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文
-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过氯酸胺对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过氯酸铵(AP)对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48、96和192 mg/kg AP染毒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博莱霉素组(BLM5,mg/kg),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注入染毒,染毒后第3、7、14和28天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通过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TGF-β1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第3天3个AP染毒剂量组(1.73、1.38、1.64),第7、14天192 mg/kg剂量组(1.31、0.70)以及第28天96、192 mg/kg剂量组(1.25、2.25)均比阴性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阴性对照组、BLM组和48 mg/kg量组随染毒后时间延长TGF-β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而第28天96、192 mg/kg剂量组表达仍较高。肺组织中TNF-αmRNA表达:第3天96、192 mg/kg剂量组(1.01、1.13)、第7和14天192mg/kg剂量组(0.74、0.91)、比阴性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剂量组TNF-αmRNA表达在第3天最高,而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AP可使大鼠肺组织致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和TNF-αmRNA表达增加。
- 宋明芬彭开良王晓文王翀彭艳兵林明芳
- 关键词:过氯酸铵
- 2017-2020年江西省境外输入性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基因多态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17—2020年江西省境外输入性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收集2017—2020年江西省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血液样本,采用巢式PCR方法,对样本抗药性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共收集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血液样本85份,均为非洲输入。测序分析得出,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和多药抗性基因1突变比例较低,为16.67%(14/84)和1.18%(1/85),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比例很高,为96.39%(80/83),未发现Kelch螺旋体蛋白基因的突变。结论近几年江西省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均来自非洲,且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药性较低,可以结合临床实验,考虑用氯喹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非洲输入恶性疟病例的可能方案;对乙胺嘧啶抗药性较高,未发现青蒿素抗性株,但因为近2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样本量少,不能排除江西省无青蒿素抗性株,需继续监测。
- 施勇李健雄熊英龚甜周珺徐刚肖芳刘师文王晓文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青蒿素
- 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质量评价及管理工作探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2014~2017年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填报质量分析,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质量。方法采用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指标,并分别赋不同权重系数,得出综合评价指数,以此评估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结果 2014~2017年江西省共报告一般及以上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8起,报告及时率为100%,审核及时率为97.44%,报告信息完整率为65.38%,报告信息准确率为67.95%,报告质量综合指数为0.8269。结论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数据完整性和填写规范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应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建立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填报工作。
- 方继熊小庆王晓文胡玲玲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004-2019年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探讨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流行趋势,为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及应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采用Excel软件收集和整理2004—2019年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运用SPSS 19.0软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9年江西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74起,其中一般及以上级别事件329起(57.32%);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疫情346起(60.28%)、食物中毒119起(20.73%)、空气污染71起(12.37%)为主;传染病类事件高峰期为4—6月和9—12月,中毒类事件的高峰为6—9月,环境因素事件主要集中在1—2月及12月;学校和家庭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重点场所;食物中毒死亡84人(58.74%),是主要致死因素。结论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及食物中毒为主,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和家庭,食物中毒是主要致死因素,新发传染病及输入性传染病疫情需加强关注。
- 方继傅伟杰胡玲玲王晓文熊小庆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过氯酸铵对大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过氯酸铵(AP)对大鼠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其在航天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选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AP剂量为48,96,192 mg/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各组经气管一次性注入AP染毒,于染毒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分别检测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染毒后各剂量组的血常规各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生化指标,染毒后第3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中、高剂量组(86.7,85.5 U/L)显著高于对照组(56.6 U/L,P<0.05);第7天,羟脯氨酸(HYP)含量低、中、高剂量组(17.4,17.1,18.2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3.3μg/ml,P<0.01);第28天,高剂量组尿素氮含量(19.4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4.7 mmol/L,P<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对大鼠血常规未见明显影响。AP可致血清ALT活力和HYP含量的短期升高性变化,但其对ALT和HYP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异常影响并不显著。
- 彭开良宋明芬王晓文
- 关键词: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
- 江西省2017年至2020年手足口病多次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17年至2020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多次感染的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我省手足口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分析整理江西省2017年至2020年手足口病网络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江西省2017年至2020年共网络报告了手足口病病例212 046例,其中多次感染3 006例,多次感染率为1.42%。多次感染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63d(12个月),时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有两个高峰,与当年总发病分布基本一致,男性多次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527,P<0.05),病例以4岁以下散居的儿童为主。结论 江西省HFMD多次感染情况比较多,需特别关注4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并加强对散居儿童家庭的干预,积极进行健康宣教,降低多次感染率,降低疾病负担。
- 王晓文熊小庆胡玲玲方继施勇
- 关键词:散居儿童季节性
- 江西省2009~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研究被引量:23
- 2018年
- 分析2009~2017年江西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并探讨其流行趋势,为下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09~2017年江西省HFMD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本省肠道病毒分离株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进行基因特征分析。2009~2017年江西省共报告病例数为373966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92.33/10万。HFM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是夏季主高峰和秋冬季的次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比例上升,占了实验室诊断病例的44.10%,而在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A71型感染占绝对优势。对34株江西省HFMD的EV-A71分离株VP1编码区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江西省的EV-A71均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对27株江西省HFMD的CV-A16分离株VP1编码区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江西省的CV-A16均属于B1基因亚型。HFMD防控工作的重点在于针对小年龄组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应进一步开展其他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了解其病原构成,提早预防。进一步加快针对EV-A71感染疫苗的使用和推广,以尽量减少HFMD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降低疾病的负担。
- 王晓文施勇李健雄龚甜熊英
- 关键词:流行病学分析
- 2015-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了解预警系统运行状况,分析2015—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变化特征,为进一步优化预警系统,提升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监测工作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10软件收集整理2015—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对预警系统应用效果及信息填报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9年江西省共发出预警信号43697条,疑似事件率高峰为9—12月,预警信号阳性率高峰为9月和12月,疑似事件率、预警信号阳性率及突发事件预警率分别为7.41%、0.78%、40.46%,与2008—2014年疑似事件率(χ^(2)=3140.745,P<0.001)、预警信号阳性率(χ^(2)=305.895,P<0.001)及突发事件预警率(χ^(2)=18.585,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警信号阳性率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人感染猪链球菌、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霍乱、不明原因肺炎;预警信号及时响应率、现场调查率分别为98.34%、82.25%,与2008—2014年预警信号及时响应率(χ^(2)=21680.642,P<0.001)、现场调查率(χ^(2)=109.642,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目前运行状况良好,预警效能提升明显,响应及时。但总体预警信号阳性率、突发事件预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警系统需进一步优化。
- 方继傅伟杰熊小庆王晓文胡玲玲
- 关键词:传染病
- 基于TOPSIS法评价2017-2021年江西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综合评价江西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收集2017—2021年江西省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应用TOPSIS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17—2021年江西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率98.28%,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三级、二级、一级和未分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也依次下降;2017—2021年江西省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前3位的地市分别为鹰潭市、景德镇市和萍乡市;建立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优于未建立的,有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优于没有的。结论江西省2017—2021年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总体较好,但仍存在漏报,报告不及时,填报不完整、不准确等现象,医疗机构HIS的建立和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的健全能有效提高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
- 胡玲玲方继熊小庆王晓文
- 关键词:TOPSIS法法定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