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恂诚
- 作品数:95 被引量:49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学习老师的学术成就,更学习老师的敬业精神
- 2007年
- 杜恂诚
- 关键词:老师学术成就敬业精神学术精神
- 论金融建设的三个层次
- 1997年
- 经济转型中的金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顺序性,其主要目标是循着资金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自由化这样三个层次而逐步展开的。这既是一个规范化模式,又是一个为中外史实所证明的实证模式。作者认为,目前我国金融建设处于第一层次基础建设阶段;第二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可以起步,但由于缺乏资金市场的功能基础和受三大条件的制约,目前还不宜作拔苗助长式的大发展;第三层次金融自由化是遥远的未来的事。
- 杜恂诚
- 关键词:金融建设金融自由化企业债券通胀率金融转型利率机制
-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阶段划分与规模度量被引量:2
- 2023年
- 近代中国经济的基本发展模式,是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之中,使中国被迫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西方国家并不希望中国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因此不仅不予帮助,反而阻碍中国产业自成体系。但是,中国的企业家和广大职工抓住了两大历史机遇,即棉纺织业产品的进口替代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使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与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扣,近代中国经济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对于近代中国经济的规模度量,不能像度量西方国家经济那样只关注工业,而更应关注进出口行业、与城市化相关的各种行业,还应深入研究近代中国进出口行业和中国市场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 杜恂诚
- 关键词:中国近代经济进出口行业工业化
- 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研究述评被引量:3
- 1996年
- 本文对1988~1990年间中国经济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讨论涉及的几个问题,即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是否需要明确一个研究者大体认同的中心线索;这一中心线索以及确定这一线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特别是有关中心线索表述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见给予了客观、扼要的述评。
- 杜恂诚
- 关键词: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经济史学经济史研究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
- 北洋政府时期华资银行业内部关系三个层面的考察被引量:7
- 1999年
- 在中国金融史上,当政府的作用弱时,行业的作用就强,当政府的作用强时,行业的作用就弱.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金融发展呈自由市场形态,政府不起重要作用,华资银行业的内部关系非常紧密而富有创造性,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以中、交两行为核心所有的华资银行都以中国、交通两行为核心,团结在中、交两行的周围.在中国、交通这两个核心银行之中,有的华资银行更多地靠近中国银行,如所谓的南三行,有的则更多地靠近交通银行,如所谓的北四行.形成这种核心与外围关系的第一个原因,是有的华资银行就是在中、交两行的直接帮助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张嘉璈说过:“对当时已经成立的浙江兴业、浙江地方银行,尽力帮助,对上海银行、大陆银行的发起和成立,也都竭尽绵力.”上海银行刚刚设立的时候,张嘉璈等积极赞助,上海中国银行率先同上海银行建立同业往来户,由于中行的支持,上行的业务发展很快.
- 杜恂诚
- 关键词:北洋政府时期金融史
- 官僚资本与旧中国社会性质被引量:5
- 1982年
- 一、窗僚资本的特征 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是由官僚资本和私人资本两个部分组成的。什么是官僚资本? 许涤新同志认为官僚的私人资本是“固有意义的官僚资本”,而“国家资本在实际上就是四大家族的私人资本”,因而也划入官僚资本的范畴。对于这个论断,有两点似可商榷。
- 杜恂诚
- 关键词:私人资本官僚资本社会性质国家资本工业资本旧中国
- 十九世纪中日资本主义现代化成败原因浅析被引量:5
- 1983年
- 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东亚,先后用武力胁迫中国和日本开港通商,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日两国陷入危机之中。于是中日两国的一部分人开始学习西方,采取措施,谋求自强御侮。不管他们的主观意图如何,他们的行动实际上是在推进本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所谓现代化运动,是一个牵涉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生产技术、科学文比、教育、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等——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是由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不同的改革或革命运动有机地并顺序地构成的。所谓低层次的改革,就是在生产技术、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
- 丁日初杜恂诚
- 关键词:洋务运动改革派洋务派
- 近代中国:两个幽灵在徘徊
- 1989年
- 经济学界流行着一种接一种缺乏历史观的改革理论,这类理论总是很时髦,一天一个样,不断在翻新,而且俨然以其深刻性占领着改革理论的大雅之堂。这类理论是从不去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的,似乎1949年是一座绝对分界岭,似乎改革理论只是一种纯概念的理论推导或实用性的对策分析,单凭拍脑袋就能拍出一套套的方案来。实际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在主要研究英国经济史的基础上作出的,熊彼得、刘易斯等等经济学大家也都是在研究经济史的基础上阐发了他们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历史观的经济学理论和改革理论是苍白无力的。
- 杜恂诚
-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英国经济经济学界棉纺织业
- 一部弥足珍贵的经济史大著——读《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
- <正>捧读汪敬虞老师的新著《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以下简称《金融活动》),就像当年在老师家中聆听老师的教诲那样,感到既亲切,又敬佩。说它是"新著",是就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这一点而言的,而作者在前言中告诉我们,这...
- 杜恂诚
- 文献传递
- 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比较被引量:36
- 2002年
- 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规律的比较 ,从中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并加以引申和发展。文章认为 ,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交替发生的 ,而对交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 ,对交替规律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 (诸如宪法秩序、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 )不同 ,这决定了强制性变迁是否以诱致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 ,即正向交替 ,还是逆向交替 ,以及强制性变迁完成以后 ,是否能够再次引发诱致性变迁 (第二次交替 )。本文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一次尝试。
- 杜恂诚
- 关键词:金融制度产权制度意识形态政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