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丽
- 作品数:32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病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 2002年
-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键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测定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发现,正常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期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骨髓组(P<0.05),加速期和急变期高于慢性期(P<0.05),但加速期和急变期两组无差别。结论提示,端粒酶活性可做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期和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 王瑞丽赵元锰李云东
- 关键词:端粒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
-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思路与体会被引量:6
- 2009年
- 医学临床检验结果与数据是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室前、室中、室后质量控制及检验师与临床医师双向沟通两方面探讨了检验质量控制的思路与体会,对于研究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具有一定意义,并提出了新的思路。
- 王瑞丽阮林海
- 影响临床生化自动化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被引量:1
- 2008年
- 王瑞丽孙中立刘好
- 关键词:血液化学分析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白血病细胞血管新生因子表达、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莱昔布(celecoxib)体外对急性白血病细胞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分别加入含有不同浓度塞来昔布的培养液培养24、48、72 h
- 张彦芳阮林海赵小强王瑞丽葛晓华
- 关键词:塞莱昔布血管新生因子
- 临床静脉采血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 2008年
- 王瑞丽戴静
- 关键词:临床静脉采血恐惧心理紧张心理采血者采血前
- 白细胞单采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对血细胞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观察单次白细胞单采对高白细胞白血病血细胞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 CS3 0 0 0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对 3 6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单次白细胞单采。单采前后测定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系数、血栓形成系数 )。结果经白细胞单次单采后 WBC平均下降 1.43倍 (P<0 .0 1) ,BPC亦有下降 (P<0 .0 1) ;血流动力学改善。结论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可迅速降低患者血中白细胞 ,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临床症状。
- 王瑞丽阮林海康健
- 关键词:白细胞单采高白细胞白血病血细胞血流动力学
- 2∶2∶1置换液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探讨 2∶ 2∶ 1置换液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RITP)的疗效。方法用 CS30 0 0血细胞分离机 ,配制晶体液∶胶体液∶血浆比例为 2∶ 2∶ 1的置换液单个血浆容量 ,对 32例 RITP实施单次血浆置换。结果可降低血浆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PA Ig)、血小板相关的 C3(PA C3)、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等有害物质浓度 ,提高血小板水平 ,平均升高约 3倍。特别适合于治疗前 PAIg、PAC3、CIC等有害物质水平较高之患者。结论 2∶ 2∶ 1置换液血浆置换是治疗 RITP较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
- 阮林海郭艳珍王瑞丽员中桥孙先玲郭建设吕运来谢毅郑敏华
- 关键词:血浆置换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COX-2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及与新生血管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ML慢性期37例,加速期18例,急变期13例血清中COX-2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ML各期血清COX-2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急变期血清COX-2高于慢性期和加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速期血清COX-2高于慢性期(P〈0.01)。结论COX-2与CML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开展以COX-2抑制剂的CML的靶向治疗研究有重要意义。
- 王瑞丽戴静阮林海
- 关键词:环氧化酶-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HA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 2000年
- 自1993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HA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36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1987年苏州全国白血病会议诊断标准,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全反式维甲酸联合HA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共36例,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6岁;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简称维甲酸组),共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1岁。
- 阮林海王瑞丽张苏亚
- 关键词:白血病维甲酸急性HA方案
- 2246株病原菌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医院病原菌主要分布及耐药情况,为确定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对象提供依据,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NET5.4软件对9 132例患者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主要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送检标本共9 132份(例)中,分离出病原菌2 246株,其中G+球菌361株(16.07%),G-杆菌1 596株(71.06%),真菌289株(12.87%),产酶菌693株(30.4%)。内科、外科病房感染菌株均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以呼吸科、神经内外科、小儿科为主要分布区域。G+球菌对糖肽类、磷霉素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耐药率高;G-杆菌对碳青酶烯类或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磺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结论医院病原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神经内外科、小儿科,感染菌株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有较高耐药性,对碳青酶烯类或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
- 王瑞丽梁建红
-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医院感染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