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攀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气候
  • 1篇单自由度
  • 1篇低空间
  • 1篇电力
  • 1篇旋转抛物面
  • 1篇张拉结构
  • 1篇生态治理
  • 1篇生态治理工程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数据预测
  • 1篇天线
  • 1篇天线结构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抛物
  • 1篇抛物面
  • 1篇奇异谱分析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区
  • 1篇气候事件

机构

  • 7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7篇李攀
  • 2篇任小丽
  • 2篇李君兰
  • 2篇何洪林
  • 2篇张黎
  • 1篇郑惠江
  • 1篇孙美君
  • 1篇王征
  • 1篇王成
  • 1篇张大卫
  • 1篇景元书
  • 1篇张朝
  • 1篇蒋帅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时空神经网络的电力数据预测方法研究
电力数据的准确预测对于提升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针对多类型的电力数据,本文分别从低空间维度和高空间维度的电力数据展开研究(本文中提到的空间维度均为属性空间维度),针对具有不同特点的电力数据,提出对...
李攀
文献传递
新型移动抓取一体式仿生多足机器人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移动抓取一体式仿生多足机器人,包括设置两个腿部的前部机身与设置四个腿部的后部机身,前部机身和后部机身通过具有变形、复原功能的可抬起变形的张拉结构连接,驱动丝受驱动拉紧时能使张拉结构向上抬起变形,驱动丝放...
赫连乾则李君兰郑惠江赵曰鹏王润宇闫兆萱李攀
1949年刘少奇访苏研究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苏同盟的建立,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又反映出双方的利益纠葛。结成这一同盟的基础、目标和条件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对美国的政策以及怎样解决各自的实际利益这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既存...
李攀
基于参照系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ESQ)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和生态治理工程的最终目标。目前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健康和质量的评估以受气候主导的现实值为主,不同地区之间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较低,难以满足国家生态系统管理的需求。采用基于参照系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框架,按照由中国生态地理分区和植被类型划分出的168个评估单元,以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永久观测样地以及生产力主要受气候影响的区域等较少受人类活动干扰且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优良的生态系统作为参照系,评估了1990—2015年基于参照系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质量(ESQ′)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参照生态系统相比,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平均值总体偏低28%。1990—2000年和2000—2015年ESQ′全国平均值分别下降1.2%和上升3.69%。ESQ′转变比较明显的区域集中分布在“陕-甘-宁”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长白山地区和西南石漠化治理工程县域。在这些区域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和石漠化治理工程等措施对提升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促使生态系统质量的改善。基于参照系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区域气候波动差异对质量评估的影响,为量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途径,可为我国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参考。建议未来加强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参照生态系统联网观测,并重点关注未来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功能权衡关系对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
张梦宇张黎何洪林何洪林牛忠恩任小丽徐茜常清青刘卫华李攀
关键词:参照系生态治理工程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
一种基于双时序特征学习的短期风功率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时序特征学习的短期风功率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同时将原始数据转换到带标签数据;采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原始风功率数据进行去燥和主成分选择;构建由1个局部时序学习模块、以及2...
孙美君李攀王征
文献传递
1981-2015年中国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3年
[目的]阐明中国区域连续时空范围内极端气候事件的高发区域和时段,增强对我国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的认知,进而为人类社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基于CRUNCEP的温度和降水量数据,在1.5倍标准差极端值判别法的基础上结合连续时空极端事件分析方法,分析了1981—2015年中国区域不同类型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特征。[结果](1)全国极端降水和温度事件出现年份的极端气候事件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1983年、1998年、2012年为全国极端强降水年,极端强降水事件的主要发生区域分别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上游和内蒙古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和内蒙古地区。对于全国极端干旱年、1986年全国大部分区域均较常年偏干,而2011年干旱区域集中出现在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国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年分别出现在1998年、2012年,其中1998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偏高,而2012年极端低温事件主要发生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2)1981—2015年,46%的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在2001—2015年;13%的极端干旱事件发生在2001—2015年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极端高温事件频发于1991—2000年(42%)和2001—2015年(43%);21%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在2001—2015年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3)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出现比例存在逐年代际递增的趋势,其中极端低温强降水事件出现比例最高(34%),并且主要集中在2001—2015年(23%)。[结论]单因子极端气候和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在中国四大气候区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未来应加强分析中国区域日、月等短时间尺度上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蒋帅张黎张黎李攀景元书李攀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气候区
旋转抛物面型可折展天线结构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转抛物面型可折展天线结构,基本单元基于刚性厚板剪纸理论设计,包括三个单自由度折展阵列、弹性驱动铰链与轮辐。弹簧驱动铰链安装在单自由度折展阵列的连接关节处,通过弹簧驱动可以实现折展阵列的自动展开。本发明通过...
李君兰李攀张朝王成黄洪昌张大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