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雯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单胞菌
  • 3篇铜绿
  • 3篇铜绿假单胞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假单胞菌
  • 2篇舒巴坦
  • 2篇耐药
  • 1篇药物联合
  • 1篇用药
  • 1篇真菌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扩张
  • 1篇支气管扩张症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生物被膜
  • 1篇碳青霉烯
  • 1篇碳青霉烯类
  • 1篇头孢
  • 1篇头孢哌酮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李玉
  • 5篇汪雯
  • 4篇李陶
  • 2篇张帆
  • 1篇亓倩
  • 1篇顾腾振
  • 1篇李芳芳

传媒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比阿培南联合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比阿培南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PAE)和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药敏结果,探讨比阿培南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佳应用方法。方法常规培养分离PAE和ABA,K-B纸片法常规药敏,包括测定比阿培南联合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磷霉素联合药敏;采用棋盘法设计,测定上述联合对指定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指定ABA的比阿培南联合阿米卡星、舒巴坦的杀菌曲线。结果 33.3%PAE对比阿培南及阿米卡星不敏感,对舒巴坦不敏感率(耐药+中介/总数)达100.0%;ABA对比阿培南及阿米卡星的不敏感率达87.5%,对舒巴坦不敏感率为77.1%;PAE中,比阿培南与环丙沙星的协同率最低,与磷霉素的协同率最高;在ABA中,比阿培南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无协同作用,与舒巴坦的协同率最高;指定PAE及ABA各4株,经FIC指数测定,比阿培南与舒巴坦的协同作用均达100.0%;杀菌曲线再次提示比阿培南与舒巴坦联合为协同作用,但与阿米卡星联合为无关。结论比阿培南体外联合舒巴坦抗PAE及ABA的协同作用最常见,与阿米卡星或环丙沙星联合多表现为无关作用,与以往主要基于敏感菌的联合用药结论不同。
汪雯李玉李陶顾腾振
关键词:比阿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联合用药
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舒巴坦或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应用舒巴坦或头孢哌酮等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的药敏影响。方法临床收集PA菌株,K-B法行单药药敏及联合药敏测定;MIC法测定比阿培南、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阿米卡星、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影响并计算联合用药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 K-B法单药药敏将120株PA分为敏感菌56株,多耐药菌株36株,泛耐药菌株13株,广耐药菌株15株;K-B联合药敏提示,与比阿培南联合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磷霉素、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与亚胺培南联合最有效的药物为磷霉素、舒巴坦、阿米卡星;但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出现拮抗;联合MIC法检测结果与K-B法结果相似,与亚胺培南、比阿培南联合最有效的依次均为磷霉素、阿米卡星、舒巴坦;但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出现拮抗。结论体外联合药敏发现,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磷霉素、舒巴坦或阿米卡星对PA感染协同率最高,但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有拮抗作用。
李陶李玉汪雯张帆顾腾振
关键词:碳青霉烯头孢哌酮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类型与侵袭力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类型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力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5种不同SCCmec类型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定量侵袭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2 h后,用Triton-X 100裂解细胞,收集并涂板培养细胞内细菌,计数细菌克隆形成单位.以细胞内细菌量与原始细菌量的比值作为衡量该菌株侵袭力的指标.结果 ①MSSA和MRSA整体侵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Ⅱ型SCCmec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率高于Ⅲ型、Ⅳ型和MSSA(P值分别为0.021、0.005、0.016).结论 SCCmec类型影响但不决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侵袭力.
李陶张帆李芳芳汪雯林冰钦李玉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侵袭力耐药基因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分析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并探索不同影像学类型的差异。方法选取从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于山东省2家三甲综合性医院收治、经高分辨率CT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成人患者313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及痰培养等,并比较不同影像学类型的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特发性(217例,69.3%)是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结核后(57例,18.2%)。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左肺下叶(219例,70.0%)。咳嗽(296例,94.6%)、咯痰(285例,91.1%)、咯血(127例,40.6%)及湿罗音(195例,62.3%)是支气管扩张症的特征表现。218例(69.6%)患者的肺功能异常,最常见的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36例,62.4%)。144例(46.0%)患者的痰培养阳性,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06例,73.6%)。囊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更易出现咯痰、呼吸困难、发热及乏力症状(P均<0.001)。结论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咳嗽、咯痰、咯血及固定湿罗音是支气管扩张症的特征表现,囊状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较严重。
亓倩汪雯李陶李玉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病因肺功能铜绿假单胞菌
真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真菌生物被膜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已经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产生生物被膜的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最为人们熟知,同时,非念珠菌属,如酵母菌类的新型隐孢子菌以及霉菌类的烟曲霉菌也可以引起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真菌生物被膜独特的生长过程,包括黏附、定植、增殖和播散,都有复杂的分子作用机制。强有力的抗真菌治疗仍然是对付真菌生物被膜的最有效的办法。
汪雯李玉
关键词:真菌生物被膜抗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