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
- 作品数:26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 肺磨玻璃结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
- 王贺
- 不同温度下铜绿蝇蛹期发育形态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铜绿蝇蛹形态变化特征规律并进行发育阶段划分。方法在16℃、20℃、24℃、28℃、32℃下饲养铜绿蝇,于化蛹起,每隔12h取样1次,直至半数羽化。解剖样本,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形态变化。结果铜绿蝇蛹形态发育过程包含Ⅰ蛹体分头、胸、腹;Ⅱ头咽骨贴壁;Ⅲ原头出现;Ⅳ呼吸角破壳;Ⅴ翅与足出现及褐化;Ⅵ鬃毛出现及褐化;Ⅶ复眼轮廓形成及色素化等7个时间标志性特征,并据此将蛹期划分为9个阶段。结论在已知现场环境温度的前提下,蝇蛹形态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以此划分蛹期阶段,可望作为推断死后间隔时间(PMI)的参考。
- 王贺王玲李泽民
- 关键词:法医昆虫学蛹期
- 二种尸食性蝇类幼虫形态学变化及在法医学上的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中利用蝇类幼虫日龄推断尸体死后间隔时间的需求,采用形态观察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Aldrich)、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Fabricius)幼虫前气门、后气门、头咽骨进行了研究,筛选适合日龄推断的指标。结果显示:2种尸食性蝇类幼虫前气门、后气门、头咽骨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其中,咽骨的骨化面积、平均光密度,后气门的平均光密度是最理想的判断幼虫日龄的指标,为法医昆虫学精确推断死后间隔时间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 赵博王贺王玲王卫杰李泽民
- 关键词:法医昆虫学巨尾阿丽蝇大头金蝇
- 内质网应激参与应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和室周核神经细胞的损伤
- 目的:应激是机体在遭受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内质网作为细胞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发生错误折叠蛋白或未折叠蛋白的蓄积,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形成内质网应...
- 王贺
-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损伤
- 陈旧性鞭虫封片标本的制作及其形态学观察
- 2015年
- 寄生虫是一类致病性的低等真核生物,其所致寄生虫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并制约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由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已被认定为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指标之一。
- 齐莉莉王贺梁文章杨帆乔红秀张楠
- 关键词:标本制备
- PBL教学法在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分析问题导向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法及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法对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和效果的影响,探究PBL教学法对寄生虫学课程教学的意义。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公共医学(Public Medicine,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寄生虫学教学课程中PBL教学效果评价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截至2022年3月。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偏移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系统性评价。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DS)。Meta分析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相比,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考试成绩优秀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中位数(median,MD)=5.06,95%CI:3.16~6.97,P<0.001]和[RR=1.40,95%CI:1.06~1.83,P=0.020]。结论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LBL教学法,启示PBL教学法对促进寄生虫学课程教学有重要意义。
- 齐莉莉刘洛凝黄子璇任书雨王贺蒋奎莹闫聪艺
- 关键词:寄生虫学问题式教学教学效果META分析
- 丽蝇科蝇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法医学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双翅目(Diptera)丽蝇科(Calliphoridae)蝇类是最早出现在腐败尸体、尸块上的主要蝇类。在法医昆虫学领域,根据丽蝇科的生活特性,可以较准确地推断出凶杀案或无名尸案的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利线索。本文介绍了丽蝇科蝇类的生物学、形态学特征,并对其在法医昆虫学与分子生物学、数学形态学、法医毒理学方面的联合应用进行了综述。
- 赵博温婵齐莉莉王贺王冀
- 关键词:法医昆虫学死亡时间双翅目丽蝇科
- 分离自蛇体的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培养与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将分离自蛇体的侵入内阿米巴(Entamoeba invadens)滋养体接种于营养琼脂血清盐水培养基,22℃恒温培养,每周转种1次。转种后的培养液内含大量滋养体,制成玻片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形态。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变化特点、运动方式、生殖周期和侵袭力等与感染人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基本相同。以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代替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学生能观察到活体阿米巴滋养体。
- 齐莉莉贾娴娴杨晓红赵博王贺
- 关键词:滋养体
- 自然条件下铜绿蝇蛹发育形态及其法医学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自然条件下铜绿蝇Lucilia cuprina蛹期蛹壳颜色变化和蛹的形态发育规律从而为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推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外自然条件下饲养铜绿蝇直至其化蛹,每12 h取蛹10头,固定、观察,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收集并分析蛹壳颜色的变化信息;在体式显微镜下剥离蛹壳,观察蛹体外部形态变化并拍照记录,描述蛹期发育特征。【结果】自然条件下,铜绿蝇蛹壳颜色随时间呈现逐渐加深趋势,尤其在化蛹初期和临近羽化时变化明显,根据采集到的蛹壳颜色RGB值可做出标准色板。蛹的形态发育呈规律性变化,可将蛹期划分为8个阶段,包括隐头期、显头期、棕翅期、黑鬃胸期、黑鬃腹期、半红眼期、红眼期和预成虫期。【结论】在案发现场,蛹壳颜色标准色板可用于目视比色,初步粗略估算蛹期,同时依据蛹期发育阶段进程表可进一步推算化蛹后时间,从而推断PMI。
- 王贺王辉王卫杰李嘉赵文爱齐莉莉
- 关键词:法医昆虫学形态发育
- 自然条件下吗啡对大头金蝇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自然条件下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幼虫在吗啡(morphine)作用下的生长发育情况,积累石家庄地区尸食性蝇类的法医昆虫毒理学资料,为中毒尸体死后间隔时间(PMI)的推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诱捕大头金蝇,以第三代作为母代开始实验。于自然条件下分别用0、0.5、1.0和2.0倍致死量吗啡处理后的家兔肌肉组织饲养大头金蝇幼虫,依照给药浓度从小到大依次标记为M0、M1、M2、M3。幼虫孵化12h后,每12h取幼虫10头,直至半数以上化蛹,将幼虫烫死并消化内部组织成分,取头节制作头咽骨标本,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头咽骨的总面积、骨化面积及平均吸光度值,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多种方法测量实验环境温度,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同一药物浓度条件下,大头金蝇幼虫头咽骨颜色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其颜色由浅棕黄色逐渐加深为黑褐色;骨化程度不断加强并伴有骨化面积的逐渐增大。M3组幼虫头咽骨的总面积、骨化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于36、48和72h时达到最大,而其余3组的各项指标均于84h达到最大值。M3组头咽骨最大总面积显著大于其他3组,且M3[(0.166±0.007)mm2]>M1[(0.153±0.014)mm2]>M2[(0.151±0.016)mm2]>M0[(0.144±0.029)mm2]。M3组头咽骨最大骨化面积显著大于其他3组,且M3[(0.097±0.014)mm2]>M2[(0.093±0.007)mm2]>M1[(0.091±0.005)mm2]>M0[(0.090±0.008)mm2]。在12h^24h时,4组间的平均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0[0.576±0.035(12h),0.662±0.011(24h)]M2(0.882±0.007)>M1(0.879±0.008)>M0(0.873±0.006)。自然条件下大头金蝇从产卵至半数化蛹历时4.5d。结论高浓度的吗啡加快了幼虫的发育速度。自然条件下大头金蝇由卵至幼虫的发育历期短于室内恒温条�
- 杨帆李嘉齐莉莉王贺李泽民
- 关键词:大头金蝇吗啡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