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生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组织Epo/Epo-R表达和MVD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受体(Epo-R)、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院60例乳腺癌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Epo浓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o-R的表达,同时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①60例患者的Epo水平为18.50±13.29mu/ml,明显高于对照组8.10±4.96mu/ml(P<0.05)。Epo水平和Hb值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5259,P<0.001);②60例中47例表达Epo-R(78.3%),平均阳性率39.49±24.42%;60例MVD为25.40±8.91。MVD与Epo-R呈正相关(r=-0.5259,P<0.001)。并且Epo-R阳性患者的MVD明显高于Epo-R阴性患者(t=3.4252,P<0.01);③按有无分组中除Epo和Hb值两组均有差异外,Epo-R和MVD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Epo-R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均明显相关(均为P<0.01);MVD与有无转移有关,与分期及肿块大小无关。结论乳腺癌贫血患者的Epo水平明显增高,并与Hb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乳腺癌患者高表达Epo-R,并与MVD呈正相关关系;但均与有无贫血不相关。Epo-R与MVD两项指标分别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有关,联合检测Epo-R和MVD更有利于正确判断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
- 李蓉陆晔潘湘涛杨育生严敏顾凤华顾国健
- 关键词:乳腺癌贫血微血管密度
- 宫颈病变的液基细胞学筛查与阴道镜活检病理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 720例TCT筛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6例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对比分析TCT与活检资料。结果 3 720例TCT中,病变细胞阳性率11.56%(430/3 720);意义不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阳性率4.11%(153/3720);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阳性率0.19%(7/3720)。756例TCT与活检对比分析发现:153例TCT报告ASC-US病例活检后发现68例阳性病例,阳性率为44.44%(68/153);7例TCT报告AGC病例活检后发现3例病变,阳性率42.86%(3/7);430例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活检后发现低度上皮内病变(LSIL)8例,假阴性率为1.86%(8/43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例,假阴性率为0.69%(3/430);113例TCT报告LSIL的病例活检后发现15例为宫颈慢性炎,假阳性率为13.27%(15/113);48例TCT报告HSIL的病例活检后发现2例为宫颈慢性炎,假阳性率为4.17%(2/48);113例TCT报告为LSIL的病例活检后发现鳞状细胞癌(SCC)1例,过低诊断率0.88%(1/113);48例TCT报告HSIL的病例活检后发现SCC 3例,过低诊断率6.25%(3/48);7例TCT报告AGC病例活检后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例、CINⅡ级2例;48例TCT报告HSIL活检后发现2例,第一次活检阴性,第二次活检加宫颈管诊刮后为CINⅢ级。结论 TCT作为宫颈病变的初筛方法,有一定的漏诊率,结合阴道镜下活检及宫颈管搔刮(ECC),能明显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准确性,只有TCT、阴道镜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相结合,才能做到尽量减少宫颈病变的漏诊,做到尽早发现,极早治疗。
- 张国萃杨育生
- 关键词:宫颈病变细胞学TBS诊断
- 胃肠道肿瘤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胃癌和3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Epo-R的表达,同时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①81例MVD平均计数为(29.62±9.61)个,70例表达Epo-R(平均阳性率为39.98±25.01%);②MVD与Epo-R呈正相关(r=0.3514、t=3.3340、P<0.001);Epo-R阳性表达患者的MVD明显高于Epo-R阴性患者(t=2.9565、P<0.01);③MVD和Epo-R均与有无转移、分期、分化程度和肿块大小均无关(均为P>0.05)。结论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高表达Epo-R,并与MVD呈正相关关系。MVD和Epo-R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确关系。
- 潘湘涛陆晔杨育生严敏顾凤华顾国健
- 乳腺癌HPA、ET-1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关系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内皮素-1(ET-1)和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的ET-1和HPA的表达,同时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①60例MVD平均计数为(25.40±8.91),59例表达ET-1平均阳性率为(67.53±18.98)%,57例表达HPA平均阳性率为(56.30±24.16)%。②MVD与HPA呈正相关(r=0.3961、t=3.2899、P〈0.005);MVD与ET-1呈正相关(r=013170、t=2.5462、P〈0.05)。③MVD与有无转移有关,与分期及肿块大小无关。④HPA和ET-1均与分期及转移有关,但与肿块大小均无关。结论乳腺癌患者高表达HPA和ET-1,并与MVD呈正相关关系。HPA、ET-1和MVD均与转移有关,而与肿块大小无关;HPA和ET-1与分期有关。
- 陆晔潘湘涛杨育生
- 关键词:乳腺癌
- 胃癌组织中COX-2 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COX-2、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Ncox-2、VEGF.C、D2-40在64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行MLVD计数。结果全组COX-2阳性率为71.9%(46/64),VEGF-C阳性率为53.1%(34/64)。MLVD的平均数目为(12.4±7.4)个/200倍视野。COX-2、VEGF-C及ML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号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COX-2、VEGF.C及MLVD在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高(Ⅲ+Ⅳ期)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低(Ⅰ+Ⅱ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MLVD在COX-2、VEGF.C阳性组的表达水平较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COX-2和VEGF-C的过度表达,COX-2及VEGF-C与胃癌病理分期和淋巴管生成具有相关性。
- 陆耀良陈智华王益杨育生
- 乳腺癌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与ER、PR及Her-2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发现乳腺癌肿瘤细胞表面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的表达,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织化法检测乳腺癌肿瘤细胞中Epo-R的表达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乳腺癌患者的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po-R的表达,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分析其与Epo-R与ER、PR和Her-2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肿瘤标本中47例表达Epo-R(78.3%),平均阳性细胞数(39±24)%;肿瘤组织中的MVD为25±9,与Epo-R呈正相关。Epo-R阳性患者的MVD明显高于Epo-R阴性患者(t=3.4252,P<0.01)。ER和PR的表达与Epo-R和MVD的表达均无明确的关系,而Her-2的表达与Epo-R和MVD的表达均明显相关。Epo-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均明显相关(均为P<0.001);MVD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与分期及肿块大小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患者高表达Epo-R,与MVD呈正相关性;Epo-R和MVD的表达与Her-2表达均有相关性,但与ER和PR的表达均无相关性。联合检测Epo-R和MVD的表达更有利于正确判断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
- 陆晔潘湘涛杨育生严敏顾凤华顾国健
- 关键词:乳腺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卵巢伯基特淋巴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女性卵巢的伯基特淋巴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女性卵巢的伯基特淋巴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C-myc基因FISH检测,并随访。结果肿瘤发生于双侧卵巢,并广泛累及子宫、大网膜、阑尾,患者于确诊后105天死亡。镜检:肿瘤细胞单一、中等大小,弥漫浸润,有数个小的嗜碱性核仁,胞浆量中等,嗜碱性,分裂象多见,并可见"星空"(Star-sky)现象。肿瘤细胞LCA、CD10、CD20、bcl-6阳性;Ki-67超过95%表达;CD5、CD23、bcl-2等均阴性;C-myc基因FISH检测有融合基因存在。结论发生于女性卵巢的伯基特淋巴瘤很少见,易发生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依靠免疫组化和C-myc基因FISH检测可确诊。
- 顾国建杨育生顾凤华程晓陈伟琴梁君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卵巢免疫组化
- 结外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结外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结外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肿瘤发生于肝脏、脾脏,于确诊4个月后死亡。镜检: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少,部分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Vimentin和LCA阳性;CD21、CD35、CD1a等均阴性。结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极为罕见,容易漏诊和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依靠免疫组化和电镜可确诊。
- 杨育生顾凤华顾国建程晓陈伟琴
- 关键词: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脾脏肝脏免疫组化
- 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DOG1和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方法检测50例GIST患者DOG1、CD117、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GIST患者DOG1、CD117、CD34阳性率分别为98%、90%、74%,DOG1阳性率明显高于CD117和CD34(均P<0.05)。结论 DOG1和CD117的联合应用在GIST的诊断中可以增加敏感性,但是DOG1和CD117表达与GIST的侵袭危险度无关。DOG1蛋白是一种较为敏感和特异的GIST辅助诊断抗体,对于明确诊断GIST有重要意义。
- 顾国建杨育生顾凤华程晓陈伟琴梁君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CD34蛋白
- 乳腺癌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乳腺癌患者的Epo-R的表达,同时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①41例MVD平均计数为(27.14±9.02),32例表达Epo-R(39.49±24.42%)。②MVD与Epo-R呈正相关(r=0.3657、t=2.5336、P<0.05),Epo-R阳性患者的MVD计数明显高于Epo-R阴性患者(t=3.4252,P<0.001)③MVD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分期及肿块大小无关。④E-po-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肿块大小均有密切的关系(均为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确关系(均为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高表达Epo-R,并与MVD呈正相关关系。Epo-R表达和MVD均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 陆晔潘湘涛杨育生严敏顾凤华顾国健
- 关键词: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