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1篇滴丸
  • 1篇新霉素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事
  • 1篇药事管理
  • 1篇药物副作用
  • 1篇抑菌
  • 1篇真菌
  • 1篇真菌药物
  • 1篇正交函数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试验
  • 1篇透皮
  • 1篇透皮吸收
  • 1篇皮肤吸收
  • 1篇皮康霜
  • 1篇皮脂
  • 1篇皮脂溢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作者

  • 7篇杜青云
  • 3篇彭永富
  • 2篇钟白玉
  • 2篇叶庆佾
  • 2篇唐书谦
  • 2篇马文秀
  • 1篇李虹
  • 1篇刘松青
  • 1篇董慧
  • 1篇熊雄
  • 1篇胡梦玲
  • 1篇罗东
  • 1篇李英琪
  • 1篇唐先哲
  • 1篇唐承舜
  • 1篇成丹
  • 1篇潘东林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皮康霜中硫酸新霉素的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
1996年
本文报道用3.5——二羟基甲苯、三氯化铁显色的正交函数分光度法测定皮康霜中硫酸新霉素(I)的含量。在霜剂的其它干扰成分经适当分离后,把正交函数的组合波长选择在基质的│P_2│接近于零处,直接测定I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为99.61%,RSD为1.10%。
刘珊珊杜青云
关键词:硫酸新霉素皮康霜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
药品不良反应计算机咨询系统简介被引量:1
1993年
随着医药科学的飞速发展,各种新药不断涌现,品种不断增多,给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带来了福音,但同时因药物或药物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与治疗疾病无关的不良反应也不断增多,有的甚至造成药源性疾病或死亡。国内统计。
彭永富杜青云罗东李虹李英琪
关键词:药物副作用计算机系统
抗菌灵剂对糠秕孢子菌的抑菌试验观察被引量:3
1993年
以往认为糠秕孢子菌是头皮或正常皮肤的一种寄生菌,但目前发现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和头皮糠疹等疾病的诱因可能与糠秕孢子菌大量寄生、繁殖有关,本文目的是为防治此类疾病提供有效药物的理论依据,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唐书谦叶庆佾钟白玉杜青云董慧
关键词:糠疹皮脂溢糠秕孢子菌
氟哌酸耳用滴丸的研制及临床观察被引量:8
1994年
本文介绍了氟哌酸耳用滴丸的处方、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及临床疗效观察。本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65例,总有效率达98.63%,具有局部用药浓度高、作用持久、用药次数少、不流淌、携带方便等优点,是治疗耳科疾病较理想的新剂型。
杜青云马文秀彭永富唐承舜熊雄潘东林曾志
关键词:氟哌酸耳用滴丸
网络计划技术在药事管理中的应用
1995年
网络计划技术是1957年美国杜帮公司的M.R.Walker和兰德公司的J.E.Kelley提出的,是一种先进的组织生和进行计划管理的科学。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络图来表达计划任务进度安排,反映其中各项作业或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网络析,计算网络时间,找出关键路径和关键作业,并利用时差,不断地改善网络计划。
彭永富杜青云
关键词:药事管理网络计划技术
补骨脂酊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补骨脂酊是治疗白癜风的常用制剂,为提高其治疗效果,对含高效透皮吸收增强剂氮酮的酊剂之透皮吸收进行了研究,发现氮酮有增加补骨脂酊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透皮吸收的作用,氮酮浓度为2%时,体外经皮渗透12小时,其透过百分率增加约45%。对所取得之数据进行抛物线拟合,求得最佳氮酮浓度为2.15%。皮肤残存量结果表明体外实验中皮肤残存量较体闪大,体内皮肤残存量含2%氮酮之酊剂较不含氮酮之酊剂高。实验证明中药酊剂中其它成分能阻碍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透皮吸收。
刘松青唐先哲马文秀杜青云成丹
关键词:白癜风补骨脂酊透皮吸收皮肤吸收
姜黄挥发油、水浸出液体外抗真菌试验被引量:33
1997年
目的:对姜油挥发油和水浸出液进行抗真菌的MIC测定。方法:常规试管法和平皿打孔法。结果:姜黄挥发油对13种常见真菌,MIC抑菌浓度测定范围为1.5%~0.08%,姜黄水浸出液MIC抑菌浓度范围为2.5%~0.16%。常规试管法和平皿打孔法比较,前者比后者敏感。结论:姜黄挥发油和姜黄水浸出液二者均有广谱抗真菌的作用。
唐书谦叶庆佾钟白玉胡梦玲杜青云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挥发油体外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