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敏捷

作品数:72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地震局任务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9篇地震
  • 17篇震源
  • 15篇震源机制
  • 14篇地震活动
  • 12篇首都圈
  • 11篇震源机制解
  • 10篇震前
  • 9篇地震前
  • 9篇应力场
  • 7篇中等地震
  • 7篇首都圈地区
  • 7篇强地震
  • 7篇中强地震
  • 7篇构造应力
  • 6篇地震带
  • 6篇强震
  • 5篇断层
  • 5篇矩张量
  • 5篇构造应力场
  • 4篇地壳

机构

  • 69篇北京市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广东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加州大学
  • 2篇西澳大学
  • 2篇麦考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72篇武敏捷
  • 38篇林向东
  • 35篇武安绪
  • 31篇岳晓媛
  • 29篇李红
  • 17篇朱红彬
  • 16篇徐平
  • 13篇赵桂儒
  • 13篇李腊月
  • 8篇邢成起
  • 5篇岳小媛
  • 5篇王丽红
  • 5篇钟世军
  • 4篇葛洪魁
  • 4篇孙海霞
  • 4篇李菊珍
  • 4篇兰从欣
  • 4篇王同利
  • 3篇侯丽娟
  • 3篇冯刚

传媒

  • 14篇国际地震动态
  • 13篇地震地磁观测...
  • 5篇地震
  • 5篇中国地震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 1篇2006年纪...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6
  • 2篇200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汾渭地震带中北部中强地震前的中等地震异常平静
2012年
汾渭地震带中北部白2004年6月开始出现长达5年的3.5级以上地震平静,平静被2009年原平4.2级地震打破后,又相继发生2010年大同4.6级和阳曲4.6级等地震,此后处于相对平静状态。目前这种平静表示危险解除还是蕴藏更大危险,是判定该地区未来地震趋势亟待解决的问题。
朱红彬岳晓媛武敏捷李红林向东
关键词:地震平静汾渭地震带地震异常中北部地震趋势
首都圈中强震前波速比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选用首都圈测震台网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首都圈地区2002~2014年小震波速比值,系统分析首都圈地区2002年以来中强地震前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中强震孕震过程的前兆信息。为了保证多台波速比计算结果的精度及可靠性,对其计算条件进行了合理限制。计算结果表明,首都圈中强地震发生前,出现了多次波速比低值异常,在震源区附近存在显著的波速比低值异常区,发震地点多为异常区的边缘。
岳晓媛武安绪冯刚武敏捷李红李腊月
关键词:波速比首都圈地区
2012年河北唐山M_S4.8地震前首都圈东部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采用近震源Brune模式,采用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提供的地震波形资料,测定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首都圈东部85次ML≥2.0地震的视应力,分析了2012年4月28日河北唐山MS4.8地震前动力学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震源参数的标度关系。结果如下:1视应力时序变化显示,唐山MS4.8地震前首都圈东部视应力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变化过程;2视应力空间分布显示,唐山MS4.8地震前,首都圈东部视应力在震源区出现了相对高值集中区。
岳晓媛武安绪冯刚武敏捷李红
基于HHT倒谱计算结果与群子统计定量模拟的爆破识别
<正>各类地震动都是瞬间发生的事件,爆发时都会释放出巨大能量,部分能量从震源辐射出,以地震波的传播方式被不同震中距上的测震仪所记录。实践证明,利用测震技术和资料开展爆炸地震监测和识别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之一,因此,自2...
武安绪岳小媛武敏捷林向东李腊月李红
文献传递
唐山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时空演化特征
2023年
1研究背景。陈颙(1978)通过对一些强震震例的分析研究发现,强震前震源机制趋于一致的现象时有发生,提出震源机制一致性可作为描述地震活动性的一个新参数,用来确定区域内地震的危险性。国内外学者在震源区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对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与区域内地震危险性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如:付虹等(2011)研究滇中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结果表明强震发生在中小地震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低值分布区内或其边缘附近;张致伟等(2015)基于汶川和芦山地震序列余震震源机制解,通过研究应力张量方差时空变化与强余震活动的关系,发现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对强余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武敏捷林向东武安绪岳晓媛赵桂儒钟世军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利用具有“颗粒语言”的沙层应变记录综合解译地震信息
<正>沙层应变记录是一类新型、独特的观测资料,其测量原理基于介质颗粒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地壳颗粒的准应力-应变特性,其观测量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在地震预测中已初步应用,具有独特的演化特征及"颗粒"性前兆意义:
武安绪岳小媛林向东武敏捷李红李腊月
文献传递
首都圈地区Pb震相典型特征与康拉德界面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Pb震相是近震震相中的一个重要震相.关于Pb震相典型特征的总结和分析,对指导区域台网工作人员如何识别该震相,丰富台网观测报告震相产出,提高地震定位精度和确定康拉德界面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识别困难,国内很少有系统进行有关Pb震相的识别和研究工作.本研究采用首都圈地区高密度台网2009-2015年记录到的369个ML≥2.5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重新分析震相并识别出1153条Pb震相.基于震相资料,利用时频分析、多项式拟合、射线分析、最小二乘法、联合反演、理论走时计算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得出:在首都圈及邻区,在肉眼可识别时频域内的特征来看,通常容易识别的Pb的振幅或频率高频部分相对比初至Pn和Pg大或高,也有振幅变小或者频率变化不明显的情况,这可能与震源机制、台站方位、场地响应、仪器类型等方面有关.时频分析、功率谱密度和肉眼识别分析的结果表明,P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相对低频部分,Pn,Pb,Pg,PmP四种震相(本研究以后提到的震相顺序只考虑这四种震相)有很强的共性,区别在于传播路径上的不同,频率或观测记录周期上的小幅度差别.在Pg作为初至波时,Pb震相的低频主频部分与Pg震相的低频主频部分带宽差不多(受到包含Pg震相的影响),但是高频主频部分频率更高,Pb到时在Pg之后,PmP之前.Pn作为初至波时,Pn震相低频主频部分带宽比Pb宽,但是Pb高频主频部分频率相对更高,Pb在Pn之后,在Pg之前.鉴于震源深度对Pb到时顺序的影响,及其在定位结果中精确度最差的情况,在震中距约在80~140km范围内时,得考虑区域地壳厚度横向不均匀、震中距、震源深度等情况并结合波形特征,来判定Pb是否为初至震相.Pb震相在康拉德界面的平均传播速度约为7.0km·s^-1,康拉德界面平均深度约为23km.Pb射线的分布情况直接证明
林向东袁怀玉李稳李稳杨选牟磊育赵桂儒孙海霞侯丽娟武敏捷
关键词:联合反演
近场全波形反演:芦山7.0级地震及余震矩张量解被引量:37
2013年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7.0级地震.该地震是自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最强地震,截至5月5日,四川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了52个(ML≥4.0)余震.我们搜集了信噪比相对较高的宽频带数据,根据已有的三个分别适合于四川盆地和龙门山断裂东南地区、西南山区、西北山区速度模型,利用TDMT_INVC方法计算矩张量,获得了芦山主震及其16个余震的高质量矩张量解;根据P轴、B轴和T轴的倾角对主震及余震的断层类型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震级为Mw6.46(矩震级),地震矩为0.61×1019 Nm,震源深度为13km,震源机制类型为逆断层.芦山余震类型简单,主要为逆冲型;芦山地震序列震中分布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端的彭县—灌县断裂上,本研究获得的主震和余震的震源机制主要为逆冲型,这表明了龙门山断裂西南端主要为逆冲特征.芦山地震震源性质与汶川地震相近,发震间隔时间短,且均发生于同一构造单元内,表明了该地震与汶川地震可能有密切关系.
林向东葛洪魁徐平Douglas Dreger苏金蓉王宝善武敏捷
关键词:余震矩张量龙门山断裂
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_t在华北构造区地震带中的应用
2015年
考虑到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对首都圈地区的重要影响,采用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方法,分析跟踪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状态,研究Rt值在中强地震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当Rt大于阈值时,地震活动状态比较稳定,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反之,当Rt小于阈值时,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岳晓媛武安绪武敏捷李红林向东
关键词:地震带中强地震
晋冀蒙交界中强地震前的中等地震平静-活跃-平静演化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研究晋冀蒙交界地区1484年以来18个(组)中强地震前的中等地震活动,概括为"长期平静—打破平静—主震"和"长期平静—打破平静—再度平静—主震"两种主要演化模式.认为:1)时间上,出现中等地震长期平静、打破平静以及再度平静现象是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重要前兆特征,打破长期平静后1年左右和再度平静后2~3年发生主震的可能性较大;2)空间上,打破平静的中等地震对未来主震的发生地点有指示意义,未来主震发生在其周围150km内或者中等地震集中分布区附近的可能性较大;3)强度上,出现具有上述两种模式典型特征的异常,尤其以4.5级以上地震打破平静时,发生5.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朱红彬李红武敏捷岳晓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