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浩波

作品数:15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湖南省卫生厅课题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5篇脊柱
  • 4篇手术
  • 3篇内固定
  • 3篇股骨
  • 2篇动力髋
  • 2篇动力髋螺钉
  • 2篇腰椎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后
  • 2篇疼痛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后凸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髋螺钉
  • 2篇微创
  • 2篇螺钉
  • 2篇近端
  • 2篇后路

机构

  • 15篇长沙市第四医...

作者

  • 15篇李浩波
  • 9篇唐长友
  • 8篇凌旻
  • 6篇向忠
  • 6篇贺建军
  • 6篇刘洪
  • 5篇贺健军
  • 4篇李智勇
  • 4篇周贤超
  • 3篇易文辉
  • 2篇张淑云
  • 2篇刘洪
  • 1篇沈翔
  • 1篇段晓明
  • 1篇张叔云
  • 1篇段晓明
  • 1篇彭社敏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学信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腰肌筋膜疼痛综合症(muscle pain syndrome,MPS)是成年人腰痛的常见病因,治疗的重点是控制局部炎症、神经水肿,消除肌肉、筋膜粘连,灭活激痛点[1]。本研究探讨超声波治疗MPS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实验室指标、疼痛阈值等讨论其潜在治疗机制,报道如下。
李娜李浩波易望龙
关键词:超声波激痛点致痛物质疼痛阈值
鞘管修复及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修复屈指肌腱损伤(附16例报告)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移植代腱鞘及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中防止粘连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隐静脉移植代腱鞘修复屈指肌腱断裂16例18指。结果16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按TAM标准评定优12指,良4指,可2指。结论采用大隐静脉移植代腱鞘修复屈肌腱损伤及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李浩波张淑云贺健军易文辉
动态监测PCT、WBC、ESR、hsCRP诊断骨科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感染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血清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连续监测在骨科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观察骨科内固定术后疑似切口感染者54例,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33例),术前1 d及术后第1、2、3、5、7天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PCT、WBC、ESR、hs CRP。结果感染组术后第3、5、7天PCT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2、3天ESR、hs 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第5、7天ESR、hs 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PCT、WBC、ESR、hs CRP可以明确骨科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
向忠贺建军唐长友刘洪李浩波周贤超凌旻李智勇段晓明
关键词:术后切口感染红细胞沉降率
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总结应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采用PKP手术治疗,统计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胸背部疼痛消失,无一例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VAS评分由术前平均(9.12士0.55)分降为术后(3.30士0.83)分(P〈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平均(90.60士3.96)分降为术后(35.73士15.11)分(P〈0.01),Cobb角由术前的(13.42°士2.46°)到术后(4.53°士0.67°)(P〈0.01)。结论 PKP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李浩波贺健军唐长友刘洪凌旻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观察分析脊柱创伤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分析脊柱创伤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用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院治疗的68例脊柱创伤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选择掷硬币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治疗后,参照组的相关指标不及观察组;观察组比参照组并发症少,(χ^2=4.121,P=0.042)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在脊柱创伤治疗中可行性和有效性更佳,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符合临床预期,应推广。
李浩波向忠周嘉庆陈志武
关键词:脊柱微创创伤手术治疗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43
2016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采用DHS(DHS组,60例)和PFNA(PFNA组,64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1年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分别为,DHS组:(87±4)min、(14.5±0.6)cm、(150±3)ml;PFNA组:(62±3)min、(7.8±0.4)cm、(100±2)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58例,DHS组53例得到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DHS组为(14.2±0.6)周,PFNA组为(12.4±0.4)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有2例深部血肿,3例复位不满意,2例螺钉切割现象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3.2%;PFNA组有1例深部血肿,2例复位不满意,2例骨干劈裂骨折,1例螺钉切割现象,并发症发生率1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DHS组优32例,良15例,优良率88.7%;PFNA组优37例,良14例,优良率8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取得良好疗效,PFNA具有损伤小的优势,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更为理想。
向忠刘洪李浩波周贤超唐长友贺建军凌旻李智勇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头置换与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前瞻性对比研究被引量:25
2009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预后,评价加长骨水泥型股骨柄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1年12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109例,男59例,女50例,年龄70~94岁,平均80.7岁。随机选择股骨头置换或DHS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8例(置换组),DHS内固定61例(内固定组)。骨折类型按Evens分型:Ⅲ型54例,Ⅳ型45例,Ⅴ型10例。随访时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住院天数、术中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Barthel生活质量指数。结果本组87例得到随访,时间3个月~5年,平均15.7个月,内固定失效后有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有优势外,置换组在住院天数、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Barthel生活质量指数等方面与内固定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较好,生活质量较高,可以成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主要方法。
唐长友向忠沈翔刘洪李浩波贺建军易文辉张叔云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HS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病椎骨水泥强化固定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引根钉内固定结合病椎骨水泥强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7/2010~10收治的2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结合病椎骨水泥强化固定重建脊拄即刻稳定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第3天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判断疼痛改善程度,测量椎体前缘、后缘高度的变化判断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有元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结果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O.05),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明显增高(P〈0.05)经5~12个月随访,无腰部疼痛,椎管无占位,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内固定元断裂及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病椎骨水泥强化固定术能很早解决疼痛,实现重建脊柱的即刘稳定性,适合于椎体骨折的脊柱稳定性重建和早期功能恢复。
刘洪贺建军唐长友李浩波彭社敏凌旻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内固定器
骨科内置物术后早期联合白细胞、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联合动态检测骨科内置物术前术后早期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浓度,定量分析其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骨科行内置物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患者128例,动态监测其血清WBC、ESR、hsCRP、PCT浓度在术前、术后第1、2、3、5、7天的数值,定量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术后第1天WBC值升高达到峰值,第2天后逐渐下降,术后第5天恢复到正常范围;ESR在术后缓慢上升,到第5天升高到峰值,后下降;hsCRP术后升高,第2天时达到最大峰值,后逐渐下降;PCT数值则在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骨科内置物术后WBC、ESR、hsCRP、PCT浓度的变化有各自的规律,违反规律的异常升高或降低后再次升高则要考虑感染存在。联合动态监测WBC、ESR、hsCRP、PCT的浓度变化可以指导骨科内置物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
向忠贺建军段晓明唐长友刘洪李浩波周贤超凌旻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P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教学查房中的运用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评价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脊柱外科教学查房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12月期间长沙市第四医院脊柱外科实施常规教学法,选取此时段科内接收的实习学生25名进行分析,此为参照组。在2023年1—12月期间脊柱外科实施PBL教学法,选取此时段科内接收的实习学生25名进行分析,此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经过教学后,观察组的考试结果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查房能力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教学满意率为100.00%(25/25),高于参照组的84.0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7,P<0.05)。结论实施PBL教学法,可以使脊柱外科实习学生的考试结果得到改善,同时还可增强实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与临床查房能力,提高教学满意率,值得研究使用。
周嘉庆李智勇李浩波
关键词:PBL教学法脊柱外科考试结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