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宝龙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神经外科
  • 5篇外科
  • 4篇手术
  • 4篇切除
  • 4篇肿瘤
  • 3篇颅内
  • 3篇脊髓
  • 3篇脊髓肿瘤
  • 2篇动脉瘤
  • 2篇入路
  • 2篇切除术
  • 2篇椎板
  • 2篇显微神经
  • 2篇显微神经外科
  • 2篇瘤切除术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脑损伤
  • 2篇内镜
  • 2篇开颅

机构

  • 15篇秦皇岛市第一...
  • 2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李宝龙
  • 11篇杨大为
  • 8篇李玉斌
  • 7篇周益民
  • 6篇张海垠
  • 6篇于俊华
  • 6篇冯继
  • 4篇刘阳
  • 3篇马智慧
  • 3篇李宏波
  • 3篇王自玲
  • 2篇赵继红
  • 2篇郝亮
  • 2篇杨丽敏
  • 2篇赵建华
  • 2篇张龙
  • 2篇刘瑶
  • 1篇吴磊
  • 1篇杨新建
  • 1篇王永恒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膜瘤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脊膜瘤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脊柱外科技术与神经外科技术相结合手术治疗脊膜瘤的临床优势。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2例。出院时痊愈19例,好转4例,无变化2例。随访6个月~3年,2例复发。结论将脊柱外科技术与神经外科技术结合,可降低脊膜瘤手术风险,提高脊膜瘤手术全切率,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广大神经外科医生临床推广应用。
李宝龙杨大为李玉斌张海垠马智慧张龙刘银凤于俊华
关键词:脊膜瘤神经外科脊柱外科
原儿茶酸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PCA)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应用噻唑蓝(MTT)技术检测0、2.5、5.0、10.0、20.0μmol/L浓度PCA干预后各组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A对U251MG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U251MG在药物干预前后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和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0μmol/L的PCA干预48 h后细胞活性为0.881±0.079、2.5μmol/L为0.757±0.077、5.0μmol/L为0.600±0.101、10.0μmol/L为0.532±0.056(F=35.1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PCA浓度增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表达水平为1.172±0.153、0.756±0.059、0.601±0.061、0.390±0.059、0.236±0.036(F=55.61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34±0.071、0.781±0.053、0.650±0.045、0.384±0.046、0.174±0.019(F=113.6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M结果显示,PCA组U251MG细胞的G0/G1期比例[(71.033±8.570)%]高于对照组[(52.057±6.735)%,t=3.0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2/M比例[(18.833±7.639)%]低于对照组[(36.910±5.328)%,t=-3.3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表达在PCA组低于对照组(0.405±0.047比1.217±0.101、0.673±0.070比1.166±0.110、0.604±0.085比1.286±0.085,t=-12.625、-6.549、-9.827,P<0.01),而p21、p27表达在PCA组高于对照组(1.206±0.096比0.575±0.046、0.990±0.086比0.481±0.045,t=10.267、9.083,P<0.01)。FCM结果显示,PCA组U251MG细胞凋亡率(29.971±7.572)%高于对照组[(10.264±3.121)%,t=4.16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pro-Caspase-9表达在PCA组低于对照组(0.337±0.024比1.198±0.113、0.430±0.044比1.150±0.098、0.486±0.049比1.278±0.107,t=-12.9
李宝龙杨大为刘阳李玉斌王同立马智慧张海珢张龙杨松海
关键词:胶质瘤原儿茶酸增殖凋亡信号通路
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技术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35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扩张鼻道后,沿中鼻甲找到蝶窦开口,沿蝶窦开口向下切开鼻中隔黏膜,充分打开蝶窦前壁,咬除蝶窦黏膜,暴露鞍底、双侧视交叉隆起、颈内动脉隆起及斜坡,对上述结果辨认清楚后,用磨钻打开鞍底,形成1cm大小骨窗,穿刺除外动脉瘤及证实定位准确后,用钩刀剪开硬膜,用取瘤镊及环形刮匙切除肿瘤。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恢复随访结果,讨论总结鼻蝶入路的解剖标志、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结果全切30例,近全切5例。20例术后激素水平好转,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19例,脑脊液鼻漏6例。31例视力好转,1例出现颈内动脉损伤,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时间短,创伤小,手术风险小,肿瘤全切率高,患者恢复快。
李宝龙郝亮
关键词:垂体肿瘤显微镜检查
病情Hunt-HessⅢ-Ⅳ级动脉瘤患者的超早期治疗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病情Hunt-HessⅢ-Ⅳ级动脉瘤患者的栓塞治疗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颅内动脉瘤21例,均在出血后24h内采用EDC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前病人按Hunt-Hess分级,Ⅲ级9例,Ⅳ级12例。随访3~6个月。结果21例动脉瘤中,完全栓塞(100%)4例,次全栓塞(>95%)11例,部分栓塞(<90%)6例。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治疗后痊愈;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治疗后1例遗留轻偏瘫,2例恢复;1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死亡3例。结论EDC栓塞治疗病情危律师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熟练的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杨大为冯继杨新建于俊华周益民詹美玉李宝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
脊髓肿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脊髓肿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患者29例,切除肿瘤后,严密缝合硬脊膜,外敷明胶海绵及人工硬脊膜,最后将完整切除的椎板复位固定,分层关闭切口。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脊柱CT复查,显示手术节段局部肌肉软组织愈合良好,椎板复位融合,硬脊膜外未形成明显瘢痕粘连,全部恢复良好。结论瘢痕粘连与血肿、症状反应及术中椎板切除过多有关;椎板切开复位技术与硬脊膜外敷明胶海绵及人工硬脊膜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脊髓肿瘤术后的硬脊膜外瘢痕粘连。
李宝龙李玉斌张海垠马智慧刘阳王自玲李宏波刘瑶杨大为于俊华
关键词:脊髓肿瘤瘢痕粘连
翼点入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介绍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与颅底病变临床应用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经翼点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病例。结果 多数病例获得良好恢复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为 82 % ,18例脑动脉瘤夹闭成功。术后 3例出现动眼神经损害 ,偏瘫 2例 ,死亡 0例。结论 翼点入路可对前、中颅底 ,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 ,适用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Willis环的动脉瘤等颅底外科手术。掌握该入路的显微外科技术 ,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
李宝龙
关键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入路翼点入路手术适应证
影像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颅内小病灶病变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像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颅内小病灶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结合CT/MRI,在立体定向仪及手术计划系统指导下,对19例直径0.8~3.5cm的颅内病变进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所有病灶均定位精确,一次手术切除,无死亡病例。病变性质:胶质瘤9例,转移瘤3例,脑囊虫3例,脑脓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论影像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颅内小病灶病变是一种定位精确、侵袭性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李玉斌冯继刘兰祥周益民王占秋杨大为李宝龙张海垠杨丽敏
关键词:颅内病灶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2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22例临床资料,采取全椎板切开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分离切除脊髓肿瘤,椎板复位并固定。结果20例肿瘤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21例术后肌力及感觉障碍改善,1例术后肌力下降。术后3—6个月复查脊柱CT,显示手术节段局部椎板解剖复位良好,位置无下陷,切除的椎板与邻近椎板融合良好。结论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恢复了椎管解剖结构,保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髓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李宝龙李玉斌张海垠刘阳王自玲李宏波杨大为于俊华周益民
关键词:脊髓肿瘤显微手术神经外科
新型水解脱弹簧圈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被引量:2
2006年
我院于2005年2—7月应用Microvention公司最新研制的新型水解脱弹簧圈系统MicroPlex CoilSystem和HydroCoil Embolism System栓塞系统,(MCS&HES)栓塞13例颅内动脉瘤,现将初步应用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杨大为冯继周益民于俊华李宝龙赵继红
关键词:弹簧圈水解颅内动脉瘤MIC栓塞
脑创伤后发热的脑损伤机制研究
李玉斌杨丽敏李宝龙冯继赵继红杨大为周益民赵建华
本实验采用改进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制作大鼠重度脑创伤模型,在大鼠伤后30分钟开始采用光照法升温,在30分钟内将肛温逐步升至38.5℃~39.5℃,并稳定保持3小时,制作脑创伤后高温组模型。观察指标及检测...
关键词:
关键词:脑创伤发热脑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