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四新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委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震颤
  • 5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震颤
  • 5篇帕金森
  • 5篇帕金森病
  • 4篇基因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易患性
  • 2篇单胺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多巴胺D2
  • 2篇遗传易患性
  • 2篇基因多态性
  • 1篇单胺类
  • 1篇单胺类神经递...
  • 1篇单胺氧化酶
  • 1篇单胺氧化酶A
  • 1篇递质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柳四新
  • 9篇唐北沙
  • 7篇严新翔
  • 4篇金丽娟
  • 4篇江泓
  • 4篇杨期明
  • 3篇杨晓苏
  • 3篇沈璐
  • 2篇庞英华
  • 2篇梁静慧
  • 2篇陈涛
  • 2篇李昌琪
  • 1篇许宏伟
  • 1篇杨启明
  • 1篇欧阳珊
  • 1篇黄赣湘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3篇2002
  • 8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古丁对MPTPPD小鼠纹状体NOS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为观察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 ,研究尼古丁在PD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建立C5 7BL小鼠PD模型 ,分别应用比色分析、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PTP和尼古丁对C5 7BL小鼠纹状体NOS活性 ,多巴胺 (DA)、二羟基苯乙酸 (DOPAC)、高香草酸 (HVA)水平及酪氨酸羟化酶 (TH)、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组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尼古丁能明显抑制MPTP引起的NOS活性增加 (每mg蛋白质分别为 15 .6 3IU± 1.5IU和 13.0 9IU± 0 .89IU ,P <0 .0 1)及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 (分别为 6 8.6 1± 3.84和 39.2 6± 2 .6 4,P <0 .0 1) ,并能明显减轻MPTP引起的小鼠纹状体DA(每g脑组织中分别为 0 .73μg± 0 .2 8μg和 1.4 0 μg± 0 .19μg ,P <0 .0 1)、DOPAC(每g脑组织中分别为 0 .4 1μg± 0 .13μg和 0 .90 μg± 0 .0 9μg ,P <0 .0 1)、HVA(分别为0 .31μg± 0 .0 7μg和 0 .4 7μg± 0 .19μg ,P <0 .0 1)的降低及TH阳性神经纤维的损害。因此认为 ,尼古丁可能通过抑制nNOS的活性而对MPTP的神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陈涛唐北沙单桂珍庞英华严新翔柳四新李昌琪梁静慧许宏伟
关键词:尼古丁纹状体NOS活性帕金森病神经毒性
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特发性震颤 (ET)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80例 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0例 ET中男 5 0例 ,女 30例 ,发病年龄 3~ 70岁 ,平均 34.6± 16 .3岁 ,病程 6个月~ 6 0年 ,平均 14.2± 9.9年。45例 (5 6 .3% )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症状的姿势性震颤 ,累及部位依次为手 (92 .5 % )、咽喉部 (2 1.3% )、头 (2 0 % )、下颏 (17.5 % )等。 17.5 %患者因震颤致日常生活困难。 34例饮酒患者中 ,91.2 %显示对酒精有反应性。 6 .3%患者并发帕金森病 (PD)。 6 1%患者小剂量心得安治疗有效。结论 本组 ET患者男多于女 ,发病年龄轻 ,呈单峰模式 ,临床表现为单症状姿势性震颤 ,部分病例可伴发PD,小剂量心得安治疗大多有效。
柳四新唐北沙刘罗坤严新翔杨期明杨晓苏金丽娟
关键词:特发性震颤
早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的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中国早发性帕金森病 (PD)患者 parkin基因第 3~ 7外显子是否存在缺失突变及其与该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集 33例早发性PD患者外周血液 ,提取DNA ,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parkin基因第 3~ 7外显子缺失突变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  33例早发性PD患者中发现 2例有第 7外显子缺失 ,1例有第 5、7外显子联合缺失 ,发生缺失突变患者起病年龄分别为 46、48、5 0岁 ,临床表现为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 ,但无异动症。第 3、4、6外显子未发现缺失突变。结论 中国早发性PD患者中存在 parkin基因第 5、7外显子缺失突变改变。
柳四新唐北沙严新翔沈璐江泓杨期明欧阳珊
关键词:早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分析
烟碱对帕金森病小鼠保护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 (PD)模型小鼠自主行为及脑纹状体中多巴胺 (DA)代谢的变化 ,研究烟碱在PD中的作用。 方法 用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建立C5 7BL小鼠PD模型 ,分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PTP和烟碱对C5 7BL小鼠纹状体DA、二羟基苯乙酸 (3,4 dihydroxyphenlaceticacid ,DOPAC)、高香草酸 (hemovanillicacid ,HVA)水平及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的影响。 结果 注射MPTP后 ,小鼠自主行为减少 ,自主行为计数为 44 86± 8 5 1,烟碱能抑制这一作用 ,MPTP +烟碱组自主行为计数为 5 7 2 8± 3 2 7(P <0 0 1) ,并能明显减轻MPTP引起的小鼠纹状体DA〔分别为 (0 73± 0 2 8) μg/g、(1 40± 0 19) μg/g ,P <0 0 1〕、DOPAC〔分别为(0 41± 0 13) μg/g、(0 90± 0 0 9) μg/g ,P <0 0 1〕、HVA〔分别为 (0 31± 0 0 7) μg/g、(0 47± 0 19) μg/g ,P<0 0 1〕的降低及TH阳性神经元的损害 ,TH阳性神经元计数分别为 2 0 0 4± 2 14和 35 75± 3 0 1,P <0 0 1。 结论 烟碱对PD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陈涛唐北沙庞英华柳四新梁静慧李昌琪严新翔赵靖平
关键词:烟碱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2001年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分为多种亚型。近年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其中家族性帕金森病的疾病基因已分别定位于5个不同位点。本文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柳四新
关键词:帕金森病分子遗传学疾病基因
原发性震颤伴发帕金森病五例
2001年
柳四新唐北沙刘罗坤金丽娟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并发症
脊髓小脑变性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分析
2001年
杨期明唐北沙严新翔江泓沈璐柳四新
关键词:脊髓小脑变性脑脊液单胺神经递质
多巴胺D2、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震颤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柳四新唐北沙黄赣湘严新翔刘罗坤沈璐江泓杨期明杨晓苏金丽娟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多巴胺D3受体原发性震颤遗传易患性
多巴胺D_2受体遗传多态与原发性震颤的易患性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多巴胺D2 受体基因多态与ET遗传易患者。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首次检测 80例无血缘相关的ET患者与 10 0例正常对照DRD2 基因TaqⅠ基因突变 ,比较essentialtremor(ET)与正常对照之间的多态性频率的差异。结果 DRD2 基因TaqⅠA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ET组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 DRD2 基因TaqⅠA多态性可能与ET的遗传易患性无关 。
黄赣湘柳四新唐北沙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多态性易患性
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柳四新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