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武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稻曲病菌的侵染期及防治适期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对凤台县选出的2个籼稻品种AO11,AO12和2个粳稻品种AO15,AO16在各个生育期进行接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稻曲病菌自倒二叶开始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都有一定的侵染性,2个籼稻和2个粳稻四个生育期的病穗率的差异不是很明显,其中在籼稻上破口期侵染的概率相对较高。在水稻各生育期施药,结果表明:剑叶期施药最佳。结合本地区丰两优1号稻曲病普查数据,初步得出在破口前的13-15d是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适时期,且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易感病,田块的边缘发病重,中间轻。
- 孙友武蔡广成潘武
-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菌生育期田间观察
-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病害流行研究
- 水稻稻曲病在世界水稻主要产区均有发生与分布,也是我国主要稻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和杂交组合的变化,稻曲病危害日趋加重。本文对稻曲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稻曲病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
- 潘武
- 关键词:稻曲病生物学特性抗性鉴定药剂筛选
- 文献传递
- 安徽省水稻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本文研究了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氮源对水稻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菌在20℃-37℃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25d后测得其菌落直径最大,低温和高温均抑制菌丝生长。在pH5-9范围的Pk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7。蔗糖作碳源时,该病菌在Pk平板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达到3.65 cm,其余按菌落直径按大小依次为麦芽糖、葡萄糖、淀粉。氮源以硝酸钙对菌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20d后测得其菌落直径为3.17 cm,以醋酸氨为氮源的培养基其菌落直径为1.92 cm,不利于菌丝生长。
- 潘武丁克坚王坤
- 关键词:温度PH值碳源氮源
- 稻曲病菌侵染特点及病害防治适期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2008~2009年采用田间孢子捕捉法和随机区组设计对安徽省单季中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virens)孢子释放规律、侵染时期和病害防治适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孢子始见于7月中旬左右,第一个释放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推测此阶段释放的孢子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8月下旬孢子释放量急剧增加,此时田间开始显症。晴天孢子以夜间(1:00、5:00)释放为主,白天孢子的释放量较少;阴雨天孢子全天释放,无明显释放高峰。以病菌菌丝+孢子悬浮液在剑叶露尖时接种,水稻不发病;在剑叶完全展开期至扬花期接种,发病率为1.2%~76.4%,其中以孕穗期(剑叶展开后5~6 d)接种发病率最高。药剂防治试验显示,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均在78.5%以上,提前或推迟施药防效均有所降低,故认为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是水稻剑叶完全展开期。
- 张正炜陈莉丁克坚潘武叶正和
- 关键词:稻曲病菌防治适期
- 安徽省水稻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被引量:3
- 2008年
- 用ASP技术应用于B/S体系结构的水稻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其由系统说明、新闻列表、病虫害信息查询、更改密码及退出系统、留言簿等5个模块组成。提供了新闻发布、分站及分区查询病虫害信息、更改用户密码及退出系统、留言等功能。管理员分为总站管理员和分站管理员,不同管理员给予不同权限。此系统的建立对安徽省水稻病虫害的预测与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 王坤丁克坚张长勤梅申信潘武
-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