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刚
-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 CT 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8月对32例原发性肝癌41个病灶(直径<3.0 cm 病灶7个,3.0~4.0 cm 6个,>4.0~5.0 cm 9个,>5.0 cm 19个)采用 TACE 联合 CT 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射频消融治疗,联合治疗后第1、3个月行螺旋 CT 双期增强扫描评价疗效。结果肿瘤影像学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1个,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4个,稳定(no change,NC)5个,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个。32例随访10~22个月,31例存活,1例术后13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TACE 联合 CT 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 RFA 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 王立刚郑延波宋雪鹏刘胜姜文进孙博琳王涛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化疗栓塞射频消融
- C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C臂CT(CB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51个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378例次。137例患者在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 S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165例次(SCT组),185例患者在CB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213例次(CBCT组)。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个月疗效评估,SCT组与CBCT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97.0%(133/137)、96.2%(177/185)。术后总死亡率0.31%(1/322),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15/378),其中SCT组为10.9%(18/165),CBCT组为2.3%(5/21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1.93,P<0.05)。结论 CB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优点是实时监测、定位准确、可以多角度、不受其他脏器的干扰、时间短。缺点是术者要直接接触射线。没有碘油沉积或没有明确标记显示不清的病灶,则需结合术前CT或MRI结果准确定位。
- 王涛姜文进郑延波宋雪鹏刘胜孙博琳王立刚宋海洋姜雨田
- 关键词:射频消融原发性肝癌三维重建
- 经皮侧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 2012年
- 目的评价经皮侧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LLD)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4月~2010年5月对163例腰椎间盘突出(L3~5)患者行PLLD。其中,男性92例,女性71例;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6个月至2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6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LLD,手术成功率100%,无血管、肠管、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VAS评分由术前(6.75±2.32)降到术后(3.10±1.34)(P<0.05),JOA评分由术前(11.84±2.42)提高到术后(25.36±3.24)(P<0.05)。术后随访1~5年,优良率达94.5%。结论PLLD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适用于纤维环受损的L3~5腰椎间盘突出。
- 姜文进孙博琳生琦瑞宋雪鹏郑延波王立刚
- 关键词:腰椎经皮椎间盘切除术侧入路介入性放射学摄影学
- 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评价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0例,其中行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24例(研究组),单纯行胆道内支架术26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肿瘤相关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以及胆道内支架的通畅状况和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研究组2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25I粒子条30条,共450枚粒子。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黄疸情况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术后2个月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242(CA-242)的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03和P=0.004);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与术前比较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个月CA-199、CA-242和CEA的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为83.3%(20/24),对照组为57.7%(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研究组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为1~15.5个月,平均9.84个月;对照组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为0.8~9个月,平均5.5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研究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胆管引流管内置入125I粒子条的方法可有效抑制胆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控制肿瘤生长,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涛刘胜郑延波宋雪鹏姜文进孙博琳王立刚
- 关键词:恶性肿瘤
- 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 2021年
-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和硬膜外神经松解术治疗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5月-2017年10月,119例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64例单纯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切吸组),55例行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联合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0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19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3±2.8)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联合治疗组相比单纯切吸组在VAS评分(2.73±1.33vs.4.16±1.17;2.51±1.24 vs.3.71±1.19;2.48±1.16 vs.3.96±1.37)及临床疗效评估(37.50%vs74.55%;45.31%vs76.36%;43.75%vs78.18%)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硬膜外神经松解术两种微创介入技术序贯治疗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有望成为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
- 郑延波姜文进孙博琳王涛王立刚刘胜宋雪鹏宋海洋刘艳华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切吸硬膜外腔
- 一种方便撕开的血管鞘外鞘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撕开的血管鞘外鞘管。包括鞘管、手柄、止血阀和三通管;止血阀设置于鞘管的末端;三通管设置于止血阀上,并与止血阀的中间相连通;手柄包括环扣段及连接段;连接段的中前段部位与环扣段相...
- 王立刚
- 文献传递
- 一种血管介入治疗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包括注射筒、活塞、推拉杆、推拉板、注射头、导丝介入壳、穿刺针、弹簧、橡胶软管、脱脂棉和挡板,穿刺针外表面套有弹簧,弹簧一端粘贴在导丝介入壳上,弹簧的另一端粘连橡...
- 王立刚
- 文献传递
- 1.0T高场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术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及评估1.0T高场开放式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穿刺肝顶部结节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57例肝顶部占位患者,病灶最大直径范围为6~38 mm,采用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病灶穿刺活检。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或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至少12个月的诊断进行对比,计算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和平均手术时间。根据结节最大直径分为两组:≤1.5 cm组(n=21)和>1.5 cm组(n=36),两组之间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行相关参数对比。结果 57例患者穿刺成功率达到100%,且均取得了足量的病理组织。MR引导经皮穿刺肝顶病变诊断疾病性质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2%、97.9%、100%。≤1.5 cm病灶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2%、93.8%、100%。>1.5 cm病灶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达100%。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针通过皮肤到病变的平均时间为1.1 min,穿刺手术平均时间为27.7 min。穿刺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1.0 T高场开放式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穿刺肝顶部病灶是一种准确、安全及有效的技术。
- 王立刚刘风海何祥萌柳明许玉军李成利
-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核磁共振肝脏活检
- 开放式MR引导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1.0T开放式MR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术的诊断准确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所行MR引导下405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术,应用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直径不同的两组(≤2cm和>2cm)病例的诊断准确率。计算气胸、咯血、血胸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各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MR引导经皮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在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30%、100%、95.13%。≤2cm(n=178)及>2cm(n=227)病灶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51%、100%、92.92%及96.92%、100%、96.17%。平均穿刺时间为(25±7)min(范围17~40min)。穿刺活检相关的并发症:气胸发生率为7.6%;肺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3%,咯血为4.7%,血胸为0.2%,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肺实质内较长穿刺路径(≥4cm)的患者气胸率显著增高,病灶大小≤2cm及穿刺路径≥4cm的患者肺内出血率显著增高。结论 1.0T开放式MR引导下经皮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准确、安全的诊断技术,肺实质内较长穿刺路径(≥4cm)是术后气胸及肺内出血的主要相关因素,病灶直径较小(≤2cm)是肺内出血的相关因素。
- 李培培柳明柳明郭宗通王立刚何祥萌许玉军何祥萌
- 关键词:并发症
- 一种带有固定功能的血管介入治疗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固定功能的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包括注射筒、活塞、推拉杆、推拉板、注射头、导丝介入壳、穿刺针、弹簧、橡胶软管、脱脂棉、挡板、固定带和平衡罩,穿刺针外表面套有弹簧,弹簧一端粘贴在导...
- 王立刚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