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云

作品数:16 被引量:104H指数:3
供职机构:廉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X线
  • 5篇成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MRI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脑病
  • 2篇胆管
  • 2篇影像
  • 2篇轻微型肝性脑...
  • 2篇螺旋CT
  • 2篇静息态
  • 2篇梗阻
  • 2篇肝性
  • 2篇肝性脑病
  • 2篇CT诊断
  • 1篇代谢

机构

  • 16篇廉江市人民医...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作者

  • 16篇滕云
  • 9篇马润梅
  • 2篇杨高雄
  • 2篇林明
  • 1篇陈玮
  • 1篇黄鹏
  • 1篇黄祖奕
  • 1篇刘永

传媒

  • 2篇包头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系统医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MPR、SSD)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X线平片检查有怀疑、临床体征明显或随访仍怀疑的急性外伤患者行MSCT扫描,通过工作站后处理得到MPR和SSD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以明确有否骨折。结果:59例显示有骨折,阳性率达71.95%(59/82)。其中肩关节3例,腕关节6例,骨盆8例,髋关节11例,膝关节20例,踝关节及足跗骨9例,眼眶、鼻骨各1例。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MPR、SSD)对隐匿性骨折是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手段。
滕云常进勇马润梅
关键词: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排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X线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患者真菌类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常规X线检查与多排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2例疑似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49例,经常规X线检查与多排螺旋CT分别检出44例、47例。49例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中经真菌培养,曲霉菌占40.82%;白色假丝酵母菌占34.69%;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2.24%;热带假丝酵母菌占8.16%;其他菌种占4.09%。多排螺旋CT对于空洞型病变的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X线检查(P<0.05)。常规X线检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81.63%、69.23%、79.03%和0.446,多排螺旋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91.84%、84.62%、90.32%和0.724,多排螺旋CT诊断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常规X线平片检查。结论:多排螺旋CT较常规X线检查在继发性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滕云吴阳志杨高雄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肺结核真菌感染X线平片
螺旋CT扫描后三维图像重建在急性颅内血肿患者应用价值
2009年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在急性颅内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双排螺旋全身CT扫描机对108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在图像重建工作站利用阈值选定并采用CT容积重建成像(VRT)对血肿进行三维重建,伪彩色技术处理后在三维空间定位后进行手术评估。对需手术治疗者,在术前评估,应用血肿三维空间定位,制订手术方案,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结果:全部病例三维重建后满意地显示出血肿的空间解剖关系。24例手术患者预后满意。结论:CT三维重建简化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立体、准确地显示血肿的空间解剖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滕云进勇常进勇马润梅
关键词:急性颅内血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及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结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肝硬化结节的MRI资料。结果31例肝硬化再生结节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18例合并肝细胞癌表现为T1WI等、高或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及高信号;5例在T1WI或T2WI上见假包膜,呈低信号;增强扫描17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13例见假包膜强化。结论肝硬化结节在MRI上能很好地与肝细胞癌鉴别。
常进勇马润梅滕云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核磁共振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81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MRI、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MRI检查与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对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结MRI检查阳性率与CT检查相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在钙化和椎间盘积气两种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检出率方面明显优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变形及硬膜囊受压等征象的检出率方面则是MRI优于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各自独立优势,合理的互补使用,从而减少误诊漏诊率。
刘永滕云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磁共振成像
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后扣带回与双侧海马间功能连接静息态功能MRI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本文采用静息态脑功能MRI影像技术研究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局部脑功能后扣带回与双侧海马间功能连接变化情况,为确诊轻微型肝性脑病发病和病理机制提供科学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来做健康检查的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静息态脑功能MRI影像技术观察病例组患者在静息态下后扣带回与双侧海马间功能连接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数字符号实验(DST)评分和数字连接实验-A(NCT-A)评分。结果病例组患者的NCT-A评分明显高于健康组,但DST评分明显低于健康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相比,病例组右侧海马与后扣带回无FC明显增强的脑区,却存在FC减弱的区域(P<0.05)。右侧海马与后扣带回之间的FC分数与DST评分呈正相关,右侧海马与后扣带回之间的FC分数与NCT-A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经过静息态功能MRI检查发现脑部有明显的脑损伤,后扣带回和双侧海马功能连接越强说明患者认知功能损伤越显著。
吴阳志滕云吴松珊
关键词:轻微型肝性脑病MRI
脑白质异常与慢性肾病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脑白质异常与慢性肾病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314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所有患者的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评分,结合患者的MRI影像结果,分析慢性肾病患者脑白质异常的发生率、持续代谢紊乱相关症状发生率、脑白质发生情况与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关系,以及脑白质异常对持续代谢紊乱相关症状与抑郁鉴别的临床价值。结果:CDK分期1~5期患者例数分别为55例、73例、69例、57例、60例,各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CDK分期1~5期患者出现有抑郁评分4分以上的分别有7(12.73%)、10(13.70%)、12(17.39%)、15(26.32%)、21(35.00%),各组间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CDK分期1~5期患者出现脑白质异常的分别有4(7.27%)、11(15.07%)、12(17.39%)、13(22.81%)、18(30.00%),各组间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CDK分期1~5期患者出现代谢紊乱的分别有2(3.64%)、4(5.48%)、11(15.94%)、19(33.33%)、18(30.00%),各组间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检测结果显示,抑郁状态与脑白质异常及代谢紊乱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纯性代谢紊乱与代谢紊乱合并抑郁的脑白质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白质病程度与代谢紊乱合并抑郁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肾病晚期(CDK4期和5期)患者高发抑郁和脑白质异常,并且脑白质异常与患者抑郁发生有显著正相关,对慢性肾病晚期有脑白质异常的患者应注意代谢紊乱症状下可能合并抑郁。
陈玮黄鹏滕云黄祖奕吴增富陈悄悄
关键词:慢性肾病脑白质异常代谢紊乱抑郁
磁共振成像在恶性胆道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恶性胆道梗阻性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所有患者均做MR检查,采用单次激发放射状自旋回波序列技术。其中胆囊癌2例,肝门转移癌7例,胆管癌43例,胰头癌11例。结果本组63例MR检查均一次成功,肝内外胆管显示率100%。MRI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2.1%,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7.3%。结论MR是一种无创性的有效检查手段,能清晰显示正常或异常的胰胆管结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提供十分有意义的诊断资料。
马润梅常进勇滕云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胰胆管成像磁共振成像
螺旋CT和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诊断研究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索螺旋CT和MRI检查对于肝内周围型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1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癌患者中选出66例,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进行螺旋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3.94%,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80.3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检查和MRI检查联合的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中,CT检查和MRI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中MRI的诊断准确性高,其在显示肿瘤大小、边界、胆管壁受累情况、门静脉受侵犯及癌栓情况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临床上可先进行CT检查,对于部分高度疑似IHPCC的患者可继续行MRI检查,明确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
林明滕云叶树珍
关键词:螺旋CTMRI诊断符合率
CT诊断在结肠病变上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CT诊断在结肠病变上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0年2月来廉江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25例,分为两组进行多种分析并进行探讨。结果 CT扫描后各种重建方法与病理诊断结肠病变具有一致性。结论多层螺旋CT是可靠的技术,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
滕云常进勇马润梅
关键词:结肠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