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丙戊酸钠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对p21WAF1/CI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PBS组、VPA0.2mmol/L组、VPA1.0mmol/L组和VPA5.0mmol/L组.不同浓度VPA干预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h、48h和72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干预72h后,用Real-timePCR法检测VPA干预72h后p21WAF1/CIP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PBS组比较,不同浓度的VPA作用24h,48h及72h时组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抑制(请将具体数据列出来P<0.05),随着VPA药物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随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程度逐渐增强(P<0.05).随药物浓度升高,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多,S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VPA干预肝癌SMMC-7721细胞72h后,VPA组p21WAF/CIP1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及PBS组表达明显升高(请将具体数据列出来P<0.01).结论:VPA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并诱导出现G0/G1细胞周期阻滞,同时上调p21WAF1/CIP1mRNA的表达.
- 钱方方蒋小猛徐岷张尤历徐萍王晓燕吴莺
- 关键词:丙戊酸钠肝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增殖细胞周期
- 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4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试验观察中西药结合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保留灌肠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泻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积分情况(除息肉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息肉外)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常规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脓球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总复发率为3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 王晓燕吴莺蒋晓猛魏金文范钰张尤历
- 关键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
- 新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等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发病因子,已日益受到重视。根除Hp对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标准三联疗法(PPI+2种抗生素7 d)是临床治疗Hp感染的首选方案,然而,随着根除Hp治疗的普遍开展,细菌耐药性增加,近年来该方案对Hp的根除率逐渐下降,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有效方案。本研究采用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病例,与标准疗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 蒋小猛陈萍王晓燕吴莺徐岷张尤历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HP标准疗法三联疗法序贯疗法上消化道疾病
- 血清前白蛋白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 2007年
- 将91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B、C级3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前白蛋白、凝血指标及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同时检测出血组和非出血组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前白蛋白在对照组和A、B、C级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凝血酶原时间(PT)在A、B、C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D-D在C级和其他级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前白蛋白对早期肝硬化诊断更有价值;凝血指标对评估肝功能分级、诊断肝硬化终末期、预测消化道出血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王晓燕魏金文曹亮蒋晓猛王银环张尤历
- 关键词:前白蛋白凝血酶
- 槲皮素对人胃癌细胞侵袭和MMP-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Que)对人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胃癌BGC-823细胞后,以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检测癌细胞锚着不依赖性增殖,以Boyden小室模型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eptidase-2,MMP-2)基因mRNA水平,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细胞MMP-2基因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胃癌BGC-823细胞经槲皮素处理后,恶性增殖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P<0.005,P<0.005).槲皮素处理组MMP-2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槲皮素作用浓度的增加,MMP-2的mRNA和蛋白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结论:槲皮素可明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基因表达有关.
- 王晓燕张尤历张恒祁卫东范钰
- 关键词:胃肿瘤槲皮素基质金属蛋白酶-2
-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联合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的效果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64例接受内镜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82例患者采用EST联合EPBD取石(EST+EPBD组),其余82例患者采用EST取石(EST组),比较2组患者取石时间、碎石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出血、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发生率。结果:EST+EPBD组取石时间为(39.4±11.2)min,低于EST组[(45.2±2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为95.1%(78/82),高于EST组[90.2%(7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碎石率为9.8%(8/82),低于EST组[21.9%(1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18/82),高于EST组[20.7%(17/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安全、有效,可较EST缩短取石时间、降低碎石率。
- 王晓燕蒋小猛何亚龙徐岷陈萍张尤历
-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胆总管结石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评估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患者46例:给予荆花胃康胶丸,疗程4周,联合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疗程1周;对照组(传统三联疗法)患者40例: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为1周,通过13C-尿素呼吸试验判断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并评价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2.6%;传统三联疗法(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7 d)(治疗组)和标准三联疗法(7 d)(对照组)比较,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治率和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 刘网儿状平魏金文王晓燕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荆花胃康胶丸
- 槲皮素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以四氮唑盐(MTT)比色试验观察胃癌细胞增殖情况,以TRAP-ELISA方法检测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TUNEL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槲皮素处理后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率及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槲皮素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可能机制为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
- 魏金文范钰张尤历吴莺王晓燕陈萍
- 关键词:胃肿瘤槲皮素端粒酶凋亡
-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26例临床报告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诊断的26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GIST行ESD治疗。患者使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诱导麻醉。手术标本行免疫组化进一步判定肿瘤性质。观察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等指标。结果:26例中,25例为单发肿瘤,1例为多发(2个)肿瘤。7例位于食管,10例位于胃底,5例位于胃体,3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直肠。27个瘤体成功切除26个(96.30%)。22例(84.62%)瘤体一次性完整剥离,3例(11.54%)瘤体破裂,1例(3.85%)因肿瘤多发,分期切除。ESD手术时间为(59.62±28.18)min,ESD操作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不超过50 mL,术后无持续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2例(7.69%)发生穿孔,应用多枚钛夹成功封闭裂孔,未转外科开腹手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间质瘤诊断17例,平滑肌瘤7例,异位胰腺1例,血管球瘤1例。良性间质瘤14例,潜在恶性间质瘤2例,恶性间质瘤1例。术后住院时间(4.15±1.71)d。术后随访期(27.73±12.16)月。3个月及6个月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未提示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近期疗效安全、可靠,病变可以被完整切除并提供详细的病理学诊断资料,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
- 蒋小猛徐岷魏金文王晓燕张尤历陈萍徐美东
- 关键词:内窥镜外科手术胃肠道间质瘤黏膜下肿瘤
- VEGF基因沉默对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和Akt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观察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胰腺癌BxPC3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培养后的BxPC3细胞分为单纯BxPC3细胞组、脂质体处理组、错配siRNA转染组和VEGFsiRNA转染组.以5、10、20、100、200 nmol/L的VEGF siRNA转染BxPC3细胞.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ELASA法检测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吉西他滨对各组细胞生长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xPC3细胞Akt蛋白的磷酸化.结果 VEGF siRNA转染后,BxPC3细胞VEGF mRNA和蛋白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下调,但对BxPC3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用0.2 μmol/L吉西他滨处理细胞48 h后,BxPC3细胞组、错配siRNA组及5、10、20 nmol/L siRNA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9±0.3)%、(17.3±0.3)%、(28.8±0.4)%、(52.2±0.3)%、(75.4±0.4)%,抑制率与siRNA浓度相关(r=0.928).同时,siRNA转染后细胞Akt蛋白的磷酸化被明显抑制.结论 VEGF基因在胰腺癌BxPC3细胞耐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蛋白磷酸化有关.
- 王晓燕周永静龚丹丹徐军徐岷范钰
- 关键词:胰腺肿瘤化疗敏感性A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