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一鸣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教育
  • 3篇邓小平
  • 2篇生产劳动相结...
  • 2篇科教兴国
  • 2篇教劳结合
  • 2篇发展教育
  • 1篇邓小平理论
  • 1篇邓小平文选
  • 1篇调角器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学分
  • 1篇学分制
  • 1篇学年
  • 1篇学年制
  • 1篇英国工业革命
  • 1篇应用翻译
  • 1篇优先发展教育
  • 1篇殖民
  • 1篇殖民地

机构

  • 8篇上海大学

作者

  • 8篇王一鸣
  • 1篇张孟喜
  • 1篇李磊
  • 1篇周小凤
  • 1篇邱成春
  • 1篇傅敬民
  • 1篇贾志兰

传媒

  • 2篇有色金属高教...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现代教育科学...
  • 1篇上海翻译
  • 1篇高教与经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邓小平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1999年
1998年3月19日,朱钅容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我们有决心进一步把科教兴国方针贯彻到底”。朱总理的话,既高举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又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科教兴国是邓小平理...
王一鸣贾志兰
关键词:科教兴国邓小平理论
完全学分制与市场经济被引量:1
1994年
完全学分制与市场经济上海工业大学王一鸣一、学分制有利于培养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学年制比较重视专业,分配时强调专业对口,学分制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毕业时由人才市场进行调节和挑选。由于这一基本的区别,学分制在人才培养上侧重三个方面。(一)知...
王一鸣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学年制教学管理专业选修课教学课程
论邓小平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
1995年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的基点──振兴国家、民族;教育战略思想的精髓──“三个面向”;教育战略思想的目标──“四有人才”;教育战略思想的实施──增加投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王一鸣
关键词:邓小平发展教育教育战略思想四有人才《邓小平文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边坡成型模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边坡成型模型装置,由至少两层边坡成型装置单元上下层叠安装形成,每层边坡成型装置单元皆分别由矩形的一块里侧直立挡板、一块水平底板、两块左右侧直立板和一块可倾斜调角外侧面板活动拼装组合而成,围合成槽型空间...
王一鸣张孟喜邱成春李磊周小凤
文献传递
我国应用翻译批评话语:继承与发扬被引量:20
2017年
较之于翻译批评及文学翻译批评,我国的应用翻译批评话语在继承与发扬两个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本文通过概念辨析、文献梳理回顾我国应用批评话语史,探究应用翻译批评话语边际,反思应用翻译批评话语理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廓清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新时代的应用翻译批评话语在继承与发扬前人研究成果的进程中亟待解决三个迫切问题:1)系统梳理我国应用翻译批评史,结合现代国内外应用翻译批评话语理论,构建契合我国应用翻译批评话语现实需要的体系化学理框架,创新方法论;2)整合多元化的应用翻译批评话语,搭建平台,凝聚力量,积极参与我国应用翻译研究,营造健康的应用翻译批评的空间;3)以我国应用翻译批评话语传统及我国应用翻译现实为基础,通过广泛、充分的研讨,尽快就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应用翻译批评话语标准达成共识。
傅敬民王一鸣
关键词:翻译研究
要加大社会办学的力度
1996年
要加大社会办学的力度上海大学副研究员王一鸣教育和经济的关系在理论上较好理解。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也要求经济的支持,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教育是难于发展的;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科教兴国,优...
王一鸣
关键词:社会办学优先发展教育科教兴国教育需要
全文增补中
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教劳结合”的思想
1998年
王一鸣
关键词:邓小平高校教育生产劳动相结合
试论教劳结合的高级阶段——教育、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
1994年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然而,不同历史时期,教劳结合的内涵和形式是有区别的。其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渐进,在当今已步入教育、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的高级阶段。1 正确理解教劳结合的内涵教劳结合,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是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发展到相当水平时提出来的。开始,比较多的是教学和手工劳动的结合。19世纪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机器大生产给劳动者带来畸形片面发展的情况,提出了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个人的唯一途径。"我国解放后,一直重视教劳结合,而且列入了教育方针。但是,文革前在具体理解和执行这一方针时,往往受到"左"的思想影响。如将教劳结合片面强调是改造知识分子的手段和途径;在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安排和专业无关的体力劳动。粉碎"四人帮"后,在拨乱反正批"左"的形势下,一度又不重视教劳结合。总之,政治干扰过多,未能科学地去理解教劳结合的正确内涵。我们认为,教劳结合的内涵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王一鸣王再愚
关键词:教劳结合生产劳动相结合英国工业革命教育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