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鳞癌原发肿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与术后生存相关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评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在食管鳞癌初始诊治中对远期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食管癌前瞻陛数据库手术病例,根据人组及排除标准共167例纳入研究,比较原发肿瘤治疗前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肿瘤退缩分级及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67例食管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9(30.5-86.2)个月,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1%和68.4%。肿瘤SUVmax与肿瘤的cT(P〈0.01)、cN(P=0.033)、cTNM(P=0.002)及pTNM(P=0.003)正相关。原发肿瘤SUVmax≤6者预后好于SUVmax〉6者,两者3年总生存分别为83.4%和65.6%(P=0.02),3年无疾病生存分别为82.4%和55.4%(P=0.006)。全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治疗前SUVmax〉6是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HR=3,95%CI 1.050-8.568)及无疾病生存(HR=3.971,95%CI1.408—11.200)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食管鳞癌原发肿瘤的初始^18F,FDGPET/CTSUVmax越高,远期生存越差,可将其作为治疗前判断远期预后的指标。
- 戴亮付浩王菲郭锐杨永波林瑶陈克能
- 关键词:食管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18F-FDG PET/CT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
- 目的本文总结594例PET/CT在肺部肿瘤中应用,旨在探讨PET/CT在肺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我们在594例肺部肿瘤的诊治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了PET/CT检查,并与临床资料、病理资...
- 王菲李囡马少华申潞艳杨志陈克能
- 文献传递
- 肠内营养置管技术及营养输入装置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虽然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的肠外营养给许多临床情况带来了曙光.但由于存在感染及代谢并发症的危险.加之。近年肠内营养在置管、喂养及成分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使问世已有400多年历史的肠内管饲再度受到广泛关注与接受。本文就食管外科肠内管饲的有关问题作了阐述。
- 陈克能王菲
- 关键词:肠内营养置管
- ^(18)F-FDG PET/CT代谢指标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恶性危险度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4例GIST患者^(18)F-FDG PET/CT术前显像及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病理资料。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和阴性患者,应用χ~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核分裂象、Ki-67指数、CD117和CD34表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预后分组等临床病理参数。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病变密度、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情况)和不同病理特征(核分裂象、CD34表达情况、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以及WHO肿瘤预后分组)患者3种PET/CT代谢指标,即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UVmax、MTV、TLG与GIST恶性危险度的相关性。结果 44例GIST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31例,阴性者13例,显像阳性率为70.5%。显像阳性和显像阴性患者在肿瘤直径、核分裂象、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6,P=0.003;χ~2=7.738,P=0.021;χ~2=4.233,P=0.040;χ~2=24.670,P <0.001;χ~2=24.670,P <0.001),而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CD117和CD34表达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31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中,肿瘤直径≤5 cm患者与> 5 cm患者比较,MTV(P=0.003)和TLG(P=0.004)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核分裂象≤5/50HPF和> 5/50HPF的患者,Ki-67指数≤5%和> 5%的患者,以及不同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的患者,其SUVmax(P=0.022,0.023,0.016,0.016)、MTV(P=0.03
- 李囡范洋翟士桢关湘萍于江媛周妮娜郭锐王菲苏华张岩赵伟杨志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 18F-FDG PET及18F-FDG PET/CT在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精确分期是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的关键.本文指出18F-FDG PET和18F-FDG PET/CT是基于细胞代谢的检查方式,并就其在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期、疗效评价、预后判断...
- 王菲陈克能
- 关键词:肺癌病理机制临床预后
- 文献传递
- ^(18)F-FDG PET/CT测量食管鳞癌病变长度及预测T、N及G分期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评价^(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在测量食管鳞癌病变长度及预测T、N和G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利用^(18)F-FDG PET/CT,采用视觉法以及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2.5和5.0界值法分别测量肿瘤病变长度(分别为L_v、L_(SUV 2.5)和L_(SUV 5.0))。以术后病理长度(L_p)为基础,分析^(18)F-FDG PET/CT测量食管鳞癌病变长度的最佳SUV及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百分比界值,并以此界值再次测量肿瘤病变长度。利用增强CT、上消化道造影(upper gastrointestinal series,UGIS)和内镜测量的肿瘤病变长度分别为L_(CT)、L_(UGIS)和L_e。将测量结果与L_p进行比较,并分析原发肿瘤SUVmax与肿瘤病变T、N和G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_p为(2.9±1.2)cm。^(18)F-FDG PET/CT测量食管鳞癌病变长度的最佳SUV界值为4.3±2.0,最佳SUVmax百分比界值为(56.5±16.8)%。L_v、L_(SUV 2.5)、L_(SUV 5.0)、L_(SUV 4.3)、L_(57%SUVmax)、L_(CT)、L_(UGIS)和L_e值分别为(3.0±1.4)、(3.9±1.7)、(2.1±1.7)、(2.5±1.7)、(2.7±1.0)、(3.2±1.7)、(3.3±1.8)和(3.7±1.9)cm,与L 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0.704、0.654、0.653、0.713、0.736、0.595和0.353。其中,L_v和L_(57%SUVmax)与L_p的差异最小,但L_(57%SUVmax)与L_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原发肿瘤SUVmax与肿瘤病变T和N分期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而与病变G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604)。结论:^(18)F-FDG PET/CT在测量食管鳞癌病变长度方面较传统检查具有较大优势,且原发肿瘤的SUVmax有助于提示肿瘤病变的T和N分期,但不能有效地预测肿瘤病变G分期。
- 王菲李囡郭锐苏华林新峰杨志
- 关键词:食管肿瘤计算机断层成像
- ^18F-FDG PET/CT在骨破坏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骨破坏患者可选择的检查方法较多,本研究旨在分析骨破坏在^(18)F-FDG PET/CT下表现,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骨破坏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11-01-2017-08-3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6例骨破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全身^(18)F-FDG PET/CT图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分为骨转移瘤(n=22)、骨淋巴瘤(n=12)和骨髓瘤(n=12)3组,比较3组患者骨破坏病灶的FDG代谢情况和病灶特点。结果 46例患者共1 068个病灶,3组患者骨破坏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75,P<0.001。骨转移瘤以溶骨及成骨性病灶为主(73.6%,321/436),骨淋巴瘤以溶骨及无明显骨质破坏类型为主(90.3%,186/206),骨髓瘤以溶骨性病变为主(71.4%,304/426)。对3组患者TLR(骨病灶SUV_(max)/肝脏SUV_(max))和骨病灶SUV_(max)值分别进行比较,TLR(F=8.756,P<0.001)和SUV_(max)(F=7.95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骨髓瘤与其他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值<0.05),骨转移瘤和淋巴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3;P=0.999)。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可以应用于骨破坏的鉴别诊断。
- 郭锐李囡方志伟苏华王菲杨志
- 关键词:骨破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18F-FDG PET/CT在中国人群食管鳞癌中的应用
- 目的中国是食管鳞癌的高发国家,在中国PET/CT在食管鳞癌诊治中的价值仍处在初步探讨阶段。本文总结122例PET/CT在食管鳞癌中应用,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在食管鳞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2月...
- 王菲李囡马少华申潞艳杨志陈克能
- 文献传递
- ^(18)F-FDG PET/CT在419例肺外科患者中的应用经验被引量:5
- 2012年
- 背景与目的我国是肺癌的高发国家,PET/CT在我国的肺外科临床应用价值仍处在探索阶段。本研究总结病理证实的419例肺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患者资料,探讨PET/CT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2月-2011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单个医疗组对594例肺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患者在诊治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了PET/CT检查,以获得病理的4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分析PET/CT在良恶性定性,肺癌TNM分期,疗效评价及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全组419例患者中病理证实为良性者63例,恶性者356例,其中原发性肺癌338例,肺转移瘤18例。PET/CT对恶性肿瘤定性诊断(SUVmax>2.5)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52.4%,准确性79.2%,阳性预测值89.2%,阴性预测值42.9%。338例患者中治疗前行PET/CT者275例,共发现远处转移46例(46/275,16.7%),较传统检查(38/275,13.8%)多发现8例。对临床怀疑术后复发者(89例)行PET/CT,发现复发43例(43/89,48.3%),较传统检查(37/89,41.6%)多发现6例。对手术的168例患者作了T及N分期相关性的研究,发现SUVmax与肿瘤直径正相关(P<0.05)。清扫淋巴结共计610组,PET/CT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36.3%,特异性为93.9%,准确性为84.3%,阳性预测值为54.4%,阴性预测值为88.0%。全组有10例患者化疗前后均作了PET/CT,SUVmax随肿瘤降期而下降,下降平均百分比为37.5%(P<0.05)。结论 PET/CT是现阶段除组织学外另一种可选的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方法。PET/CT在肺癌M分期中的作用优于传统检查;也可作为术后复查的常规手段之一。PET/CT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不高。PET/CT在肺癌化疗评效中有积极意义。
- 王菲马少华申潞艳李囡杨志陈克能
-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样病变PET/CT
- 18F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及18F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影像学检查对于食管癌的诊断及其最初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价都有重要的作用。传统影像学检查包括食管造影、CT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但只能提供肿瘤形态学方面的信息,很难区分肿瘤、坏死和纤维组织,精确性有限。
- 王菲李囡陈克能
- 关键词:食管癌18F影像学检查肿瘤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