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晓龙

作品数:112 被引量:654H指数:13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电子电信
  • 14篇兵器科学与技...
  • 9篇军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理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3篇集群
  • 35篇无人机
  • 28篇航空
  • 10篇构型
  • 8篇空战
  • 8篇飞行
  • 5篇智能体
  • 5篇雷达
  • 5篇攻击区
  • 5篇航迹
  • 5篇反隐身
  • 4篇通信
  • 4篇群算法
  • 4篇子群
  • 4篇粒子群
  • 4篇模糊控制
  • 4篇目标检测
  • 4篇多智能
  • 4篇多智能体
  • 4篇分布式

机构

  • 112篇空军工程大学
  • 7篇中国舰船研究...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军事科学院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西安邮电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西京学院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通信网络技术...
  • 1篇公安消防部队...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2篇梁晓龙
  • 50篇张佳强
  • 14篇李哲
  • 13篇冯金富
  • 13篇任宝祥
  • 12篇王宁
  • 12篇胡利平
  • 10篇齐铎
  • 10篇朱磊
  • 9篇柏鹏
  • 7篇刘安
  • 6篇杨源
  • 6篇刘苹妮
  • 6篇孙强
  • 6篇彭志专
  • 5篇杨啸天
  • 5篇尹忠海
  • 5篇王维佳
  • 5篇陶浩
  • 4篇龚俊斌

传媒

  • 15篇火力与指挥控...
  • 11篇空军工程大学...
  • 7篇系统工程与电...
  • 6篇计算机仿真
  • 6篇电光与控制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4篇飞行力学
  • 4篇中国舰船研究
  • 4篇空军工程大学...
  • 3篇系统仿真学报
  • 3篇控制与决策
  • 2篇科技导报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兵工学报
  • 2篇航空学报
  • 2篇现代雷达
  • 2篇弹箭与制导学...
  • 2篇国防科技
  • 2篇中国自动化学...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16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13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航空集群编队队形空间对准控制方法
提出一种航空集群编队队形空间对准控制方法,该方法确定航空集群编队组织架构,利用基准机选择算法进行航空集群编队分层对准。航空集群编队由若干梯队构成,梯队由若干中队构成,中队有长机和若干僚机构成;梯队长机按航线飞行,梯队长机...
李哲王瑾任宝祥梁晓龙齐铎
基于事件驱动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建模被引量:5
2015年
讨论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事件驱动特性,针对目前基于框架事件模型没有充分考虑事件生命周期和事件融合的缺陷,为保证事件响应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提出了事件的多元组表示方法.多元组包含事件的类型、观察者、发生对象、发生或产生的时间和地点、描述的变量属性、可信度值等要素,通过基于事件机制的无人机编队控制仿真,验证了相关定义与方法的有效性.
尹忠海张凯成杜华桦周拥军梁晓龙孙强
关键词:编队控制
无人机单目视觉AOA三维定位方法被引量:6
2020年
针对目前无人机单目视觉定位研究中对先验背景信息依赖性强、环境变化导致精度波动等问题,提出基于到达角(AOA)的无人机分时异地单目视觉三维定位方法,无人机搭载单目CCD相机依次飞行至目标周围多个位置进行目标成像和数据采集,并基于AOA原理完成对目标三维坐标的估计。建立单目视觉和AOA三维定位量测模型,依次采用二维伪线性估计和三维加权最小二乘算法与非等角分布的量测点进行AOA三维定位并设计任务流程,通过算法仿真与实验,在无环境与先验信息的条件下实现对目标的三维定位,验证方法有效性。
熊航杨任农梁晓龙侯岳奇王维佳
关键词:无人机单目视觉加权最小二乘
大规模无人系统集群智能控制方法综述被引量:72
2015年
围绕大规模无人系统的集群智能控制问题,阐述了集群智能对于大规模无人系统控制的意义,综述了各类集群智能控制方法的基本思想及相关研究工作。基于局部规则的控制方法是集群智能涌现控制的基础方法,其重点在于集群内部局部规则的设计与描述;软控制方法在不破坏系统局部规则的基础上,在群中加入可控个体实现外部控制干预以达到控制集群智能涌现的目的;领航控制方法是利用群中富有信息个体或者智能发达个体的引导作用实现集群智能涌现控制的;人工势场控制法用势函数来描述集群内部相互作用及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设计合理的势函数实现对集群系统的控制。最后指出各种控制方法的应用趋势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梁晓龙孙强尹忠海王亚利刘苹妮
关键词:势函数
利用改进的二进制狼群算法求解多维背包问题被引量:17
2015年
狼群算法启发于狼群群体生存智慧,已被用于复杂函数寻优和0-1普通背包问题求解。针对多维背包问题特点,设计了试探装载式的修复机制有效修复和改进人工狼群中的不可行解,改进了传统基于大惩罚参数的目标函数,减小了由于惩罚参数过大而导致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风险;并受狼群的繁衍方式的启发,在二进制狼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求解多维背包问题的改进二进制狼群算法(improve binary wolf pack algorithm,IBWPA)。通过求解19组不同规模的典型多维背包算例和与其他算法的对比分析,例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计算稳定性。
吴虎胜张凤鸣战仁军李浩梁晓龙
关键词:进化计算群体智能组合优化多维背包问题
新型航空集群编队飞行空间对准控制方法
2020年
航空集群编队飞行是实现航空集群能力涌现的必要条件。对于飞行器较多的航空集群编队,若采用传统长僚机跟随方式,当僚机数量较多时,一旦僚机出现位置偏差,则容易与周边僚机发生碰撞,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提出一种航空集群大编队飞行空间对准控制方法,通过分层式对准方法和基于距离的基准机选择算法,构建航空集群编队两级组织架构,并采用一致性控制协议对集群编队飞行进行了仿真验证,实现了航空集群大编队飞行整体队形严整和稳定。
任宝祥王瑾王瑾梁晓龙李哲褚鹏梁晓龙
基于固定时间一致性的无人机集群构型变换被引量:13
2018年
针对无人机集群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构型变换的情况,研究了具有一阶积分特性的无人机集群构型变换固定时间一致性控制问题。基于一致性方法设计了编队控制协议,引入编队参考向量,并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了在通信拓扑连通条件下无人机集群系统能够实现固定时间一致性并完成期望构型变换。以四旋翼无人机为基础搭建实验验证系统,并进行二维飞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梁晓龙刘流何吕龙史振庆任宝祥
关键词:无人机一致性飞行验证
航空集群协同探测最优编队构型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研究航空集群协同探测问题,是集群作战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对集群探测最优构型的求解是难点问题。针对隐身飞机雷达波侧向、前向散射大的空间分布特点,基于双基雷达空间分集思想,建立集群协同探测模型,运用二进制狼群算法求得多种编队构型的最优值,将所得结果同传统的空间分割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证明,以最大探测面积为指标,不同构型中狼群算法所得结果均优于空间分割法,尤其是"1发2收"最优构型中,二进制狼群算法最优值达到空间分割法结果的1.6倍左右。
朱磊梁晓龙张佳强周蓉晖
关键词:构型
基于CPS的空中交通系统架构及能力涌现方法被引量:11
2016年
针对现行集中式空中交通系统架构下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服务、流量管理、交通管制功能割裂,融合不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PS的空中交通系统架构,引入了航空器群的运行概念,介绍了系统能力涌现的机制。该架构中每架航空器作为智能个体,在新型网络支撑下实现节点间交互与反馈、激励与响应,进行局部寻优,实现系统整体行为涌现,空中交通系统按能使用、按需服务。提出了系统涉及的自主4D航迹生成、规则提取、下一代网络等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给出了若干能力涌现度量参数,并且针对信息流量、时间开销这2个测度参数进行了具体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空中交通系统运行架构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梁晓龙张佳强祝捷刘苹妮
关键词:空中交通系统CPS
航空集群“1发2收”协同探测编队构型研究
2016年
航空集群协同探测问题是集群作战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对集群探测模型的建立和最优构型的确立是难点问题。针对航空集群协同探测编队构型问题,在隐身飞机RCS空间差异性较大的基础上,建立集群协同探测模型。基于空间分割法,对影响集群探测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接收机方位角和收-发雷达之间的基线距离,分别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集群中任一发射机、接收机都能形成一定的探测能力,在探测区域连通条件下,以最大探测面积为指标,将两部接收机部署在发射机正侧方附近,并且对称分布,基线距离约为4倍单机迎头探测距离时,探测面积达到雷达单独作用下的10倍以上。
朱磊梁晓龙张佳强刘苹妮
关键词:隐身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