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 1997年
-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大血管分隔畸形,以往国内文献资料仅报道23例。我院于1995年4月采用手术成功治疗1例。现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概述如下。1 发病率 国内早期文献报道本病发病率较低,随着婴幼儿心脏外科的发展,临床报道例数逐渐增加。1979年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先心病1053例,仅有1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占0.09%;1985年阜外医院报告5例,占同期先心病的0.05%(5/8895);1995年上海新华医院报告5例,占同期手术患者的0.16%,与国外报道的0.15%(23/15104)相似。本病男女发病率基本相等,在国内报告的23例中,男13例,女10例。我院收治的1例为6岁女性患儿。2 分型 Richardson根据缺损部位将本病分为三型,Ⅰ型为近端型,缺损位于瓦氏窦上方,左冠状动脉开口紧邻缺损或缺损左侧,此型占54%~84%;
- 刘天起王春祥刘鲁祁王明华马延平宋作瑞李培杰王东李军
- 关键词: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先天性
- 全程原位心脏移植术的心肌保护经验及效果
- 目的:总结在心脏移植围术期的心肌保护方法和经验。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11月为11例终末期心脏病人实施了原位心脏移植,其中心-肺联合移植、心-肾联合移植各1例。采取标准法1例,双腔静脉法10例。结果:全组热缺血...
- 马延平刘天起王东刘鲁祁王明华李培杰王春生
- 关键词:心脏移植围手术期心肌保护
- 瓣膜替换术后机械瓣早期内源性失功的再手术救治
- 2000年
- 目的 总结机械瓣内源性急性失功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 1986年 10月~ 1998年 10月应用机械瓣 487枚为 402例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术的病人,分析住院期间发生机械瓣内源性急性失功能施行急症再次瓣膜替换术的 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失功原因: G- K型机械瓣:碟片破碎 1例,瓣钩断裂 1例,碟片钩孔偏心嵌顿 1例; Carbmedics双叶机械瓣一叶活动失灵 1例。再次手术治愈 3例,手术死亡 1例。结论 对于罕见的术后早期机械瓣内源性急性失功的病人,其救治成败在于迅速确诊,急症再次瓣膜替换是其唯一救治手段。
- 王明华王春祥刘鲁祁马延平刘天起李培杰王东
- 关键词:机械瓣再手术
- 心脏手术后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的营养支持治疗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初步探讨心脏手术后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应用。 方法:87 例各种类型的心脏手术后危重病人,在机械通气期间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术后24 h 至胃肠功能恢复前应用TPN;胃肠功能恢复后至病情基本稳定期间应用PN+ EN;病情完全稳定后则用EN。 结果:全组机械通气时间98~557(193±117)h,死亡25 例,存活病人机械通气脱机一次成功者占74.19% 。与营养支持有关的并发症,有高血糖19例、高脂血症5 例、高胆红素血症15 例,无静脉导管感染病例。 结论:本组病人营养支持有助于纠正代谢紊乱,提供能量,改善病情,提高存活率;行阶段性营养支持既可降低TPN 并发症,又经济、有效。
- 王明华王春祥刘鲁祁马延平刘天起李培杰王东
- 关键词:心脏手术机械通气营养支持术后
- 体外循环期应用血管扩张药的临床研究
- 1994年
- 体外循环(CPB)期应用TNG21例,ATP6例,SNP20例,与同期手术而未用血管扩张药的20例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可使CPB期血压下降,末梢循环改善,尿量增加,复温速率加快,但各有特点。还对CPB期高血压的原因及防治、血管扩张药的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 宋作瑞王春祥李培杰薛红漫
- 关键词:血压血管扩张药药理
- 风湿性心脏病继发肺高压的肺肌型动脉病理特点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揭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肌型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选择自 1997~ 2 0 0 0年 1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病理分析 ,所有患者均于术中测主肺动脉压 ( PPA )和升主动脉压( PA) ,计算 PPA/PA比值 ,作为评价肺动脉高压的标准之一。测量肺活检标本中肌型动脉外径 ( D)和中层 ( M)、内膜 ( I)厚度 ,计算 M/D、I/D比值 ,作为评价肺血管改变的指标。用统计学方法对以上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肺动脉高压组 M/D值与 I/D值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肌型动脉壁肥厚、胶原和弹力纤维组织增生、小动脉肌型化是被动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
- 刘鲁祁王春祥吴彩志邵伟李培杰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肺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
- 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00年
- 王明华王春祥刘鲁祁刘天起马延平李培杰王东
- 关键词:双腔右心室继发病变外科手术
-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1990年1月~2005年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病人139例,其中三尖瓣器质性病变21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I)118例,手术采用三尖瓣成形术(TVP)125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0例,手术死亡率为7.19%。术后随访116例,平均随访时间(31.5±11.1)月。远期死亡3例,余113例远期存活者心功能Ⅰ级者23例,Ⅱ级者72例,Ⅲ级者16例,Ⅳ级者5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41~0.87,平均0.62±0.27,较术前明显减小(t’=3.16,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并发三尖瓣病变时应同时进行三尖瓣手术。三尖瓣无论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多数可以行TVP,对无法行成形术的病例应行TVR。三尖瓣手术早期和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为右心衰竭与心律失常,围手术期应加强右心功能的维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
- 李军李培杰王明华马延平刘鲁祁刘天起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
- 自动排气微栓过滤器
- 自动排气微栓过滤器涉及一种医用体外循环微栓过滤器,属于医用转移体液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过滤网、进血口及管路、出血口及管路、排气口及管路,其中,在壳体上设置自动排气装置。自动排气装置由排气口及管路、排气管帽、半透膜支架...
- 李培杰薛红曼许莉柳建芬王明华张海霞
- 文献传递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附11例报告)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经验。方法对1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0例,心肾联合移植术1例。5例术前存在中度肺动脉高压者,术中及术后给予一氧化氮(NO)吸入等措施治疗。抗排异治疗采用环孢素A(CsA)+甲基强的松龙(MP)+霉酚酸酯(MMF)三联方案。结果2例术后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给予大剂量MP冲击治疗3d缓解;1例术后第3天出现肾功能衰竭.给予血液透析后缓解。1例行心肾联合移植术者术后18d死于肺动脉栓塞。随访6~45个月,晚期死亡2例,其余病例心功能正常,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严格掌握受体适应证、合适的手术方法及严格的围术期管理可提高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疗效。
- 刘天起王明华王东李培杰李军马延平刘鲁祁许莉李敏张辉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