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慧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卫生局项目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辨证取穴择时耳穴压豆治疗胎动不安病不寐症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择时耳穴压豆治疗胎动不安病不寐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胎动不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在中药处方中另加15 g酸枣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取穴耳穴压豆并择时按压耳穴,干预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中医症候积分量表评分,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待患者孕12周时随访,调查胚胎存活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各单项积分、总分及中医症候积分较前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12周继续妊娠25例(71.4%),治疗组孕12周继续妊娠27例(77.1%);两组患者孕12周继续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8%(29/35),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5%(32/3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辨证取穴择时耳穴压豆治疗胎动不安病不寐症可改善胎动不安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陈茗金央徐秀玲王思慧
- 关键词:耳穴压豆胎动不安不寐辨证取穴子午流注法
- 629例难免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分析及病因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收集难免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核型结果,探讨绒毛染色体异常原因。方法收集629例早孕难免流产绒毛染色体结果并分类;采取问卷调查,分析对绒毛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①绒毛染色体正常348例(55.3%),异常281例(44.7%)。数目异常246例,结构异常35例。②绒毛染色体异常的122对夫妻的外周血染色体中异常核型25例,占10.3%。③绒毛染色体异常组女方的生活/工作环境、不良孕产史、每周工作时间、每周熬夜频率、每天电脑使用时间、酗酒与绒毛染色体正常组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①染色体数目异常在异常绒毛染色体核型中比例最高,是导致胚胎早期难免流产的主要原因。②染色体发生突变是绒毛染色体异常的主要来源。③工作/生活环境、高不良孕产次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相关。
- 王思慧傅萍姜萍
- 关键词:难免流产绒毛染色体病因
- 300例难免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与中医证型研究
- 2013年
- 目的:调查难免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核型结果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选择绒毛染色体正常及异常各150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候分类。结果:①绒毛染色体正常组肾虚型和脾肾两虚型80.7%,异常组占77.3%。②肾虚型患者中,既往滑胎史的绒毛染色体异常占7.7%。③异常组中脾肾两虚型占36.7%,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①绒毛染色体正常及异常组,均以肾虚型及脾肾两虚型为主。②绒毛染色体异常与先天禀赋相关。③后天因素对绒毛染色体的畸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王思慧傅萍姜萍
- 关键词:难免流产绒毛染色体中医证型
- 不孕不育与遗传学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 不孕不育主要由遗传缺陷、解剖异常、内分泌紊乱、免疫因素、感染、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近年来,随着染色体显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人们越来越多的发现,遗传因素对于了解不孕不育的原因及指导再次生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 王思慧傅萍姜萍
- 关键词:不孕不育遗传学病因学
- 文献传递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傅萍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
- 2022年
- 复发性流产(RSA)可归之于中医学的"堕胎""数堕胎""滑胎"等范畴。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1],严重影响到妇女的身心健康。傅萍主任中医师师从何氏妇科传人何子淮先生,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在复发性流产诊治方面具有独到见解。本研究通过收集近十年傅萍主任中医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病例,着重分析复发性流产孕前调治,基于数据对名老中医的经验进行挖掘,为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 王思慧傅萍刘丽冰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数据挖掘关联规则用药规律
- 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血栓前状态相关复发性流产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血栓前状态(PTS)相关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PTS相关RS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中药组(24例)和中西药组(27例)。中药组孕前使用自拟益肾毓麟方加减,孕后以自拟安胎方加减治疗。中西药组在中药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片、低分子肝素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孕前每3个月、孕后每1〜2周检测比较两组的花生四烯酸(AA)途径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D-二聚体含量,黄体中期及孕后子宫动脉血流变化情况,孕早期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孕酮(P)水平,观察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妊娠结局及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均能够降低AA途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右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CG、E2、P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均得到改善两组的保胎成功率、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种类均少于中西药组。结论单纯补肾活血中药治疗PTS相关RSA的疗效可靠,且效果与中西药组相当,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王思慧杨荟璇傅萍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肾虚血瘀补肾活血
- 不孕不育与遗传学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2年
- 不孕不育主要由遗传缺陷、解剖异常、内分泌紊乱、免疫因素、感染、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近年来,随着染色体显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人们越来越多的发现,遗传因素对于了解不孕不育的原因及指导再次生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女性Turner综合征,男性克氏综合征,Y染色体的异态性,染色体倒位、易位、次缢痕变异等与不孕不育相关的异常染色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思慧傅萍姜萍
- 关键词:不孕不育遗传学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