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倩
- 作品数:31 被引量:236H指数:9
- 供职机构: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新生儿和婴儿的短音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稳态反应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建立听力正常婴儿短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pip ABR)和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反应阈的正常参考值,研究其听觉发育的生物学规律,并比较两种听力检测技术的频率特性。方法选取0—6月龄听力正常婴儿80例(160耳),按月龄分为四组:新生儿组、42d组、3月龄组和6月龄组,每组20例(40耳),男女例数均等,分别记录其短声ABR的潜伏期及在0.25、0.5、1、2、4、8kHz频率范围内tone—pipABR和ASSR的反应阈。结果在70dB正常听力级短声刺激下,短声ABRⅠ、Ⅲ、V波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随月龄增加逐渐缩短,波Ⅰ于42d前、波Ⅲ于3个月前发育变化显著。tone—pipABR波形与短声ABR相似,Ⅰ、Ⅲ、Ⅴ波潜伏期随频率增加逐渐缩短,波形分化逐渐清晰。不同频率、不同月龄tone—pip ABR和ASSR反应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0.25kHz外,其余频率tone—pip ABR反应阈均低于ASSR。不同月龄tone—pip ABR和ASSR听力曲线形状相似。结论0—6月正常婴儿tone—pip ABR的潜伏期和波间期随月龄增加逐渐缩短,而反应阈无明显变化。tone—pip ABR和ASSR均有稳定的频率特异性,tone—pip ABR反应阈低于ASSR,可能更接近主观纯音听阈。
- 林倩李兴启相丽丽李应会李慧聂文英戚以胜汪翼
- 关键词:听觉脑干听觉婴儿
- 视听功能整合效应同步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应用视听同步诱发电位技术探索成年人视听神经功能整合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分别于视听同步诱发电位的同步程序下,同步测试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BR),以及同步程序下单独记录ABR,对10名正常成人(20眼和20耳)进行检测并比较:①同步程序下同步测试ABR与同步程序下单独记录ABR的变化;②不同声音刺激强度时同步程序下的FVEP变化特点。结果①同步程序下同步测试ABR与同步程序下单独记录ABR比较,70dB nHL短声刺激时,前者波Ⅴ潜伏期、Ⅰ-Ⅴ、Ⅲ-Ⅴ波间期较后者延长(P<0.05);但短声刺激强度为30、50dB nHL时,ABR各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声音刺激强度时同步程序下FVEP N1、P1、N2波潜伏期,N1-P1、P1-N2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视听信号整合输入过程中,视听信号进入大脑是有序性:存在视觉信号对听觉信号的时间指导性(影响潜伏期),以期达到信息内环境的稳定性。
- 聂文英吴汉荣戚以胜林倩相丽丽蒙衡
- 关键词:听觉视觉诱发电位
- 济南市两病筛查与听力筛查同步管理模式实施探讨
- 目的:济南市自1996年开始在全市推开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自200 1年起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起步,采用了听力筛查管理纳入两病筛查同步管理的模式,经两年运转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本文对两病筛查与听力筛查同步管理模式实施进行探讨...
- 邹卉刘玉俊聂文英卜晓萍林倩
- 关键词:同步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
- 文献传递
- 济南市部分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7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对济南市部分新生儿同步进行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了解新生儿耳聋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的意义.方法 2013年3月至12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3 288名新生儿接受了听力和耳聋基因同步筛查.初筛时,母婴同室的新生儿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新生儿则采用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筛查.采集新生儿的足跟血2滴,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4个耳聋基因共9个突变位点[GJB2(235delC、35delG、299delAT、176del16),SLC26A4(IVS7-2A>G、2168A> G),GJB3 (538C >T),12SrRNA(1555A>G、1494C> T)]进行检测.对于听力筛查未通过或者耳聋基因携带者均在3个月内进行常规听力学诊断.结果 3 288例新生儿中有363例未通过听力初筛,其中携带有耳聋基因突变者36例(9.91%);2 925例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携带耳聋基因突变者113例(3.86%);听力筛查通过组与未通过组的耳聋基因携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 =0.000).总体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4.53%(149/3 288),其中GJB2纯合突变2例,复合杂合1例,杂合88例,共91例,携带率为2.76%;SLC26A4杂合突变40例,携带率为1.22%;GJB3杂合突变9例,携带率为0.27%;线粒体12SrRNA均质突变6例,异质性突变1例,共7例,携带率为0.21%;GJB2合并SLC26A4突变共2例,携带率为0.06%.142例耳聋基因杂合携带者进行听力随访.3个月内最终确诊听力损失7例.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筛查相结合,两者相互补充对照,有可能尽早发现听力损失患儿,尤其是迟发性听力损失患儿。
- 相丽丽林倩聂文英侯茜李慧李应会刘心洁
- 关键词:听觉丧失听力检查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 146例永久性性听力损失患儿聋病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 目的 通过对146例永久性听力损失儿童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山东地区永久性听力损失患儿中GJB2、SLC26A4和mtDNA A1555G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转诊至本中心、经...
- 林倩聂文英相丽丽李应会李慧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听视同步筛查的临床模式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索新生儿听力、眼病同步筛查的可行性和临床模式;了解新生儿听力下降及眼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在母婴同室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采用两阶段筛查技术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同步进行新生儿眼病筛查。听力复筛未通过者,生后3个月进入诊断程序并进行跟踪随访和定期的听力学评估;眼病筛查疑似病例及时转诊到专业眼科进一步确诊。结果自2002年10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共出生16 800例新生儿,对其中的15 398例(91.7%)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眼病同步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在同步筛查儿中的检出率:双耳0.312%(48/15 398),单耳0.227%(35/15 398);有4例单耳或双耳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伴发眼病或眼部阳性体征:1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双)、听神经病伴双眼先天性完全性白内障,1例轻度感音神经性聋(双)伴发左眼永存瞳孔膜,1例轻度感音神经性聋(双)伴双眼底静脉扩张,1例右耳轻度感音神经性聋伴双眼永存玻璃体动脉。在15 398例统计取样的新生儿中,共检出先天性眼病或眼部阳性体征13种2211例。结论新生儿期听力损失和眼病或眼部阳性体征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新生儿听视同步筛查在听力下降以及眼病监测和防治中是可行的,亦是有效的。
- 聂文英吴汉荣戚以胜林倩张敏侯茜宫露霞李慧李应会董砚儒郭玉銮施锦娜尹素莹李平余张文华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下降眼病先天性
- 354例NICU患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分析
-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听力筛查模式及容易导致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
方法:运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
- 李应会张敏聂文英林倩戚以胜
- 关键词:听力筛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听力损失
- 文献传递
- 353例NICU患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听力筛查模式及容易导致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方法运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ABR)对353例(706耳)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进行初步听力筛查,随机抽样109例(218耳)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高危因素对筛查结果的影响。结果筛查NICU患儿353例(706耳),初筛未通过184例(281耳),初筛阳性率39.8%(281/706);筛查正常新生儿组109例(218耳),初筛未通过23例(27耳),初筛阳性率为12.4%(27/218),两组初筛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NICU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阳性率远高于正常新生儿。NICU新生儿不同疾病的初筛阳性率分别为:新生儿窒息46.4%,新生儿肺炎45.9%,高胆红素血症38.8%,早产儿38.1%,足月小样儿35.0%,其他34.0%。结论应用AABR技术进行听力筛查是可行的。在NICU中普及听力筛查,并对这些患儿随访、复筛,及时发现其听力损失,是提高新生儿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 李应会张敏侯茜相丽丽聂文英林倩戚以胜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听力损失
-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其随访结果分析
- 目的研究先天性听力损失在母婴同室(well-baby nutsery,WBN)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的发生率以及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探讨较为科学而...
- 林倩聂文英相丽丽李应会李慧戚以胜
- 关键词:先天性听力损失耳声发射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GJB2基因的突变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确诊的听力损失与GJB2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耳声发射及听觉诱发电位等方法确诊先天性双耳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患儿2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GJB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50名听力正常人群作对照组。结果3例患儿的基因型为235delC/235delC,占15%;1例为235delC/299300delAT;1例为235delC/605ins46,605ins46是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发现的新突变;1例为235delC等位基因携带者。即在所分析的患儿中,5例与GJB2基因突变有关,占25%。235delC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为1%,患儿组为22.5%(P<0.01)。此外,在耳聋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尚存在V27I,V37I、E114G、T123N等多态性改变。结论GJB2基因突变是引起听力损失发生的重要因素;235delC是GJB2基因的主要致病突变位点,同时存在特殊类型的新突变以及较多形式的多态性。
- 史桂芝宫露霞聂文英林倩相丽丽徐小虎戚以胜
- 关键词:听力损失综合征新生儿等位基因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