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太
- 作品数:48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兰州市蝇类带菌调查
- 目的:调查兰州市区蝇类带菌状况,给科学控制蝇类提供依据。方法:蝇类采集,标本制备和带菌检测。结果:共检测不同环境蝇类32组,阳性29组,带菌率平均为90.63%。检测出细菌31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28株,沙门氏菌2株,志...
- 王芸李国太杨素声金俊城
- 关键词:蝇类带菌率
- 文献传递
- 甘肃省嘉陵江流域首次发现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
- 2006年首次在甘肃省嘉陵江流域的徽县采集到多只伊蚊雌蚊,经实验室分类鉴定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为了证实甘肃省确实存在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我们又于2007年对徽县城关镇唐庄村废旧轮胎收购站建站时间、轮胎来源进行调查,并对...
- 李国太傅鸿赵光军
- 关键词:嘉陵江流域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
- 文献传递
- 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蚊虫及其携带病毒调查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蚊虫分布特点及所携带病毒情况,为当地防治虫媒病毒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电动吸蚊器、捕虫网捕捉成蚊,并进行分类。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毒鉴定。结果 2006-2009年共捕获蚊虫10528只,包括5属30种,其中三带喙库蚊5981只,占捕蚊总数的56.81%;骚扰阿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分别占33.36%、4.95%、3.29%和0.95%,待定种占0.64%。从蚊虫中分离到1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1株版纳病毒(BAV)和15株未知RNA病毒。结论三带喙库蚊是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的优势蚊种,蚊虫携带JEV和BAV等虫媒病毒,应在该地区加强相关蚊虫及虫媒病毒的调查及防治工作。
- 李国太付鸿付士红申明星丁小全
- 关键词:虫媒病毒蚊虫长江流域
- 甘肃省平凉市蚊类调查被引量:3
- 2005年
- 李国太贾玉新张有良于德山党清辉阎峻
- 关键词:蚊类流行性乙型脑炎种群分布全球气候节水工程
- 兰州市蝇类带菌调查
- 2012年
-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蝇类带菌状况,为科学防治蝇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生物培养分离法检测。结果蝇类带菌率平均为90.63%。检测出大肠埃希氏菌28株,沙门氏菌2株,志贺氏菌1株。结论蝇类是肠道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应加强蝇类和蝇媒病防治。
- 王芸杨素声李国太金俊珹
- 关键词:蝇类带菌状况
- 兰州市城区室内蜚蠊生态学调查及防制策略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室内蜚蠊的生态学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结果兰州市城区室内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蜚蠊密度消长与同期的平均气温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性。平均侵害率为22.87%。受侵害最严重的是宾馆行业,侵害率达48.93%。2007年与2005年相比,在不同生境中,医院和居民住宅的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变化较大,其中医院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上升了100倍和12.76倍;居民住宅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上升了1.48倍和0.82倍;新城区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分别上升了2.60倍和0.72倍。2007年新城区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分别是老城区的1.90倍和1.57倍。结论兰州市应根据蜚蠊密度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以环境治理为主,同时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控制蜚蠊密度。防制的重点应是宾馆行业、居民住宅和餐饮行业等。各种生境中,蜚蠊防制的主要对象应以德国小蠊为主,同时兼顾美洲大蠊和日本大蠊。城市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将蜚蠊等病媒生物的防制纳入其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民众卫生防病意识。加强蜚蠊密度、种群动态和抗药性监测,根据监测资料,适时制定或调整防制技术和策略。
- 贾玉新李国太刘旭红王芸蒋虎张守斌
- 关键词:蜚蠊防制策略
- 兰州市蝇类防治措施探讨
- 2012年
- 为了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兰州市加强了蝇类防治工作。有组织地开展了蝇类防治调查研究和防蝇灭蝇活动,采取了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蝇密度。
- 王芸火照宏李国太
- 关键词:蝇类
- 兰州市蟑螂种群密度及侵害情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了解兰州市蟑螂侵害和密度季节消长,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粘捕法进行调查。结果在各类环境共捕获蟑螂9840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23.50%,密度为4.62只/张。侵害率宾馆(60.67%)〉居民区(26.94%)〉餐饮(19.03%)〉农贸市场(13.60%)〉医院(1.67%);密度宾馆(11.63只/张)〉居民区(5.07只/张)〉农贸市场(4.07只/张)〉餐饮(3.46只/张)〉医院(0.05只/张);6~11月密度达6.23~8.99只/张。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活动高峰在夏秋季,宾馆、居民区和餐饮单位密度较高,应加强蟑螂监测和防治工作。
- 王芸李国太张守斌蒋虎
- 关键词:蟑螂侵害
- 兰州市蝇类种群与季节消长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调查了解兰州市蝇类种群与季节消长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防制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捕法和诱蝇笼法。结果获得兰州市蝇类4科21属44种,即蝇科7属17种,花蝇科1属2种,丽蝇科7属13种,麻蝇科6属12种。生态观察点调查共捕获蝇类1 009只,家蝇为优势种群,占68.19%;平均密度为3.60只/笼,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为5.50只/笼。蝇密度曲线呈双峰型,高峰出现在6月和8月,密度分别为6.23只/笼和5.53只/笼。结论掌握蝇类种群与季节消长规律是防制蝇类关键,今后应加强对蝇类调查研究,从而有效的控制蝇类密度。
- 王芸李国太火照宏
- 关键词:种群
- 兰州市蚊虫种类与季节消长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调查了解兰州市蚊虫种类与季节消长。方法采用人帐诱、畜诱、诱蚊灯诱和挥网法。结果兰州市蚊虫有3属28种,其中:按蚊属3种、伊蚊属9种、库蚊属16种。从生态观察点捕获的4种计1 145只蚊虫构成看,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9.13%,雌雄比例为1∶2.28。平均密度为3.89只/(灯.h),不同环境蚊密度为公园>居民区>医院>牲畜棚。密度呈单峰曲线,7月密度最高,达到10.13只/(灯.h)。结论初步掌握了兰州市蚊虫的种类与季节消长,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王芸李国太陈晓林谭玉林火照宏
- 关键词: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