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
- 作品数:42 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磁性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合成及其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的效应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利用FeCl2.4H2O、FeCl3.6H2O、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盐酸阿霉素等试剂合成磁性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稳定胶体液,并研究其对MG-63型人骨肉瘤细胞的作用。方法:①用FeCl2.4H2O、FeCl3.6H2O、盐酸阿霉素、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等试剂合成磁性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②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的物理形态;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的包封率、载药量。③用扫描电镜观察、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法检测其对MG-63型人骨肉瘤细胞的作用。结果:利用FeCl2.4H2O、FeCl3.6H2O、盐酸阿霉素、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等试剂成功合成了一种稳定的棕色胶体溶液;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近似于球形,分散度好,平均直径184.60 nm;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胶体中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0.558 emu/g,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定药物的包封率为90.73%,载药量为10.68%;通过扫描电镜、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法检测,表明该胶体溶液较ADM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胶体溶液性质稳定,药物颗粒不超过300 nm,理论上可以在动物血管中随循环流动而不会沉淀;该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0.558 emu/g,微粒可被4 250 Gs的磁场所吸引,以达到磁靶向的效应;药物的包封率为90.73%,载药量为10.68%,表明药物合成的效率较好;且该胶体溶液较ADM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为下一步动物实验提供了基础。
- 王栋峰蔡林胡治平胡昊金伟王建平
- 关键词:阿霉素磁性纳米粒
- 一期复合植骨、人工皮、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10例被引量:5
- 2013年
- 2008年12月~2012年3月治疗创伤性骨髓炎10例,先彻底清除骨髓炎病灶及炎性肉芽组织、瘢痕组织;骨性病灶区内同时Ⅰ期植入含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和自体髂骨块的复合体,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1~3周通过Ⅱ期缝合、植皮或随意皮瓣修复软组织创面。随访6个月~3年,骨髓炎均无复发。10例软组织创面均愈合。
- 占晨光郭继民张磊姜砚劼黄开元聂中阶王建平
- 关键词:创伤骨髓炎骨移植负压封闭引流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力学并发症分析
- 目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是以螺旋刀片代替近端拉力螺钉,增强了抗剪切力。本研究旨在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力学并发症类型以及其相关...
- 李景峰王建平
- 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
-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
- 蔡林任斌王建平邓洲铭陈志龙杨标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
-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nplasty)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11年共103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病人,男59例,女44例,病变椎体胸7~骶1,其中骨质疏松性骨...
- 王建平蔡林
- 文献传递
- 负压封闭引流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VSD技术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11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22个月,所有患者创面感染得到控制,二期缝合伤口顺利愈合,X线片显示骨痂生长良好。结论 VSD技术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张桃根蔡林王建平胡超任斌
- 关键词:股骨骨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内固定
- 前路手术治疗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24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l检查证实患有2~3个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同时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山压迫脊髓,全部患者均行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突出的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3分,平均7.5分,术后JOA评分10~16分,平均13.6分,神经功能改善率32%~81%,平均65.6%,其中疗效优7例,良12例,一般5例,无疗效差者,优良率79.1%。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常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脊髓功能出现急剧恶化;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并发症少,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 任斌蔡林陈志龙王建平胡超张桃根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减压术前路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转移瘤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及转移瘤所致的脊柱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共26椎)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记录、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病变椎体高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病变椎体高度恢复与骨折至手术的间隔有关,病变椎体高度变化不影响患者疼痛的缓解。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及转移瘤性脊柱骨折的理想方法。
- 王建平蔡林
-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骨折骨质疏松骨转移瘤
- 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被引量:3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硬膜外。均行后路椎板切除人路手术治疗,术中57例采用半椎板切除,6例行全椎板切除,2例行多节段半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完全暴露肿瘤组织,切除肿瘤;其中载瘤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9例;14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多节段半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8。7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6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450ml。71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随访期内(8-7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复查MRI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现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人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
- 任斌蔡林王建平邓洲铭陈志龙杨标
- 关键词:神经鞘瘤椎管后路手术椎板切除疗效
- 6例神经鞘瘤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分析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6例神经鞘瘤 ,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6例均随访 1~ 3年 ,除 1例胸 10~ 12胸髓患者 ,术后双下肢肌力由术前零级恢复到Ⅲ级、皮肤感觉基本正常外 ,其余病人患肢酸胀、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结论 :早期切除是治疗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 张明元王建平徐振华王欣
- 关键词:神经鞘瘤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