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燕

作品数:1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康拉德
  • 3篇电影
  • 3篇世界文学
  • 2篇世界文学史
  • 2篇主体性
  • 2篇文本
  • 2篇文化
  • 2篇文学史
  • 2篇文学书
  • 2篇文学书写
  • 2篇小说
  • 2篇话语
  • 1篇单词
  • 1篇道说
  • 1篇道通为一
  • 1篇电影改编
  • 1篇新人文主义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期

机构

  • 17篇中国传媒大学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7篇王晓燕
  • 3篇方汉文
  • 2篇黄文凯
  • 2篇李贝贝

传媒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南方文坛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析中国插花的历史与文化——简评《中国插花简史》被引量:3
2019年
中华民族自古是“花”的民族,在古代,“华夏”的“华”便是“花”的通假字,新石器时期,先民们便将花卉纹在彩陶上,《诗经》《楚辞》中亦有大量吟咏花木的诗篇。花,不仅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也在漫长的历史中流淌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超越形式质料传达着中国人哲学观。正如中式插花文化传承人孙可所主张的,“西洋花艺讲求形,日本花道讲求法,而中国插花专注于韵,参差不论,意态天然,以器载道,以花明意”。不同西方与日本花道对于形而下的专注,中式插花,超越了形而下的形式质料,传达着其事关天地人伦的中国式哲思与观照。
王晓燕
关键词:花艺新石器时期日本花道文化传承人文化血脉通假字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视听重构与变异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用直观的方式呈现了故事背景画面、人物出场、狂欢宴会派对、意象设置等四种画面,带给观众视觉的盛宴;同时,导演在音乐方面力求创新,一方面去掉原著中的音乐曲目,男一方面使用现代音乐,凸显当代性,从而将现代音乐与爵士乐充分融合。这些变化与导演的个人风格有密切的关系。
王晓燕班照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改编画面
普里莫·莱维的奥斯维辛文学书写被引量:1
2015年
被卡尔维诺称之为"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普里莫·莱维在言说的困境中不断突围,书写和反思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浩劫,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记忆典范和书写范式。莱维从自我救治的创伤书写最终转变为对人性的反思,成就了奥斯维辛幸存者文学书写的伟大志业。
黄文凯王晓燕
关键词:创伤记忆幸存者见证
传承与重构:老舍文学作品的电影转换被引量:1
2020年
老舍是一名电影艺术爱好者。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80年代,老舍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出现过一定热度。曲折的故事性、鲜活的人物形象、浓烈的画面感及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奠定了老舍文学作品电影转换的基础。老舍文学作品电影转换的良好传播效果不仅推动了电影业的发展,还增强了文学作品本身的生命力,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电影改编”这一文学批评新模式的价值。
王晓燕
关键词:老舍
试析世界文学史对《红楼梦》小说结构的评述
2016年
世界文学史对《红楼梦》的结构评述值得重视,本文针对其"结构松散""缀段性"等观点进行分析。认为《红楼梦》的章回体形式所代表的小说叙事单元整体性并不"段缀",而且具有与西方小说的"情节"不同的功能,中西小说可以对话而不存在审美冲突。《红楼梦》小说结构严谨,叙事紧凑,具有世界小说巨著的共同特性。
王晓燕方汉文
关键词:红楼梦小说结构世界文学史文化差异
乌托邦的寻找或背离——以《桃花源记》为蓝本的乌托邦想象被引量:9
2010年
《桃花源记》是中国文人内儒外道精神的延展,是隐逸精神原型在历史上的一次集结,唱出了华夏千古文人对乌托邦的渴望。它繁衍出了中西古今众多不同版本,其中以法国作家谢阁兰的散文集《出征》、台湾作家张晓风的诗体剧《武陵人》、赖声川的话剧《暗恋桃花源》最为有名。三者以《桃花源记》为轴心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互文织锦,共同演绎着古今中西的乌托邦追寻或背离乌托邦幻想的主题。
王晓燕
关键词:乌托邦
存在还是不存在:世界文学史的中国主体性建构
2014年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新建构中,应当改变以前将中国本土文学排除在外的模式。根据国际世界文学史的书写经验,将本土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的构成,可以使中国文学具有世界性的视域,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建立中国的主体性话语。只有通过主体性话语的对话,发出中国的"声腔",中国才能真正进入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应当是多元主体话语、"多声腔"的体系,从"理一分殊"的辩证理性观念来看,世界文学的整体性表现为一种"理一",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话语则是"分殊",从分殊到理一,推动多元化的世界文学体系建构。
王晓燕方汉文
关键词:世界文学史中国话语主体性
伦敦文学书写中的神性失落——康拉德《间谍》中的城市体验
2014年
20世纪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出现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的神性失落现象。在康拉德小说《间谍》的伦敦城市文学书写中表现了神性失落问题,它集中呈现在维尔洛克先生的店铺、海德公园的一角、大使馆驻地三个城市空间之中。伦敦城建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与反城市现象、康拉德特殊的伦敦体验是促成《间谍》小说表现神性失落的深刻原由。
王晓燕班照
康拉德小说的人类学解读
2012年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制和社会文化的学科,英语单词Anthropology,源于希腊文Anthropos(人)和Logia(研究),即是研究人类自身的学科,人类学关注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和进化的过程,并研究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地区的文化异同,从而发现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的文化模式,它对人类社会、文化整体进行理论反思,以加强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沟通,每一种文化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一种文化对待另一种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理解和沟通,而达成这种理解的关键是理解者对被理解者客体文化的赏识,
王晓燕
关键词:人类学康拉德小说英语单词人类文化文化异同
世界文学教学中的经典涵咏与精致阅读——以《李尔王》为例的细读教学被引量:1
2014年
以审美经验培养为核心的"精致阅读",有利于文学作为专业的研究对象本该得到的相应学术和审美提升,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建立在传统"文本细读"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审美阅读其实仍然是通过重新回到历史语境当中的文本研究。本文以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阅读为例,通过材料涵咏经典,进行精致的深度阅读还原文本本意,从而走出文学教育的理性中心困境,为多元化的世界文学史教学提供资源。
王晓燕
关键词:文本细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