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风汽车公司花果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头针结合运动疗法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临床研究
- 梁松宋金萍李国英高春霞李江李雄斌赵阳刘洪涛易霞吴晓怡
- 该成果均采用综合康复疗法。Bobath法和Vojta法训练ZKS患儿能有效减轻肌痉挛、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促进和诱发出正常运动和姿势,增加关节可动域。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充分发挥了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采用GMFM...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枢性协调障碍
- 痉挛肌治疗仪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30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肌痉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更加明显改善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
- 李雄斌刘洪涛李江陈超
-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肌治疗仪儿童
- A型肉毒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拇指内收畸形的临床研究
- 梁松柯焕成李国英刘洪涛李江赵阳高春霞杨俊玲韩春艳吴晓怡
- 小儿脑性瘫痪(CP)中拇指内收畸形较为常见,严重的肌痉挛和关节畸形造成患儿明显的手功能障碍。简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康复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治疗拇指内收畸形取得一定疗效,但方法单一,疗效维持时间短,对肌痉挛和关节变...
- 关键词: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
- CT在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5例小儿脑瘫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中75例头颅CT阳性,CT异常率71.43%,其中脑萎缩最常见(3.38%);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59.05%)。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小,CT异常率越高。结论:CT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脑瘫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 梁松李江易霞
- 关键词:脑性瘫痪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抗痉挛治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大运动功能的作用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探讨抗痉挛治疗对脑性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接受以上田法为主的抗痉挛治疗和神经发育疗法;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发育疗法,采用大运动评价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进行功能评定及修订的Ashworth量表(Ashworth'smeasure,MAS)评定痉挛程度。结果:治疗组MAS评分为0.92±1.08,对照组评分为1.56±1.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8,P<0.05)。两组1~5功能区G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17~5.32,P<0.05)。结论:抗痉挛治疗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程度的有效手段。
- 梁松李江易霞李雄斌
- 关键词:脑性瘫痪CP神经运动
- 头针结合运动疗法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6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药物、推拿按摩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头针和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以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量表(GMFM)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肌痉挛均明显改善(P<0.01),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 梁松宋金萍李国英高春霞李江李雄斌刘洪涛
- 关键词:中枢性协调障碍运动疗法儿童
- 头针结合运动疗法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 中枢性协调障碍(zentrale coordination storung,ZKS)在康复儿童中较为常见,往往因认识不足而误诊漏诊,影响了康复效果。我中心2002年8月以来应用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ZKS,并与单纯采用运动...
- 梁松宋金萍李国英高春霞李江李雄斌刘洪涛
- 关键词:头针结合运动疗法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效果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中枢性协调障碍误诊14例分析
- 2002年
- 李江
- 关键词:中枢性协调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误诊病例分析儿童
- α-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0例被引量:2
- 2009年
- 李江梁松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Α-干扰素
- 运动疗法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 2003年
-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53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运用运动疗法和针炙、按摩、药物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针炙、按摩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康复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7%和52.3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2.67,P<0.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明显提高疗效。
- 梁松易霞李江
- 关键词:运动疗法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儿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