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芬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民事纠纷有关精神障碍鉴定100例分析
- 2008年
- 杨雅芬张连舫
- 关键词:精神障碍者民事纠纷精神科门诊精神医学鉴定行政主管部门
-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门诊识别状况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现状。方法对144例出院诊断为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门诊识别率、主要症状及出入院诊断的符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裂样精神病是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主要发作形式;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门诊总识别率为68.1%;分裂样精神病门诊识别率最高为85.3%,旅途性精神病次之为33.3%,急性妄想发作最低为25%。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各种形式的妄想(92.8%)、情绪障碍(91.6%)及行为紊乱(54.3%)。结论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门诊总识别率较为满意,但旅途性精神病及急性妄想发作的门诊识别率有待提高。
- 杨雅芬王继丰
- 关键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120例临床对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究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6周末,两组患者HAMA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6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91.7%,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西酞普兰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杨雅芬吴迎春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广泛性焦虑障碍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评估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社区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予以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综合征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自知力问卷(SAI),分别于治疗前,12周,38周末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研究组的PANSS总分,MRSS总分及SDSS总分值均下降,低于对照组,SAI总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
- 吴迎春李俊英赵业华杨雅芬张铁谢春梅卢绍龙高婷婷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符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第1、3、6个月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定疗效并相应检测患者体重指数(BMI)、血压、腰围、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后与各基线期PANSS和CGI-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齐拉西酮组,入组时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人数分别为6例(9.68%)和7例(11.29%),改变不显著;利培酮组分别为5例(8.33%)和8例(13.33%),其中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同时存在患者代谢异常的改变,但齐拉西酮组患者影响轻微。
- 吴迎春卢邵龙张铁赵业华杨雅芬刘淼
- 关键词:齐拉西酮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
- 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合并小剂量喹硫平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1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给予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喹硫平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系统治疗,疗程均为6周。入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疼痛量表(MOSPM)评定疗效,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HAMD及MOSPM评分在第1周末即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HAMD及MOSPM评分在第2周末才有显著性降低(P<0.05)。在治疗后的第6周末,研究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抗疼痛临床治疗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西酞普兰系统治疗相比,疗效肯定,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吴迎春杨雅芬赵业华卢绍龙
- 关键词:喹硫平西酞普兰躯体形式疼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