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海龙

作品数:11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骨折
  • 3篇导航
  • 3篇复位
  • 2篇训练伤
  • 2篇应力性
  • 2篇应力性骨折
  • 2篇视觉导航
  • 2篇手术
  • 2篇髋臼
  • 2篇微创
  • 2篇下肢
  • 2篇下肢应力性骨...
  • 2篇新兵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军事训练
  • 2篇军事训练伤
  • 2篇机器人
  • 2篇骨干骨折
  • 2篇骨折复位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绵竹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210...

作者

  • 11篇杜海龙
  • 9篇唐佩福
  • 5篇何纯青
  • 4篇柳现飞
  • 4篇张立海
  • 3篇张里程
  • 2篇梁向党
  • 2篇陈华
  • 2篇陶笙
  • 2篇赵燕鹏
  • 2篇龙安华
  • 2篇张群
  • 2篇汤志宏
  • 2篇郭义柱
  • 2篇许猛
  • 1篇吕振天
  • 1篇王岩
  • 1篇徐颖
  • 1篇梁永辉
  • 1篇胡磊

传媒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机器人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横形骨折伴后壁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横形骨折伴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2月,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显露并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治疗髋臼横形骨折伴后壁骨折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0~65岁,平均33.4岁。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6h~11d。骨折按Letournel分型标准均为复杂型骨折中的横形骨折伴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3例,四肢骨折8例,坐骨神经损伤3例,颅脑损伤1例,脾破裂1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骨折复位按Matta等评定标准进行评价,获解剖复位9例,良好复位5例,较差复位3例。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获优4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6.5%。1例术后出现牵拉性坐骨神经损伤症状者与3例术前坐骨神经损伤者经对症处理后12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术后9周~12个月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异位骨化5例。结论对于髋臼横形骨折伴后壁骨折,术前需完善影像学资料,尽早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可取得满意疗效。
张里程许猛何纯青杜海龙陈华郭义柱陶笙张群梁向党唐佩福
关键词:髋臼横形骨折后壁骨折内固定
3维CT图像导航的并联机构辅助股骨复位方法被引量:5
2011年
临床上传统股骨复位手术存在复位精确度不高、辐射量大等不足.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术前CT图像引导,由固定于股骨患侧上的6自由度并联机构辅助股骨复位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人体的对称性原理,用患者健侧股骨镜像作为标准,指导患侧股骨复位;通过执行机构上的12个标记点,在虚拟空间中实时标记执行机构上每根杆的长度.动物骨实验验证了此复位方法的有效性.
龚敏丽徐颖唐佩福胡磊杜海龙吕振天姚腾洲
5·12汶川地震绵竹灾区幻肢痛发生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观察汶川地震伤员截肢后幻肢痛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创伤性截肢术后幻肢痛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5月期间,对四川省绵竹市5·12地震截肢伤员进行针对幻肢痛发生情况的现况调查,此后每3月一次电话随访直至术后2年.结果 本文调查了绵竹市147例截肢伤员,获得连续完整资料108例,幻肢痛的2年患病率是86例(79.6%),22例(20.4%)在截肢后2年内从未发生过幻肢痛.取截肢术后8个时间点(每3个月一次,共2年),计算幻肢痛发病率依次为:61.1%、62.9%、68.5%、70.4%、69.4%、66.7%、62.0%、62.0%.女性幻肢痛发病率(88.7%),明显高于男性(67.4%,P〈0.05).结论 幻肢痛在四川地震截肢伤员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幻肢痛.
杜海龙何纯青赵正恩许猛张立海柳现飞唐佩福
关键词:地震伤创伤性截肢幻肢痛流行病学
经皮微创固定技术在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自19世纪60年代Judet等[1]对骨盆骨折类型进行经典分类论述后,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便进入系统发展时期。传统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一直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标准手术,尤其对超过2 mm移位的髋臼骨折或是在承重拱顶位置的骨折效果良好[2]。但传统技术需要术者对骨盆深层结构进行广泛地暴露,术中可能伤及盆腔神经、大血管,并有高达25%的感染发生率[3]。并发症通常与原发伤无直接关系,而是跟手术暴露有关。因此,目前研究者都在寻求通过微创技术达到骨折固定的替代手术方法,其中经皮微创固定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94年Simonian等[4]首次使用骶髂关节螺钉在微创条件下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和骶骨骨折,此后,骶髂螺钉经皮固定技术在治疗复杂骨盆环骨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现将经皮微创固定技术在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杜海龙唐佩福
关键词:骨折骨盆髋臼骨折固定术
Tube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Tube通道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3至2018-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临床资料(29例),其中采用Tube通道微创手术13例(Tube通道组),传统开放手术16例(开放组),根据Tohner-Wrnch标准评定骨折愈合情况和SF-36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不连类型、骨不连时间、随访时间等基础信息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Tube通道组切口[(6.38±1.45)cm]明显小于开放组[(20.56±7.6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开放组手术时间[(250.75±53.82)min]和术中出血量[(565.63±239.94)ml]均显著多于Tube通道组手术时间[(116.15±23.29)min]和术中出血量[(105.00±15.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评价均为愈合,优良率均为100%。SF-36生理功能评分和躯体疼痛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ube通道微创技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石斌杜海龙罗杨张巍张立海
关键词:股骨干骨不连
应用6自由度并联长骨骨折复位机器人结合双目视觉导航系统治疗长骨骨干骨折11例探讨
目的 探讨在结合双目视觉导航系统的条件下,应用6自由度并联长骨骨折复位机器人,治疗长骨骨干骨折的可行性和精度分析.方法 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采用长骨骨折复位机器人结合双目视觉导航系统技术治疗11例长骨骨干骨折...
唐佩福张立海杜海龙赵燕鹏张里程龙安华
关键词:长骨骨折
72例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新兵基础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SF)的原因,为预防应力性骨折提供参考。方法查询基础训练期间就诊登记,回顾分析某部2008-2010年72例入伍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了解其发生部位和危险因素。结果应力性骨折发病率6.07%。股骨应力性骨折2例占2.78%,胫骨应力性骨折67例,占93.05%,足第二跖骨骨折3例占4.17%。入伍前缺乏运动、带伤训练、循环训练是应力性骨折的高危因素。结论新兵基础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以胫骨多见,与胫骨解剖结构以及训练方法等有关,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区别对待和科学训练。
柳现飞汤志宏何纯青杜海龙唐佩福
关键词:应力性骨折军事训练伤新兵
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被引量:39
2011年
目的 探讨外【刮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GustilollI型胫腓骨外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9年11月采卅外蚓定支架结合VSD技术治疗19例GustiloIII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17.62岁,平均30.1岁。肝放性损伤按Gustilo分型:ⅢA型9例,ⅢB型8例,llIC世2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清创、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固定,采用VSD技术关闭创而,待创面沽净、肉芽乍长后通过直接缝合(5例)、游离植皮(9例)或转移皮瓣(5例)等方法修复软组织创面。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经VSD治疗5~17d(平均9.3d)后关闭创耐,2例因创面感染、组织坏死渗出,经多次清创并更换VSD敷料后,创嘶最终通过转移皮瓣得以修复。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5.6个月)。结论 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技术治疗Gustilofll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能住迅速有效地稳定。胃’折的同时,早期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减少片发症的发生。
杜海龙何纯青柳现飞唐佩福
关键词:腓骨骨折外固定器
蹬空屈伸法训练预防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蹬空屈伸法训练预防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SF)的疗效,为预防应力性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某部新入伍士兵396人,随机分成两组,甲组为对照组202人,进行正常训练,乙组为干预组194人,在正常训练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即蹬空屈伸法训练.干预4周后对参与人员下肢疼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VAS评分,VAS评分标准,轻度(0~3),中度(4~6),重度(7~10).结果 参与调查人员,下肢疼痛总发生率为10.61%.甲组发生下肢疼痛29例,发生率为14.36%,其中轻度4例,中度19例,重度6例.乙组发生下肢疼痛13例,发生率为6.70%,其中轻度8例,中度3例,重度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 蹬空屈伸法训练,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可作为预防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的一种可选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柳现飞汤志宏何纯青杜海龙唐佩福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失败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失败的24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迟发性感染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8例,连接杆断裂1例,内固定松动(含螺母松动)10例,螺钉位置不佳3例. 结果 24例患者全部接受再次手术治疗:2例感染患者取出内固定、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后愈合,9例患者单纯取出内固定物,2例患者取出内固定物后予以后路植骨融合,9例更换或加长后路内固定并植骨融合,2例患者调整螺钉位置和方向并在钉孔内植骨后重新置入原螺钉.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适应证或入路选择不当,未能有效地植骨融合,术后康复锻炼不当或内固定取出过迟及手术操作不规范等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张立海杜海龙梁永辉陶笙张群郭义柱梁向党陈华唐佩福王岩
关键词:脊柱损伤胸椎腰椎手术失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