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关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
- 2013年
- 本文对近10年来8个部队干休所559例离休干部进行追踪调查,对其中已确诊的80例老年晚期癌症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积累了各阶段及个性化的心理保健和护理体会,为老年癌症患者在传统医疗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提高生命质碹进行了探索。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2年1月一2012年12月某部8个干休所559例离休干部中已确诊的老年晚期癌症患者8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70~92岁,平均82岁。
- 张平文刘洁王书娟詹才智
- 关键词:晚期癌症老年患者心理健康保健护理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兔心室肌细胞L-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心室肌细胞L-钙离子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 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心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假手术对照组。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采用酶解的方法分离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跨膜ICa-L,同时检测各组血脂水平。结果各组动物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1周后对照组、心梗组和他汀组ICa-L电流密度峰值(0mV)分别为(-4.21±1.12)pA/pF(n=20),(-3.36±0.92)pA/pF(n=20)和(-4.05±0.56)pA/pF(n=20)。心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他汀组较心梗组明显升高(P<0.05)。另外,心梗组ICa-L失活曲线较对照组左移,他汀组较心梗组右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梗死区心肌细胞ICa-L明显下降,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可减轻ICa-L的异常变化,逆转电重构,而不依赖于降血脂效应,可能为他汀类药物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细胞学离子机制。
- 王书娟董金军王建良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膜片钳钙离子通道
- 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调查总装驻京部队4个干休所卫生所的2400张门诊处方,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及存在的问题,以指导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于2012年1-12月随机抽取总装驻京部队4个干休所中的卫生所2400张门诊处方(保健用药固定处方不在调查之内),其中每个卫生所每月抽取50张,患者年龄78~92岁,用药品种最少1种、最多5种,均由门诊部或干休所的医师开出的处方。
- 张平文詹才智王书娟
- 关键词:干休所抗菌药物
- 2009年-2014年军队老年干部慢性疾病谱构成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军队老年干部慢性疾病谱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趋势的分析,有助于开展军队老年慢性疾病的保健和防治工作。方法采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重复住院的军队老年干部患者信息,采用ICD-10为疾病分类原则,对病种顺位,对疾病谱变化和单病种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按系统位于前六位的疾病是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肿瘤,而单病种排前两位的是高血压与冠心病。结论针对军队老年干部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重复住院的特点,进行针对性、预见性防范与治疗,提高军队老年干部生活质量。
- 楼婷程新孟冰王书娟王颖莹
- 关键词:疾病构成比
- 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除了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外,其脑动脉及周围动脉也同时存在硬化改变,而且AMI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可导致心排血量锐减、血压骤降,此时脑灌注压下降,脑组织缺血,甚至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 楼婷包尔宁孟冰王婷王书娟霍春萍
-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心肌收缩力脑组织缺血周围动脉心排血量
- 10%尿素软膏封包法对跖疣局部注射治疗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观察10%尿素软膏封包法在跖疣局部注射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12月某北京三甲综合性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126例跖疣初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10%尿素软膏封包治疗的67例为实验组,直接注射治疗的59例为对照组。对患者治疗中疼痛评分、推注药液阻力、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21天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62.6%,对照组22.0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7247,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5.81±0.74、对照组6.95±0.66,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药液推注阻力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10%尿素软膏封包治疗用于跖疣局部注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 申琳李珊王书娟
- 关键词:尿素软膏干预病毒疣局部注射
- 60岁以上离休干部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60岁以上住院离休干部的死亡率、死亡疾病谱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离休干部保健工作中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降低离休干部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6年60岁以上男性住院离休干部的病案首页数据资料,采用ICD-10为疾病分类原则,对死亡年龄、病种顺位、疾病谱变化和单病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离休干部的死亡年龄段最高90岁~99岁,占45.84%;2009年-2016年共收治60岁以上男性离休干部30 234例,其中死亡914例,总病死率3.02%;死亡疾病排序恶性肿瘤比例最高,其次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夏季是离休干部死亡高峰期,但是统计分析显示各季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离休老干部多因恶性肿瘤和肺部感染而死于夏季,为今后离休老干部保健工作中疾病预防宣教提供有力依据,预防宣教要有针对性,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老年生存率。
- 楼婷祁晓磊孟冰王书娟程新王颖莹
- 关键词:离休干部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