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作品数:32 被引量:181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胃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加味四君子汤的潜在活性化学物质,借助基因注释(Genecards)数据库平台,预测和筛选胃癌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相互作用网络,通过对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获取加味四君汤作用于胃癌的潜在活性成分、相应靶点及信号通路,预测该方剂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结果共筛选出55个潜在活性成分,太子参潜在活性成分8个,白术潜在活性成分7个,茯苓潜在活性成分15个,半夏潜在活性成分13个,藤梨根潜在活性成分4个,壁虎潜在活性成分8个,共涉及与胃癌相关作用靶点121个。加味四君子汤中木犀草素、熊果酸、β-谷甾醇、黄芩素、刺槐素为作用于胃癌的主要活性成分,PTGS2为6味中药共同作用的靶点。拓扑结构分析主要靶基因为33个,连接度较高的分别为PTGS2、PTGS1、ADRB2、PGR和CHRM3。主要靶基因不仅参与调控类固醇激素反应、细胞程序性死亡、氧化应激等过程,还介导癌症通路、细胞凋亡(Apoptosis)、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5-羟色胺能突触(Serotonergic synapse)、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等。结论加味四君子汤中活性成分作用于PTGS2、PTGS1、ADRB2、PGR和CHRM3等靶点,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白介素-17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协同治疗胃癌。通过挖掘中药复方作用于胃癌的潜在靶点和有关通路,推测加味四君子汤可能具有防治胃癌的效用。 陈伟霞 陈伟霞 李佳 康妍 马纯政 赵爱光关键词:加味四君子汤 网络药理学 靶点 青黛、靛玉红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脾脏CD4+T细胞的影响 我院上海市名老中医马贵同教授在多年的临床与科研基础上,针对UC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及发病特点,选用青黛、三七、马齿苋等中药制成的国内首个纯中药直肠给药栓剂;本药临床运用18年,疗效肯定,病人辐射全国。通过多次拆方研究证实方... 郝微微 温红珠 李佳 历娜娜关键词:小鼠脾脏 靛玉红 CD4+T 溃疡性结肠炎 文献传递 基于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学术沙龙平台建设的实践与创新--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为例 本文通过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坚持举办研究生学术沙龙协会10年来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沙龙活动顺利开展.随着研究生教育内涵的不断深化,龙华医院研究生学术沙龙坚持形式和内容的不... 李佳 吴晓莉 刘萍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中医专业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被引量:14 2013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慢性病,由于其易伴发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定位胃癌前状态。因此预防和治疗本病以阻断其癌变已成为中西医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中医药辨治CAG在临床以及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显现出一定的优势。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对目前中医药治疗CAG现状加以概括总结。 李佳 郝微微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概述 被引量:8 2013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调查显示CAG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中重度不完全肠化的患者其癌变率可达1.8%~5.4%,而在胃恶性肿瘤中胃癌约占95%以上,本病为多发病、难治病,因此对CAG应及时治疗。笔者通过对临床上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CAG的诸多方药进行归纳,总结出较常用的代表性方剂和中药。 历娜娜 郝微微 温红珠 李佳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气健脾 活血化瘀 胃肠安颗粒通过RUFY3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侵袭转移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健脾复方胃肠安颗粒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MKN45细胞,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胃肠安颗粒(600,900,1 200,1 500 mg·L^(-1))与人胃癌MKN45细胞共孵育24,48,72 h,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UN和FYVE结构域蛋3(RUFY3)在人正常胃黏膜细胞和不同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胃肠安颗粒干预(600,900,1 200 mg·L^(-1))对人胃癌MKN45细胞中RUFY3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稳定沉默RUFY3的人胃癌细胞MKN45细胞;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胃肠安颗粒和沉默RUFY3干预后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1,SNAIL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组比较,RUFY3在人胃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慢病毒阴性组比较,沉默RUFY3组MKN45细胞中RUFY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胃肠安颗粒可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中RUFY3的表达(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与空白组比较,胃肠安组和沉默RUFY3均能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P<0.01)。与空白组比较,胃肠安颗粒干预和沉默RUFY3后,人胃癌MKN45细胞中上皮标志基因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间质标志基因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指转录因子SNAIL1,SNAIL2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健脾复方胃肠安颗粒可能通过RUFY3调控EMT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秦梦梦 李佳 李朝燕 李朝燕关键词:健脾中药 胃癌 CBL联合SP教学模式在中医泌尿男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评估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与标准化病人(SP)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中医泌尿男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龙华医院外一科(泌尿男科)的72名住培医师作为样本,以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结石和前列腺炎作为教学案例。根据培训月份将医师随机分配到CBL+SP组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BL)组,每组36人。教学成效通过中医临床迷你评估训练(Mini-CEX)评分、直接观察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评分、科室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进行评估。结果CBL+SP组在Mini-CEX评分、DOPS评分和出科考试成绩方面均显著优于LBL组(P<0.05)。此外,CBL+SP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及创新能力方面的评价也显著高于LBL方法(P<0.05)。结论CBL+SP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中医泌尿男科住培医师的教学质量,推荐在相关领域中广泛应用。 郁超 张志航 徐敏 Thanakorn Channuvong 何晓锋 杨剑锋 李明智 林敬宇 孙佳烨 赵友康 顾宏刚 陈磊 李佳关键词:教学模式 标准化病人 胃肠安颗粒剂与汤剂抑制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淋巴结转移作用比较及对RUFY3,SNAI1,VEGF和EMT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胃肠安颗粒与汤剂对MKN45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皮下移植瘤生长、淋巴结转移作用及对RUN和FYVE结构域蛋白3(RUFY3),锌指转录因子1(SN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蛋白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MKN4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生理盐水0. 5 m L/只)组,胃肠安颗粒(胃肠安颗粒3. 54 g·kg-1)组,胃肠安煎剂(生药35. 49 g·kg-1)组。观察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瘤重、腋窝淋巴结的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淋巴结的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包括RUFY3,SNAI1,VEGF,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胃肠安颗粒组和胃肠安煎剂组皮下移植瘤瘤重显著降低(P <0. 01),腋窝淋巴结体积显著减小(P <0. 01); HE染色显示淋巴结中均可见转移的肿瘤细胞;裸鼠胃癌组织RUFY3,SNAI1,VEGF,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1),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 01)。结论:胃肠安颗粒与胃肠安煎剂在抑制人胃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相同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汤剂使用;胃肠安颗粒和胃肠安煎剂均能降低裸鼠皮下移植瘤中RUFY3,SNAI1,VEGF,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提示胃肠安可能通过调节RUFY3,SNAI1,VEGF,EMT相关蛋白的表达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李佳 陈伟霞 陈伟霞 李朝燕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13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腹泻、血便、腹痛等症状为主.UC的发病被认为与宿主遗传易感性、黏膜免疫和肠道菌群有关.与正常人相比,UC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主要表现在益生菌数量的减少和条件致病菌数量的增多.本文就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潜在致病菌和益生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刘玉婷 郝微微 历娜娜 温红珠 曹丽静 李佳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致病菌 益生菌 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0 2013年 随着对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受到相当的重视。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内生存着几百种菌群。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会发生改变,因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运用微生态制剂普遍受到关注。文章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肠道菌群关系做一个系统的论述,并对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调节进行阐述。 历娜娜 郝微微 温红珠 李佳关键词:肠道菌群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物制剂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