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艺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UpToDate~?数据库在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索使用基于临床问题和循证医学的 UpToDate~?数据库在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在某院全科医学科参加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 54 名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 2018 年 7 月 1 日-2019 年 6 月 30 日的 26 名 2018 级医师为对照组,2019 年 7 月 1 日-2020 年 6 月 30日的 28 名 2019 级医师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以 UpToDate~?数据库为指导的培训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包括选取典型实际案例、层层递进式检索、全人全周期健康管理的病例讨论模式,培训结束进行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医师的出科理论知识考核(86.79±6.86 vs 81.55±9.48)和临床实践考核(89.20±3.68 vs 72.60±3.38)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师的全科临床思维能力(89.29% vs 50.00%)、全科临床知识理解(67.86% vs 46.15%)、全科临床实践能力(71.43% vs 38.46%)及全科医学学习兴趣(75.00% vs 34.6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师的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92.86% vs 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于临床问题和循证医学的 UpToDate?数据库教学方法能提高医师的客观考核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及对全科医学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 杨艺吴晓芬
- 关键词:全科医师临床思维
- 缺血后适应对兔楔形心肌块缺血再灌注模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家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缺血再灌注模型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的影响,并探讨其维持电生理稳定的机制。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适应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适应组在建立好楔形心肌块模型稳定1h后,停止台氏液灌注45min,缺血再灌注组继续灌注台氏液2h;缺血后适应组复灌初期采用复灌10s、停灌10s方案,重复6次后,恢复台氏液灌注2h。记录心肌块内、外膜心肌细胞跨壁动作电位、跨壁心电图、有效不应期(ERP)等电生理参数以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实验结束后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去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NP-Cx43)。结果:①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适应组的室性心动过速(VT)诱发率分别为0、80%(8/10)、10%(1/10),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适应组的跨室壁离散度、ERP等电生理参数得到改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免疫荧光显示对照组心肌NP-Cx43分布量极少;缺血再灌注组NP-Cx43含量增加且多分布在心肌细胞端端连接处;缺血后适应组NP-Cx43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含量要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可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改善缝隙连接蛋白重构可能是其维持心脏电生理稳定的机制之一。
- 何炜张存泰白融全小庆阮磊王照华杨艺刘洋肖建明王冠严凤琴周倩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缺血后适应
- 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5RA和CD45RO的表达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60岁以上老年人外周静脉血,按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老年对照组(25例)和老年高血压组(19例),另收集2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成年对照组),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RA+和CD45RO+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析CD45RA和CD45RO抗原表达的相对关系。结果:老年对照组外周血CD45RA+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成年对照组显著降低,CD45RO+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成年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老年高血压组外周血CD45RO+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45RA+/CD45RO+的比值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5的表达变化提示T淋巴细胞的过度激活分化,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的发病。
- 操明周洪莲吕彩霞董璇吴晓芬李珊珊全小庆阮磊杨艺张存泰
- 关键词:高血压T淋巴细胞衰老
- 调节性T细胞在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FoxP3^+Treg)的表达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 50例EH患者与30例健康志愿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EH组(<50岁)、青年健康对照组、老年EH组(>60岁)和老年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的表达,ELISA检测致炎细胞因子IFN-γ,及Treg相关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_1的表达。结果青年EH组CD4^+CD25^(high)FoxP3^+Treg和IL-10水平较青年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老年组未见明显差异;青年和老年EH组IFN-γ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CD4^+CD25^(high)FoxP3^+Treg在EH中可能发挥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其在青年EH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可能较在老年EH患者中更大。
- 吕彩霞王金丽杨艺阮磊操明张存泰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调节性T细胞炎症反应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罹患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住院且符合要求的10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各52例。应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患者MCI的检出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房颤组患者的MMSE总分和MoCA总分均低于非房颤组[MMSE:(27.37±1.53)和(28.33±1.01)分;MoCA:(24.71±1.54)和(26.29±1.63)分];MCI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MMSE:38.5%和7.7%;MoCA:61.5%和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MoCA量表评估7个分认知域,显示房颤组患者的定向能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均低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oCA量表阳性定义为MCI患者,选取对MMSE量表和MoCA量表评估MCI均有影响的5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受教育年限是MCI的保护因素,而房颤、高龄、高血压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房颤是更强的危险因素(OR=3.163,95%CI 1.190~8.406;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MCI检出率显著增高,其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定向能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房颤、年龄、高血压对MCI有影响,通过有效管理房颤等危险因素,可以对MCI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 杨艺王芳张存泰
- 关键词: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 缺血后适应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能否减轻老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比较缺血后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在成年和老龄大鼠之间有无差别。方法32只雄性F344大鼠分为成年(6~8月龄)和老龄(20~22月龄)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8只)和缺血后适应(IPost)组(缺血30min,给予4轮10s再通/10s缺血后再灌注2h,8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电图,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再灌注2h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结果再灌注2h时,成年IPost组MAP和RPP均高于I/R组(P<0.05),而老龄IPost组与I/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初30min内,成年IPost组和I/R组心律失常评分分别为1分和3.5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龄IPost组和I/R组心律失常评分分别为2分和3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和老龄IPost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分别减少52%和44%(均P<0.05)。成年和老龄IPost组CK和LDH浓度较I/R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能缩小老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酶释放,且其程度与成年大鼠相似;同时缺血后适应能改善成年大鼠心肌顿抑、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但此作用在老龄大鼠未观察到。
- 杨艺张存泰李彩萍全小庆阮磊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
- 起搏器植入的老年患者不同起搏模式微伏级T波电交替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情况,研究不同起搏模式对T波电交替的影响。方法入选33例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通过12导长程心电监测记录24h心电图,通过时域分析法分析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情况。结果33例患者中16例记录到微伏级T波电交替,其中心室起搏8例,心房起搏3例,心房心室同时起搏2例,未起搏3例。在心室起搏模式下T波电交替的阳性率为44.4%,心房起搏模式下T波电交替的阳性率为30.0%(P=0.033)。心室起搏模式和心房起搏模式下T波电交替的交替值分别为(132±85)“V和(25±8)”V(P=0.002),心室起搏模式和心房起搏模式下出现T波电交替的平均导联数为(5.54-2.9)个和(1.0±0.0)个(P=0.020)。结论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心室起搏模式下T波电交替发生率和交替值高于心房起搏模式,心室起搏可能增加老年人心肌细胞电不稳定性。
- 阮磊姚济华张存泰全小庆吴晓芬操明程冕杨艺
- 关键词:心脏电生理学
- 大鼠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增龄性变化对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大鼠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增龄性改变及增龄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的原因。方法随机取3~6月龄(幼年组)、9~12月龄(青年组)、18~21月龄(中年组)及24~26月龄(老年组)F344健康雄性大鼠,通过监测其肢体导联心电图,记录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各组心室肌分别用苏木素伊红、马森三色复合染色,运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总Cx43(Total—Cx43)及去磷酸化Cx43(NP—Cx43)分布及量的改变。结果老年组16只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12只),高于其他3组(均P〈O.05),其心室肌细胞肥大,排列稀疏、错乱,结缔组织增生。Total—Cx43表达量随增龄依次减少,各组与幼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分布由端端整齐排列渐趋杂乱。中年组大鼠NP—Cx43表达较幼年及老年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老年组大鼠易发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其心室肌重构,细胞及其端端缝隙连接蛋白排列紊乱,Total—Cx43表达量降低,NP—Cx43表达量增加有关。
- 王杏芬张存泰徐仁德阮磊全小庆操明童雪影杨艺
- 关键词:心室连接蛋白类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