华
-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病理
- 加味香砂枳术汤治疗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80例总结被引量:2
- 2005年
- 探讨加味香砂枳术汤治疗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 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加味香砂枳术汤,对照组服用普瑞博思片。两组连续服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 和对照组对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均有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7.50%),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 组均能有效消除上腹痛、腹胀、脘腹胀满、嗳气、早饱、乏力、嘈杂、大便失调等症状,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结论:加味香砂枳术汤对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普瑞博思。
- 曾薇袁劲松李伏娥
- 关键词:枳术汤治疗组加味普瑞博思服用
- 苦参碱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0
- 2005年
-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端粒酶活性变化。方法苦参碱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显微镜下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用PCR-ELISA法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SGC-7901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形态学观察也发现大量神经细胞的染色质凝聚,核碎裂,凋亡小体产生,细胞即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FCM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G2/M期细胞比例下降,苦参碱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端粒酶活性下调,且随苦参碱浓度增大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 李伏娥朱陵群叶红军李坚王俊萍吴子刚
- 关键词:苦参碱胃癌细胞凋亡端粒酶
- 深圳医院中老年体检人群糖代谢状况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体检中老年人群糖代谢、糖尿病患病及控制状况,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中老年人员2 206例,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病及控制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体检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4.80%,所有体检者的治疗率、控制率、知晓率分别为69.08%、16.00%、78.60%,男性及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患者糖尿病患者患病及控制情况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BMI指数、饮酒等;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者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病率更高;BMI≥24 kg/m^2体检人员的患病率较高;BMI≥24 kg/m^2及饮酒的体检者的治疗率、知晓率较低。结论我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较高,控制状况较差,文化程度、家族史、BMI、饮酒等为影响患病及控制情况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重对糖尿病的预防,注重饮食控制,增加体力活动,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 蓝薇陈霞叶敏李伏娥王英蓉谢帆慈
- 关键词:中老年糖代谢糖尿病糖耐量减低体检
- 两种姑息疗法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讨论采用两种姑息疗法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管狭窄程度、生存质量、生存期改善程度。方法 :经内镜留置带硅酮膜自膨式金属支架 (GRZS)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 2 2例 ,其中 6例合并食管 -呼吸道瘘 ;经内镜留置导丝引导硅胶管MD - 46 10 0扩张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 2 6例。结果 :该文GRZS组 2 2例治疗后食管阻塞程度由 (3.5± 0 .5 )级降至 (0 .85± 0 .35 )级 ,治疗 4周后体重增加 (7.5± 0 .5 )kg ,生存期 (10 .3±2 .1)月 ,6例食管 -呼吸道瘘 1次性治愈 ;MD组 2 6例治疗后食管梗塞程度由 (3 .15± 0 .38)级降至 (2 .15± 0 .6 9)级 ,治疗 4周后体重增加 (2 .2± 0 .7)kg ,生存期 (3 .7± 1.6 )月 ,留置GRZS在改善食管狭窄程度、生存质量、生存期均明显优于MD扩张治疗。结论 :经内镜留置带硅酮膜自膨式金属支架 (GRZS)治疗晚期食管癌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姑息治疗方法 ,特别是对合并食管
- 李坚王立李伏娥叶红军
- 关键词:姑息疗法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
- 茵陈越鞠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茵陈越鞠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0 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6例 ,对照组 4 8例 ,治疗组口服茵陈越鞠汤 ,对照组口服东宝肝泰片 ,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谷氨酰转肽酶 (GGT)均明显降低 ,且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同时甘油三酯 (TG)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茵陈越鞠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显著 ,能明显改善肝功能 ,降低血脂。
- 黄志平李伏娥朱清云唐晖韩素芳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药疗法
- 胸腺蛋白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胸腺蛋白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雷尼替丁联合胸腺蛋白对39例胃溃疡和4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治疗6周,与单用雷尼替丁组的愈合率和内镜下再生粘膜成熟度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合用胸腺蛋白治疗6周,胃溃疡愈合率为84.5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为91.30%,与单用雷尼替丁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胃溃疡的愈合质量指数(Sc百分比)为41.0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Sc百分比为43.47%,均显著高于单用雷尼替丁的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蛋白能在溃疡愈合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愈合质量。
- 吴远叶红军王俊萍杜意平李伏娥
- 关键词:胸腺蛋白消化性溃疡溃疡愈合质量
- 细胞连接蛋白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诱导及突变研究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人胃癌基因组中Cx基因的表达、探讨诱导剂作用后Cx基因的表达变化及Cx43编码序列有无突变。方法 Northern杂交、RT PCR和PCR 单链构象多肽分析。结果 1.发现了在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癌旁组织及胃癌中Cx基因的表达规律 ,明确了Cx基因在人胃癌基因组中的表达谱。 2 .维甲酸 (RA)、二甲基亚砜 (DMSO)对胃癌细胞基因组中Cx43基因有诱导表达作用 ,而其本身表达的Cx46在RA及佛波酯 (TPA)作用后明显减弱或消失。 3 .Cx43基因编码区未发现突变。结论 1.Cx32可能是人胃上皮细胞基因组中维持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特异表达的Cx基因 ,Cx46可能是胃癌Cx基因表达的一种变异。 2 .Cx43基因在胃癌细胞中有可诱导性。 3 .Cx43基因在人胃癌中表达下调的原因不是其编码区的点突变。 4.
- 沈守荣李伏娥刘洋施正专邹益友张熙纯汤恢焕
- 关键词:胃癌基因突变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QA_1基因关联的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人类白细胞抗原 DQA1 (HLA DQA1 )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遗传关联。方法 应用HL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 ,以等位基因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 (ApalⅠ、BsajⅠ、HphⅠ、FokⅠ、MboⅡ、MnlⅠ )消化DQA1座位特异的PCR扩增产物 ,对 60例UC患者和 60例对照组的HLA DQA1 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HLA DQA1 0 30 1等位基因频率 (0 .5 0 )与对照组 (0 .19)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9,RR =5 .881,Pc=0 .0 2 3)。结论 HLA DQA1 0 30 1与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关联 。
- 杜意平叶红军王俊萍宋晨邹兵李坚李伏娥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 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总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2.08%和26.47%,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64.70%,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血清AST、ALT、TC和TG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或降低(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B超检查正常肝脏增加率及中、重度脂肪肝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其主要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降低血脂,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疗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李伏娥黄志平叶红军朱陵群钟李杰杜意平王俊萍
- 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药疗法穴位肝病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