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临南洼陷
  • 2篇地层
  • 2篇地质
  • 2篇遥感
  • 2篇有机质
  • 2篇层序
  • 2篇层序地层
  • 1篇岛礁
  • 1篇地层格架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热能
  • 1篇地热资源
  • 1篇地热资源开发
  • 1篇地形测绘
  • 1篇地质特性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地质条件研究
  • 1篇断块
  • 1篇多光谱
  • 1篇多光谱遥感

机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山东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作者

  • 9篇田振环
  • 3篇史经昊
  • 2篇贾存富
  • 1篇余晓玲
  • 1篇曹立华
  • 1篇梁建军
  • 1篇王厚杰
  • 1篇颜文涛
  • 1篇肖勇
  • 1篇栾光忠
  • 1篇王文正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海洋科学前沿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自升式平台遗留桩坑及周边土体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废弃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岛地区某井场为例
2024年
本研究选择废弃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岛地区的一个典型井场,基于多年水深测量、浅地层剖面探测、工程地质调查资料,详细分析正常固结饱和软黏土为主地层上遗留桩坑及周边土体的时空变化特征。刚形成的桩坑由一个初始泥线以下深度0.33 D (桩靴直径D)、直径2 D的具有双坡结构剖面的凹坑和一个土体强度分布高度异质性的剖面组成。土层破坏以冲剪破坏为主,原始海床以下至稍微延伸到桩靴贯入深度以下的范围被剧烈扰动,在水平方向上强烈扰动出现在距插桩中心线0.5 D范围内,1 D之外的土体影响较小。受扰动的土层可划分为六个性质不同的区域。随后桩坑逐渐趋于夷平,内外土体工程性质也不断发生变化,地层剖面从“软–硬”结构变成了“硬–软–硬”结构,重塑土体强度随时间逐渐恢复,直至超过原状土和重塑区以外土体强度。最后还讨论了桩坑的形成机理及桩坑对二次插桩的影响。
田明阳田振环王威史经昊史经昊李洁
关键词:自升式平台粉质黏土工程地质特性
渤海湾近二十年生态环境关键参数月平均变化规律
2024年
海面温度(SST)、悬浮体浓度(SSC)和叶绿素a (Chla)等参数是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指标,可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利用近20年遥感资料,反演了渤海湾海面温度(SST)、悬浮体浓度(SSC)和叶绿素a (Chla)月平均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 渤海湾SST多年月平均空间变化规律十分明显,表现出冬半年和夏半年特征。冬半年,10~12月至翌年1~3月,近岸SST低,远岸SST高;4至9月为夏半年,近岸SST高,远岸SST低。2) 渤海湾的细颗粒物质主要来自黄河三角洲近海的再悬浮。每年10月份黄河三角洲地区近海出现SSC高浊度带,范围和强度逐渐加强,至翌年2、3月份达到最大,4月份突然收缩,5~9月份高浊度带消失,整个渤海湾SSC也随之降低。从最大浊度带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渤海湾表层悬浮体主要来自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冬季再悬浮,尤其是到2、3月份SSC高值区覆盖大部分渤海湾区域。3) 渤海湾叶绿素分布特点始终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八月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五月次之,12月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11月次之。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suspended solids concentration (SSC), and chlorophyll a (Chla) are key indicators of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tecting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uses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the past 20 years to invert the monthly average variation pattern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chlorophyll a (Chla) in the Bohai Bay.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obtained: 1) The spatial variation patterns of monthly average SST in the Bohai Bay over the years are very obvious, sh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and summer half months. In the winter half year,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to January March of the following year, the
田明阳田振环冯琦范玉锦董娜邵艳琴王振国
关键词:海面温度叶绿素A卫星遥感
海上地热能开发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24年
在世界能源短缺以及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背景下,随着海洋和地热能开发技术的进步,海上地热能的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目前全球海上地热资源开发热点区域分布,以及海上地热资源利用的优势和劣势,梳理了国内外海洋地热资源利用现状和关键开发技术,包括海上地热利用方式、地热勘查技术、地热资源评价技术、地热利用技术和地热能开发影响评价技术等,指出了当前中国海上地热能发展利用过程中面临着基础资料薄弱、关键技术创新力不足、核心装备自主性差、激励政策不够完善等诸多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田振环王厚杰王厚杰史经昊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层序地层划分方法研究——以临南洼陷沙四上为例被引量:2
2006年
层序界面的识别是层序划分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临南洼陷沙四上层序划分为例探究了层序划分方法-地震层序划分、岩性识别划分、电测曲线识别、声波时差测井识别及声波时差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叠合法。并据此建立了临南洼陷沙四上层序地层格架。
田振环梁建军肖勇
关键词:临南洼陷层序划分
空天陆海一体化测绘技术在南海岛礁调查中的应用展望
2023年
本文首先分析南海岛礁及周边海域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和测绘作业存在的难点:远海岛礁远离大陆、高度分散、测绘基准信息匮乏、珊瑚礁地貌复杂特殊、地形水深变化剧烈,以及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针对性地总结了远海岛礁地形测量的关键技术和进展。介绍一种“空–天–陆–海”一体化的水陆地形立体观测技术体系,该系统通过整合目前不同水陆地形探测方法技术优势,优化探测方法组合模式,把无人船载多波束测深系统、激光扫描测量系统、无人机测量系统及卫星多光谱遥感测量等进行技术整合,实现对远离大陆的岛礁及周边海域高精度、全覆盖、一体化、立体测绘。该测绘作业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远海测绘的工作效率,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南海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精确远海岛礁地理信息的获取,以及加强海战场环境保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张更垒田振环杨娜娜王威史经昊史经昊
关键词:多光谱遥感
青岛即墨温泉盆地热水沉积指示物及其标识性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经野外取样和XRD测试技术,在即墨温泉盆地发现硅质沉淀物、盐华、石膏、自然硫等温泉热水沉积指示物。根据热水沉积指示物的空间分布和含量的变化,阐述温泉热水沉积指示物的标识性意义:(1)热水沉积指示物是划分第四纪沉积物层系的依据;(2)是温泉地下热储温度的指示剂;(3)依据热水沉积指示物百分含量的空间变化,可圈定温泉地热中心,指导地热资源开发;(4)是寻找地下盲温泉和古地热水活动的标志;(5)温泉热水沉积模式对现代海底热水沉积作用、成矿作用环境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栾光忠曹立华王文正余晓玲田振环
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
临南洼陷沙四上有机质丰度与类型研究
2007年
有机质丰度与类型是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依据,其有机质含量高低与类型优劣直接关系到源岩是否具备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能力。利用了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等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并利用了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岩石热解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其有机质类型。
田振环贾存富颜文涛
关键词:有机质丰度临南洼陷
孤岛油田孤气9断块地质条件研究
2007年
通过对孤岛油田孤气9断块地层的对比、划分,微构造研究,砂体厚度分析,以及取心井资料分析,建立解释模型等分析了该区块的地质概况。
贾存富田振环
关键词:砂体孤岛油田
临南洼陷沙四上沉积体系研究及勘探潜力评价
临南洼陷位于济阳坳陷的西部,属于惠民凹陷的次级构造单元。洼陷北侧的临商断裂构造带聚集了丰富的油气,洼陷内部的火成岩构造和南侧的斜坡带也形成了工业油气田。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逐步深入,在洼陷中发现大、中型构造油气藏的机率越来...
田振环
关键词:临南洼陷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体系域有机质类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