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孟久
- 作品数:38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黄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ICU获得性肌无力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见的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并发症。ICU获得性肌无力可能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建议ICU医师、神经科医师、康复治疗师等多学科医师参与重症患者管理,加强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 马文巧濮孟久
- 关键词:发病机制
- 酷似伤寒表现的病毒性脑膜炎一例被引量:1
- 2002年
- 林杰濮孟久李京
- 关键词:伤寒病毒性脑膜炎病例报告
- 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 赵永爱濮孟久李京李朝晖苑凤君
- 本项目选取的37个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最后保留在模型内的相关因素仅有7个,依次为卒中后早期血糖升高(尤其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热、不全前循环梗死、心功能不全、脉压差小、焦虑状态、假性球性麻痹、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本...
- 关键词:
-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随访被引量:1
- 2015年
- 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是指临床无脑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和尸检发现的梗死灶〔1〕。SBI包括两种情况:1无脑卒中史人群中存在的脑梗死灶;2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梗死灶(非责任灶)。1990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脑卒中研究所(NINCDS)的脑血管病分类中增设了这一项。1995年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将SBI正式归入脑血管病分类中〔2〕。
- 李京濮孟久李昱芃
-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预后
- 混合性中风临床与CT(附58例报告)被引量:7
- 1991年
- 本文报告58例混合性中风,均经CT证实为新鲜出血灶和梗塞灶并存,占同期脑出血病人的5.4%。本资料示:混合性中风之出血灶较单纯脑出血病灶偏小,98.3%小于40ml,其中半数以上小于10.5ml;梗塞灶绝大多数为腔隙灶,以底节区多见;出血部位、血肿大小与梗塞发生率无明显关系。临床双侧及多灶体征多见,出血灶体征多较明显,梗塞灶体征相对轻易被忽视。合理的中性或缓和活血化瘀治疗效果好。
- 濮孟久李彬王小坤孟凯龙李春林卜凤环姜彤柴锡庆
- 关键词:混合性中风脑CT
- IL-1β、TNF-α、TGF-β1与缺血性脑损害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 -1 β(IL-1 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4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及 2 2名健康者血清上述 3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组血清 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较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明显升高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急性期脑梗死组患者血清 TNF-α与 TGF-β1水平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IL-1β、TNF-α及 TGF-β1表达增强是急性期脑缺血性损伤反应 ,且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期已异常升高 ,提示它们可能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
- 程利萍贾建民濮孟久
- 关键词:脑缺血颈动脉粥样硬化放射免疫分析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
- 老年脑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在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形成的风险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50%组的患者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颈动脉狭窄〈50%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示,在校正了年龄因素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了颈动脉狭窄形成的风险(OR=4.137,95%CI 1.818~9.414,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增加了颈动脉狭窄形成的风险(OR=1.068,95%CI 1.006~1.133,P〈0.05)。结论血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马文巧濮孟久李佳坤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
-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的适宜剂量和治疗窗掌握的可行性参考指标。方法 对 312例ACI患者按不同的临床亚型、治疗窗及CT所见分组。观察同一时窗不同剂量 ;同一剂量不同的时窗、亚型及有无显示责任梗死灶各组的疗效和出血性转化的相对危险度 (RR)。结果 5万U组疗效明显劣于≥ 10万U各组 (P <0 0 1) ;10、 2 5、 5 0、 10 0万U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全前循环梗死 (TACI)亚型患者治疗窗为 3~ 6小时和 6~ 12小时组的疗效明显劣于 <3小时组 (P <0 0 5 ) ,且继发出血性梗死 (血肿型 )的RR分别为 <3小时组的 5 1倍和 8 4倍。在 6~ 72小时窗段的部分前循环梗死 (PACI)患者中 ,脑CT尚未显示责任梗死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已显示组 (P <0 0 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宜剂量为 10~ 5 0万U ,治疗窗的掌握应亚型化和个体化 ,CT尚未显示责任梗死灶是时窗扩延的重要参考指标。
- 濮孟久李京刘雪贤郝维斌郑金海李学东野永勤邯郸电力医院许岩丽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个体化
- 混合性中风的临床与CT(附20例报告)
- 1991年
- 我院1987年1月~1988年3月收治了20例混合性中风,均经脑CT证实为新鲜出血灶和梗塞灶并存,互不相连。临床多具双侧及多灶损害体征,出血灶体征多较明显,梗塞灶体征相对轻易被忽视。
- 濮孟久李彬王小坤姜彤
- 关键词:混合性中风梗塞灶血粘度出血灶止血剂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管手术和血管内支架治疗
- 2004年
- 沈新天濮孟久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