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菲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家蚕
  • 3篇免疫
  • 2篇信号
  • 1篇蛋白
  • 1篇调控分子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诱导信号
  • 1篇中肠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体感
  • 1篇体型
  • 1篇通路
  • 1篇配体
  • 1篇相关基因
  • 1篇免疫稳态
  • 1篇免疫相关
  • 1篇免疫相关基因
  • 1篇抗菌肽
  • 1篇酪氨酸

机构

  • 5篇西南大学

作者

  • 5篇王菲
  • 5篇夏庆友
  • 3篇宋亮
  • 3篇胡翠美
  • 2篇李亚明
  • 2篇化晓婷
  • 1篇宋倩茹
  • 1篇马晓娟
  • 1篇董世峰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蚕业科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家蚕EGFR配体的鉴定和验证被引量:1
2017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广泛存在于后生动物中的多功能受体,其配体的种类、活化方式、配体与EGFR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激活的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中研究得较为深入。而非脊椎动物中,EGFR配体在各物种间差异较大,目前缺乏对除果蝇以外的其他昆虫EGFR配体的认识。通过同源比对、结构域预测、m RNA翻译起始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在家蚕中鉴定到2个EGFR的配体,命名为Bm EGF-1和Bm EGF-2。Bm EGF-1与果蝇Spitz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一致的Rhomboid识别序列,Bm EGF-2为Vein的同源分子。经原核表达和纯化获得了Bm EGF-1胞外区段,利用Sf9细胞分泌Bm EGFR胞外区段,并通过pull-down实验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Bm E细胞中表达Bm EGF-1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ERK和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增强,说明其不仅能激活经典的ERK信号通路,还可能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其他生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EGFR配体在家蚕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
王菲董世峰宋亮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配体信号通路
PI3K和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介导家蚕麻痹肽免疫诱导信号的传递
2014年
【目的】普遍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中的ENF肽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对昆虫的发育、免疫、应激反应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报道,作为ENF肽家族成员之一的家蚕Bombyx mori麻痹肽(paralytic peptide,PP)通过激活MAPK来调控家蚕的免疫应答,但其完整的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解析传递家蚕PP免疫诱导信号的分子通路。【方法】首先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多种昆虫细胞系在PP诱导下抗菌肽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利用Western-blot检测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然后利用不同信号传递分子的抑制剂处理BmE细胞筛选参与传递PP免疫诱导信号的分子。【结果】PI3K抑制剂LY294002和受体型酪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抑制了PP对BmE细胞抗菌肽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且BmE细胞和家蚕血细胞在PP的诱导下,Akt和大小约为70 kDa的细胞膜蛋白均出现磷酸化水平的动态变化。【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和Genistein敏感性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介导了PP免疫诱导信号的传递。
宋亮王菲宋倩茹胡翠美化晓婷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免疫PI3K
家蚕免疫稳态调控分子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昆虫免疫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准确地激活和有效地抑制Toll或IMD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转录因子——Dorsal/Dif或Relish。在果蝇等昆虫中,已报道了多种降低转录因子稳定性和活性的免疫稳态调控分子,突变或敲除这类分子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对家蚕Bombyx mori免疫信号通路的研究中,至今为止尚无对这类分子的探索。本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在家蚕基因组中鉴定了多个可能参与免疫稳态调控的分子,包括Wnt家族成员、Ubc9、FAF和POSH等;并通过检测家蚕被微生物感染后这些分子在多种免疫器官中的诱导表达模式,发现这些分子的表达水平在微生物感染后普遍呈下降趋势,虽然在某些组织中表达量有明显的升高(>1.5倍),但此高表达水平均不能维持且迅速下降;而且免疫稳态调控分子和受其调控的信号通路的对应关系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差异。本研究是首次对家蚕免疫稳态调控分子的报道,为深入研究家蚕免疫负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王菲李亚明化晓婷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免疫稳态调控分子病原体感染
家蚕免疫负调控分子BmFAF的功能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在细胞和个体水平上探讨家蚕BmFAF的免疫负调控功能,为研究昆虫免疫稳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RT-PCR技术克隆BmFAF并进行结构域预测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mFAF在家蚕各龄期以及5龄第3天幼虫的各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和家蚕感染细菌后的免疫诱导表达特征;构建BmFAF的细胞表达载体以及合成用于RNAi的dsRNA,通过质粒或dsRNA的转染在BmE细胞中过表达BmFAF或降低BmFAF的表达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或定量PCR予以确认,同时检测抗菌肽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注射dsRNA在个体中降低BmFAF的表达水平,并检测BmFAF对抗菌肽基因表达水平和家蚕感染细菌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BmFAF与其他物种FAF家族成员有较高的同源性,与人类HsUBXD8、HsFAF1和果蝇DmCaspar分别具有60%、42%和47%的相似性,并具有保守的UBX结构域。时空表达特征分析表明,除生殖腺外,BmFAF在免疫组织中表达量略高于其他组织,眠蚕期表达量显著高于起蚕期,尤其在2龄和3龄眠蚕中的表达量最高;5龄时BmFAF的表达量普遍较低,而从5龄发育至预蛹期时,BmFAF的表达水平有所上升。免疫诱导表达谱显示,家蚕在注射感染黑胸败血芽孢杆菌或黏质沙雷氏菌0.5 h后,脂肪体中BmFAF的表达水平即显著下降,且在12 h内没有恢复,而抗菌肽BmCecropinA1的表达则持续上升,并在12 h时达到最高。在BmE细胞中过表达BmFAF,抗菌肽BmCecropinA1、BmAttacin和BmMoricin的表达水平与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中的抗菌肽相比,均显著降低。在细胞中转染dsRNA后,BmFAF的表达水平被有效地降低50%—60%,抗菌肽BmCecropinA1和BmMoricin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对5龄第2天家蚕幼虫注射dsRNA,24 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mFAF的表达水平在注射dsFAF的家蚕中下降至注射dsEGFP对照中的45%;而抗菌肽BmCecropinA1和BmMoricin、BmAttacin的表达水平均被显著上调。这�
马晓娟李亚明胡翠美王菲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抗菌肽存活率
家蚕中肠cDNA T7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和免疫相关基因的淘选被引量:3
2011年
中肠是昆虫重要的免疫防御器官之一。为探究家蚕中肠的分子免疫机制,尤其是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模式识别分子或结合蛋白,以家蚕5龄第3天幼虫中肠为材料,构建家蚕中肠cDNA T7噬菌体展示文库,并分别以几丁质和脂多糖为配体,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文库的生物淘选。结果共获得10个基因片段,其中在以脂多糖为配体的淘选中获得了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4,该分子是已知的模式识别受体。另外还获得了多个免疫相关候选基因,如分别编码几丁质结合蛋白、翻译控制的肿瘤蛋白、氨肽酶N、脂肪酰辅酶A结合蛋白等的几个基因。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家蚕中肠免疫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胡翠美王菲宋亮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中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