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 作品数:78 被引量:259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论湛若水书院创办的历史贡献
-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湛若水书院创办的历史贡献,第一,推动了明代书院讲学之风的兴起,特别是推动了明代广东书院的崛起;第二,推动了明代广东书院祭祀本土化的转变;第三,推动了明代书院管理制度化建设。这三方面的贡献不论是在明代书院...
- 王建军
- 关键词:湛若水书院讲学
- 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被引量:5
- 2005年
- 忽必烈登基汗位并建立元朝,其文治方针便显现出树立蒙古文化正统地位的倾向。汉人儒士为维护汉法和争取儒治,也在努力弘扬儒学的道统地位。色目贵族则为了显示其政治特权,也绝不肯放弃在教育上的一席地位。元朝国子监的创办就是在这种多元政治势力的较量中经过三次较大的抗争而产生的。
- 王建军
- 关键词:元朝
- 没有精神,校庆何为?——民国教育家的大学校庆观
- 2013年
- 以民国教育家在大学校庆中的讲话为基本材料,分析他们对大学校庆的价值、目的、功能的看法,进而分析他们在大学校庆中展示大学精神的动力来源。
- 王建军
- 关键词:大学校庆大学精神
- 从中间人物看辛亥革命教育改革的意义
- 2011年
- 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我们应该加强对中间人物群体的关注。所谓中间人物群体,是指清末期间一批学部的官员和热心地方教育的人士。这些人介于清廷统治集团和革命党之间,在政体主张上倾向于立宪而不赞同共和。为什么要关注这样一个群体?有这么一个事实。1912年4月23日,蔡元培派员接收清学部,所派出的18人全部为前清学部的成员。5月3日,
- 王建军
- 关键词:教育改革辛亥革命
- 湛若水书院教育精神的实践路径探析被引量:3
- 2017年
- 中国古代书院的章程集中体现了书院创办者的教育理念。明代湛若水创办的大科书院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传统的"大学精神",而且更注重"大学精神"在书院管理中的养成,即从格物致知着手,在修身齐家中磨炼,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显人性,完成人格,这就是湛若水"以精神养精神"的大学精神实践路径。
- 熊文渊王建军
- 关键词:湛若水书院教育精神
- 论近代白话文教科书的产生被引量:2
- 1996年
- 自古以来,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分离,使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特别是经过数千年封建统治者的强力作用,文言文已成为推行封建愚民政策的工具。随着近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文言文与新教育内容的对立益发尖锐化,以致成为近代教科学书发展的桎梏。由此,白活文教科书应运而生。
- 王建军
- 关键词:教科书《中华教育界》国语运动教科书编写语体文《教育杂志》
- 元代回回国子监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回回国子监的创办是元代统治集团权力斗争的产物。元廷中的色目官僚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巩固色目人的社会地位,在朝廷中与蒙古势力、汉人势力一争高下,直接促成了回回国子监的创办。这一性质也就决定了回回国子监的发展命运始终伴随着元廷的政治斗争而浮沉。回回国子学以亦思替非文字为教学内容,它与当时元代社会流行的波斯语并不是一回事。它是当时西域诸国经济文书中通行的一种文书符号和计算方法,是与西域诸国经济交往的一项专门技术。
- 王建军
- 关键词:波斯语
- 区域教育史研究的本土化思考
- 2012年
- 区域教育史研究的本土化,相对于国家主义而言,以揭示区域教育发展的历史个性和历史内在脉络为使命。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应强化区域教育研究的本土意识,注重探讨本土问题,构建一个本土教育历史发展的解释系统。
- 王建军
- 关键词:教育史研究本土化教育历史国家主义本土意识
- 论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被引量:4
- 2004年
- “除文盲、做新民”是上个世纪平民主义教育运动的宗旨所在。为了做新民 ,为了给中国的现代化奠基 ,无数的仁人志士投身于平民的教育。作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三大教育管理思潮之一 ,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理论意蕴 ,在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农村教育也不容乐观的今天 ,前人的思想和努力仍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
- 卓进王建军
- 关键词:农村教育平民教育教育管理平民主义社会化
- 忧患下的史作--论舒新城的教育史研究
- 舒新城怀着对中国新教育发展的忧患意识而从事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他不仅构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学的理论框架,而且以质疑的眼光去反思中国近代教育史,促成其揭开了中国新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冰山一角。
- 王建军
- 关键词:近代教育史教育理论舒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